
摘要:目的 觀察分析預見性護理指引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骨科患者80例骨科患者,運用雙色球隨機分組法分為觀察組(n=40)及對照組(n=40),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指引,對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進行比較和分析。結果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7.50%,低于對照組32.50%;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率95.00%,高于對照組80.00%(P<0.05)。結論 在骨科護理中,實施預見性護理指引,有利于減少并發癥,提高患者滿意度,加快康復速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骨科;預見性護理指引;臨床效果
我院針對80例骨科患者進行分析,探討預見性護理指引臨床干預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80例骨科患者為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間所收治,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齡16~72歲,平均年齡(47.21±2.37)歲;疾病類型:上肢骨折33例,下肢骨折34例,骨盆骨折13例;合并癥:糖尿病14例,冠心病23例,高血壓26例。納入標準[1]:經影像學、實驗室檢查確診為骨科相關疾病;智力、聽力、意識、語言表達功能正常;知曉研究內容,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心、肝、腎、腦、造血、呼吸系統嚴重疾病者;合并其他惡性腫瘤、精神疾病者;依從性非常差,不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我院根據隨機分組原則,將80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2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均衡性較高(P>0.05)。本組研究符合我院倫理規范,經倫理委員會批準后正式啟動。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監測生命體征,遵醫囑進行手術準備、用藥指導、生活指導等。觀察組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指引,具體措施為:①護理方案的制定。了解患者實際情況,包括年齡、性別、病情、癥狀、既往病史、并發癥等,密切監測病情,進行深靜脈置管或給氧,確保呼吸道通暢,并做好術前準備,建立患者個體檔案,詳細記錄搶救時間及具體措施。緊急處理后,與患者、家屬交流,了解其各方面的需求,結合臨床經驗,制定出護理方案。在護理方案實施過程中,根據患者實際情況不斷調整,體現出護理的個性化和人性化,取得患者信任與配合[2]。②心理干預和健康宣教。科學評估患者心理狀況,了解不良情緒產生的原因,針對性實施心理干預。主動與患者交流,尋找患者感興趣話題,調動其積極情緒;同時采用恰當的語言介紹疾病起因、危害、治療安全性、有效性、注意事項等,糾正患者錯誤認知,緩解其不良情緒。骨科疾病往往會導致局部功能欠缺,向患者介紹康復訓練的重要性,在恢復早期,耐心指導其進行訓練,加快康復速度。請有治療經驗的患者現身說法,可幫助患者堅定治療信心,提高依從性。③營養護理。骨科患者治療期間,機體消耗過多,對營養物質需求較高,配合合理的飲食,可增強機體抵抗力,加快骨骼愈合。根據患者飲食習慣、病情、體質,合理搭配出味道可口的食物,幫助患者建立飲食習慣,給予富含蛋白質、熱量、膳食纖維的食物,補充維生素D和鈣,可加快骨吸收和骨形成。④并發癥干預。保持病房內空氣流通,流感易發季節,采用艾葉熏蒸或消毒機消毒,營造舒適的治療環境。勸導患者戒煙戒酒,提醒患者注意保暖,預防上呼吸道感染,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擴胸、咳嗽咳痰訓練,可預防肺部感染。囑咐患者每日飲水2000~3000ml,對導尿管、尿道口外管應用碘伏消毒,減少泌尿系統感染風險[3]。同時協助患者定期翻身,病情允許者可下床活動,降低壓瘡、靜脈血栓翻身風險。同時囑咐患者多進食新鮮水平、蔬菜,預防便秘。
1.3評價指標 詳細統計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壓瘡、便秘、下肢靜脈血栓、泌尿系統感染等。采用我院自制護理滿意調查問卷[4],對患者護理情況進行調查,總分為100分,非常滿意:評分≥90分;基本滿意:評分在70~89分;不滿意:評分<70分,護理滿意率=(病例總數=不滿意例數)/病例總數×100%。
1.4統計學處理 將本組研究所得數據全部收集整理,納入數據庫,在統計學軟件SPSS18.0中作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處理并分析,前者通過(x±s)作數據描述,正態分布數據經t檢驗;后者采用(n%)表示,組間數據比較經?字2檢驗,如果檢驗結果為差異P<0.05,則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相比于對照組來講明顯下降(P<0.05),差異顯著,見表1。
2.2護理滿意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率與對照組比較顯著提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骨科疾病種類繁多,如骨質疏松、骨折等,好發于50歲以上的中老年群體。骨科疾病不僅會影響患者身體,造成肢體功能障礙,還會對其心理造成嚴重的影響,產生不良情緒,干擾治療效果。骨科患者,尤其是高齡患者,各臟器功能處于衰退狀態,體質弱,易發生一系列并發癥,如壓瘡、便秘、感染、靜脈血栓等,加重病情,增加死亡風險。因此加強骨科患者護理干預顯得尤為重要。
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健康意識不斷增加,對臨床護理工作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預見性護理指引是一種臨床新型的護理工作模式,根據患者實際病情,結合醫學知識,及時找出現存或潛在問題,積極采取相關措施進行干預,進而提高護理質量[5]。我院針對骨科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指引,掌握患者實際情況,制定出以入院護理、心理護理和健康宣教、營養護理、并發癥干預等為內容的護理方案,可及時發現患者潛在的問題,逐漸建立護理人員在心理、精神、生理、社會方面照顧、評估患者的行為和思維方式,積極主動為其提供護理服務,最大程度緩解不良情緒,提高治療依從性,減少并發癥,縮短病程,實現最佳的臨床干預效果[6]。
本組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顯著降低,護理滿意率顯著升高,說明加強骨科患者預見性護理指引,有利于減少并發癥發生風險,提高護理滿意率,加快康復速度,獲得了患者及家屬好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鄭榮妹.預見性護理指引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28):23-24.
[2]李雪軼.預見性護理指引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J].北方藥學,2012,09(4):123-123.
[3]吳彩燕,葉靜,魏永敏,等.預見性護理指引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12,50(32):95-96,99.
[4]何建書.預見性護理指引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4,12(7):314-314.
[5]孔秀泉.預見性護理指引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21(4):186-186.
[6]趙文芳.預見性護理指引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3,12(7):491-492.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