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索在老年骨科患者手術室護理中采取人性化護理模式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2014年1月~12月在南京市六合區人民醫院進行手術治療的80例62歲以上骨科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干預組采取人性化護理,對照組采取普通護理,通過術后訪視評價兩組患者對手術舒適度和護理滿意度的差異。結果 干預組患者的手術舒適度和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老年骨科患者手術室護理中采取人性化護理臨床效果滿意,值得在所有手術患者中推廣。
關鍵詞:人性化護理;骨科;老年人;滿意度
目前,我國社會人口老齡化程度加劇,老年骨科患者的住院手術率呈逐年升高趨勢[1]。由于老年患者普遍文化程度較低,機體代償能力下降,對手術認知度不高以及對陌生環境的適應性下降,使其極易產生巨大的心理負擔和焦躁、恐懼等生理反應,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手術體驗和手術操作的正常進行,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為了有效降低患者的不適感,減少不良刺激對手術的影響,避免嚴重不良事件的發生,對老年骨科患者采取安全有效的手術室人性化護理方案勢在必行。我院自2014年1月~12月對進行手術治療的80例62歲以上老年骨科患者分別采取人性化護理和普通護理,觀察并分析了不同護理方案間的差異,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12月于我院骨科住院,入院診斷、手術適應征明確,排除手術禁忌癥的80例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齡62~91(76.4±7.89)歲;行人工關節置換術34例,骨折復位內固定術25例,腰椎手術21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人性化護理)和對照組(普通護理),每組各4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如表1所示,其性別、年齡和疾病類型等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普通護理方式,按手術室常規護理方案進行護理。干預組采用人性化護理方案,并將該方案貫穿于手術全過程,包括:術前心理護理、術中護理及術后護理和隨訪[3,4]。
1.2.1術前心理護理 由于老年患者缺乏對于自身疾病及骨科手術的正確認識,被告知手術風險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后,極易產生焦慮或恐懼情緒。針對此類情況,術前24h安排高年資主管護師進行術前訪視,熟悉手術患者的病歷,掌握患者一般情況并檢查各種實驗室檢查結果,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評估。以子女式口吻對向患者進行自我介紹,向患者介紹手術環境、設施、方法、麻醉方式等基本情況,取得患者及家屬的信任后,向其解釋手術的必要性、注意事項、手術安全性等,及時了解患者心理的變化,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消除悲觀、焦慮的情緒,鼓勵患者、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1.2.2術中護理 患者進入手術室前2h,調節手術室溫度在22℃~25℃,濕度維持在55%~60%。患者進入手術間后,根據需要增減蓋被。巡回護士主動積極與患者溝通,核對其姓名、住院號、床號、麻醉方式及手術部位等具體情況,安慰、鼓勵患者并誠懇地對其疑問進行答復。協助手術醫師擺放體位,加強骨性突起部位皮膚的保護,確保患者的舒適性。器械護士操作過程應動作精細嫻熟,能夠主動、迅速、自覺地傳遞器械,避免器械碰撞產生噪音,禁止發出笑聲和大聲喧嘩。巡回護士在整個手術過程中需全程陪伴在患者身邊,當術中出現電鉆、電鋸等刺激性噪音時,及時向患者進行解釋,避免其產生恐懼、不適感,適時的問候、關愛的眼神以及友善的觸摸都有利于緩解患者緊張、恐懼情緒。密切關注患者意識及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確保手術安全,如遇病情危重或意外情況,應善于應變、沉著冷靜,協助手術及麻醉醫師,及時準確執行各種臨時醫囑,供應急救器材,并維持輸液通道暢通。手術結束,用溫鹽水擦拭凈患者皮膚上的消毒液及血跡,為患者穿好衣褲或蓋好被單,待患者意識清醒、生命體征穩定后對其術中表現予以肯定和稱贊,護送患者返回病房。
1.2.3術后護理與訪視 術后做好與病區護士的交接,妥善安置患者。保持病房溫、濕度適宜,光線柔和、通風、安靜。平靜友好的向家屬交待手術經過,再次對患者的表現予以肯定和稱贊。詳細告知術后注意事項,包括體位、進食時間、疼痛管理等。術后第2d進行訪視,了解患者心理、生理變化,觀察肢體固定處有無循環障礙或神經壓迫,切口滲出及引流情況,了解患者飲食及排便情況,讓其感受到手術室護理人員的人文關懷,征求患者對手術室護理的感受及意見。
