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系統化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方法 以2014年9月~2015年8月我院神經內收治的急性腦卒中患者116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干預組在此基礎上行系統化護理干預,比較兩組的肢體功能恢復情況、下床時間和住院天數。結果 干預前兩組Brunnstrom 評分及Barthel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干預組患者 Brunnstrom 評分為、Barthel評分均高于對照組,下床時間及住院天數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系統化護理干預能夠促進腦卒中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縮短臥床時間及住院時間,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系統化護理干預;腦卒中;偏癱;肢體功能障礙
腦卒中多發于中老年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腦卒中的發病率逐年提高,且其致死率及致殘率均較高。腦卒中患者大多數預后較差,即使存活,其中也有大約70%~80%出現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不僅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加大了患者家庭和社會的經濟負擔[1]。對于腦卒中患者的救治,我們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挽救患者的生命,而對患者下床后的功能恢復所給予的關注較少。因此,本研究采用系統化護理模式對腦卒中患者進行護理,取得滿意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2014年9月~2015年8月我院神經內收治的急性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腦卒中的診斷標準(1995 年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2]);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肢體功能障礙;③均為首次發病;④同意參與研究。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嚴重疾病者;②意識不清、認知障礙者。將符合納入和排除標準的116例腦卒中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兩組各58例。干預組:男38例,女20例;年齡46~79歲,平均為(54.6±9.4)歲。對照組,男35例,女23例;年齡47~81歲,平均為(55.5±9.6) 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神經內科護理常規進行護理,干預組在此基礎上進行系統化護理,具體護理方法介紹如下。
1.2.1認知干預 定期舉辦腦卒中相關知識講座,講解腦卒中的發病原因和誘因、發病的初期癥狀及其識、腦卒中的危險因素及預后等,同時發放宣傳手冊,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腦卒中的認識。
1.2.2心理護理 大多數腦組中患者恢復期會出現程度不等的肢體功能障礙,生活不能自理,從而使患者出現焦慮恐懼等負性情緒。針對此種情況,護理人員應及時評估患者的心理變化,采用多種方法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使患者建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和決心,能夠積極主動地按照醫生的要求進行治療及康復鍛煉,讓其充分認識到自我康復管理的重要性;同時,做好患者家屬的思想工作,讓其充分認識到腦卒中的康復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家屬的支持和幫助,給予患者更多的信心戰勝疾病。
1.2.3飲食指導 在飲食上,急性期要進清淡、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不能進食者可給予鼻飼飲食,禁忌辛辣、刺激及油炸食物;血脂高的患者減少酯類食物的攝入,血壓高者應低鹽飲食,遵循\"三低、二不、一多\"的原則,即低鹽、低脂、低糖,即不要過飽、不要多飲酒,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1.2.4早期康復鍛煉 早期康復鍛煉對于腦卒中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腦卒中后48~72h后,如果生命體征穩定,無進一步神經損害,即可以開始進行康復鍛煉。最初患者不能下床,可床上進行功能鍛煉,不能主動運動的肢體,由護理人員或康復治療師進行被動運動。當肌力達3級以上時,應以主動鍛煉為主。先指導患者進行床翻身,過渡到坐位練習,最后進行行走訓練。同時由護士指導患者進行日常生活活動(ADL)訓練,ADL訓練主要是鍛煉患者手的靈活性及四肢的精細協調訓練。如投球、撥算珠、抓木釘等,同時訓練患者穿脫衣服、洗臉、刷牙、如廁、使用餐具等,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提高其生活質量。
1.3評價指標
1.3.1肢體功能評定 采用Brunnstrom 運動功能法及Barthel 指數法,得分越高代表肢體功能越好。
1.3.2下床時間及住院天數 記錄兩組患者下床時間及住院天數。
1.4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7.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肢體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見表1。
2.2兩組下床時間及住院天數比較 見表2。
3 討論
腦卒中最常見的并發癥為肢體運動障礙,其發生機制實由于由于腦卒中造成高位中樞受到損害,運動系統失去控制,使皮層下中樞運動反射性釋放,從而造成肢體肌群協調紊亂,肌張力亢進,從而引起肢體運動障礙[3]。但研究[4]顯示腦組織雖然損傷,但具有一定的修復和重組能力,可通過合理的治療護理及康復鍛煉,促進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代償重組。
本研究采用系統化護理對干預組患者進行護理,從認知、心理、飲食及康復鍛煉等多方面進行系統護理。系統化護理干預是基于患者病情,制定護理方案,并按照方案有計劃有步驟的進行在日常護理工作中。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干預組患者 Brunnstrom 評分及Barthel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說明通過系統化護理干預有效促進了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同時干預組的下床時間及住院天數均低于對照組,進一步說明系統化護理干預模式促進了患者的肢體功能恢復,從而縮短患者臥床及住院時間。陳元[5]的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
綜上所述,系統化護理干預模式能夠促進腦卒中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縮短患者臥床時間及住院時間,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可以在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周紅艷,張少茹,盧丹丹,等.超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偏癱肢體功能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8):1674-1675.
[2]霍瑞霞.早期運動療法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康復效果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21):15-16.
[3]李濤,宮萍,周謀望,等.腦卒中早期患者肩部病變損傷及其與肢體功能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3,28(8):719-722.
[4]尹娟,孫華娟.早期護理干預在腦梗塞偏癱患者康復中的作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0(12):82-83.
[5]陳元,徐華清,陳波.系統化護理干預模式對腦卒中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36(9):1381-1382.
編輯/蔡睿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