1.3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術中無1例死亡。術后第3d對患者進行隨訪,向其發放Kolcaba舒適狀況量表和滿意度調查表,向患者詳細解釋填寫方式并協助其完善問卷調查,獲取患者對本次手術的舒適度和滿意度評價。
Kolcaba舒適度評分包括生理、心理精神、社會文化和環境4個方面,滿分為112分,≥100分評為\"舒適\",80~100分為\"比較舒適\",60~80分為\"一般\", 60分以下為\"不舒適\",舒適度換算公式= (\"舒適\"例數+\"比較舒適\"例數)/40×100%。
滿意度評分包括專科護理能力、服務態度、手術成功率、疾病預后等內容,總分100分,≥90分評為\"滿意\",80~89分為\"比較滿意\",60~79分為\"一般\",<60分為\"不滿意\",滿意度換算公式=(\"滿意\"例數+\"比較\"例數)/40×100%[5]。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舒適度比較如表2所示,干預組中舒適21例,比較舒適16例,舒適度為92.5%;對照組中舒適12例,比較舒適17例,舒適度為72.5%。干預組舒適度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如表3所示,干預組中滿意30例,比較滿意8例,滿意度為95%;對照組中滿意10例,比較滿意19例,滿意度為72.5%。干預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目前,骨科患者中老年人所占比率呈升高趨勢。相對于中青年患者而言,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種內科基礎疾病,機體代償能力較差,手術耐受度下降,加上對手術本身的恐懼、焦慮等不良心理狀態,手術期間常出現配合困難、病情劇烈變化以和猝死等意外情況,是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的高危人群[6]。為有效規避手術護理風險,提高護理質量,保證老年患者在陌生的手術室環境里平穩、安全的接受手術治療,傳統的手術室護理模式逐漸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人性化或舒適性護理模式。
本研究中,我們參考了多篇文獻[2,3,5,7],結合本地區和本院的具體情況對老年骨科手術患者采取了人性化護理模式,包括術前心理護理、術中護理以及術后護理和訪視三方面。采取術前談心的方式對患者進行術前心理護理和宣教,了解患者的真實想法,向患者介紹疾病的原因、手術治療的必要性、既往成功治療的病例等情況,爭取患者的信任,提高患者的信心,盡可能降低恐懼和焦慮對心理的影響。術中確保患者處于舒適的手術室環境和體位,巡回護士應盡量陪伴在患者身邊,給予家庭般的溫暖,器械護士密切配合手術醫師,操作精準、嫻熟,縮短手術時間。術后訪視有利于及時了解患者心理和生理的變化,消除患者對手術的不良回憶,增強患者術后康復的信心,及時從患者及家屬處獲取反饋信息,有利于制定更加人性化護理模式。除此以外,手術室護理人員在加強業務能力訓練的同時,必須樹立\"待患者如親人\"、\"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不斷完善其內涵,積極交流,最終達到為患者提供舒適滿意的手術體驗、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的目的[8]。
綜上所述,采用人性化護理方案后,我院老年骨科患者的手術舒適度和滿意度得到顯著改善。在此基礎上,我們計劃將該護理方案逐步推廣至所有手術患者,以期達到更好的臨床效益。
參考文獻:
[1]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 // 實用骨科學[M].第4版. :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2:947-948.
[2]袁素萍, 丁海梅. 舒適護理模式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J]. 中國實用醫藥, 2011,6:213-214.
[3]洪琳.舒適護理運用于手術室護理的探討[J].中華護理雜志, 2002,37:583-584.
[4]杜祥琴.人性化護理技巧在老年骨科患者中的應用[J]. 中國醫藥導報, 2015,12:140-143.
[5]邵建華.舒適護理模式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5,0:1341-1343.
[6]萬安珍.人性化護理在骨科護理中的臨床應用研究[J]. 按摩與康復醫學, 2015,6:76-77.
[7]馬春娟.手術室實施舒適護理干預后的效果觀察[J].中外醫療, 2010,29:164-164.
[8]王威. 淺談人性化護理在骨科臨床中的應用效果[J]. 中國民康醫學, 2015,27:114-115.
編輯/蔡睿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