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系統分析綜合護理干預對踝關節骨折患者術后疼痛程度的影響。方法 選擇本單位收治的300例踝關節骨折術后治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觀察組(150例)和對照組(150例)。其中對照組患者給予踝關節骨折術后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再給予健康宣教、心理護理、舒適護理、行為干預等全面的護理干預。統計分析兩組患者的滿意度、術后的疼痛程度。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滿意程度為93.3%(140/15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1.3%(122/15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150例患者術后疼痛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踝關節骨折患者術后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取宣教、心理、行為等全面的護理干預,能明顯減輕患者的疼痛程度,還能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關鍵詞:踝關節骨折;護理干預;疼痛;心理護理
踝關節骨折可由直接、暴力所致,踝關節外傷后踝部疼痛、腫脹,皮下可出現瘀癍、青紫,不敢活動踝關節,不能行走。檢查可見踝關節畸形,內踝或外踝有明顯壓痛,并可有骨擦音。疼痛是骨折手術后最常見的癥狀,是人體對于組織損傷和恢復的復雜反應,嚴重的術后疼痛讓患者承受了巨大心理壓力,常常導致患者情緒低落,同時妨礙組織的康復,不利于患者恢復。筆者就綜合護理干預對踝關節骨折術后患者疼痛程度影響進行分析,并獲得極為滿意的結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文中300例資料來自本單位收治的踝關節骨折手術治療患者。將300例資料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中共有150例患者,男120例,女30例,患者的年齡16~76歲,中位年齡46歲;對照組中共有150例患者,男112例,女38例,患者年齡26~70歲,中位年齡4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給于鎮痛療法,并給于常規臨床護理。
1.2.2觀察組
1.2.2.1健康宣教 健康宣教是術后患者疼痛護理的首要環節,目的是讓患者知道疼痛是術后的正常癥狀,患者可以提前有思想準備。在宣講的過程中,要重點向患者講明術后為什么會產生疼痛、疼痛的時間、疼痛的程度及相應的止疼措施鎮痛藥物,解除患者的后顧之憂,在對患者宣講的過程中,還可以向患者講解基本的解剖學、生理學知識,讓患者對自己的癥狀有一個客觀科學的認識,同時也便于提高患者對術后疼痛治療的依從性。入院時做好入院宣教,讓患者全面知曉所在醫院的環境,加快對陌生環境的認識;對患者講解手術成功的案例,加強患者康復疾病的信心。
1.2.2.2心理干預 患者不良的心理狀態,會影響術后組織的愈合,還會加重術后的疼痛。對術后患者,護理人員一定要多和患者交流,詢問患者術后的疼痛情況,與患者建立融洽的護患關系,尤其要進行心理干預,了解患者病情變化、心理狀態、情緒變化而制定出一個合理的護理方案。
1.2.2.3行為干預 ①指導幫助術后患者采取適宜的體位,以最大程度地放松肌肉,緩解疼痛。②當患者病情穩定后,護理人員可每2h指導、幫助其更換一次體位,預防壓瘡的形成,以緩解疼痛,利于局部的血液循環。③護理人員要嚴格控制探視人員的數量和探視時間的長短,保持病房內的安靜,為患者打造一個良好的靜養環境。④有的患者下肢不便行動,護理人員可以對其肢體皮下組織進行按摩,促進血運,放松肌肉,便于致痛物質的吸收。還可以為患者放松一些柔和舒緩的音樂,放松患者的心情,轉移患者的注意力,減輕疼痛帶來的不良反應。⑤告知并配合患者家屬積極幫助患者,形成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統,這也更加利于患者保持一個愉悅、輕松的心情,從而提高痛閾值。⑥指導患者積極的做好功能鍛煉,為提高康復程度做好橋梁。⑦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可減輕對疼痛的表現,如與患者交談,鼓勵患者積極參與疾病的治療。⑧應用止痛藥物,對疼痛不能耐受的患者,必要時使用止痛藥物治療。⑨盡量減輕患者的疼痛,選擇柔軟的敷料,換藥時要輕柔。
1.3評價指標 采用VAS評分法來評估患者術后的疼痛程度。①標準如下:零級為無疼痛;疼痛可忍,不影響正常的生活和睡眠為Ⅰ級;明顯疼痛,影響到患者的睡眠,患者不能忍受,需要服用鎮痛藥物為Ⅱ級;劇烈疼痛,嚴重影響到睡眠,疼痛難忍,患者取被動體位,伴有重度自主神經紊亂,患者需要用藥物鎮痛為Ⅲ級。②采用對300例患者發放滿意度調查表,回收率為100%。并對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術后24h、72h時的疼痛等級進行登記和評估。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處理,計量資料以(x±s)的形式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鎮痛滿意度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為93.3%(140/150),對照組患者的滿意度為81.3%(122/150),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術后疼痛程度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24h、72h鎮痛效果要優于對照組,見表1。
3 討論
疼痛是一種較為復雜的生理、心理活動,同時,骨折術后疼痛也是最常見的臨床癥狀。由于患者術后嚴重的疼痛感往往會使其承受著極大負面心理壓力,還會造成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心情焦躁、情緒低落等,從而也成為困擾骨折術后患者護理工作的突出問題。加之,多數患者對術后疼痛的相關知識了解不多,對其抱有較多恐懼心理。同時,護理人員在正確、客觀地對患者心理狀態予以評估之后,采取更具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工作,不僅可以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更可以提高患者對疼痛的控制能力,從而有效地減輕患者的疼痛程度。對骨折術后患者施以護理干預,則可促使患者的身心均處于最佳的舒適狀態,即有效減輕其疼痛程度,同時也極大地提升了患者滿意度。
參考文獻:
[1]陸惠芬.護理干預減輕骨科患者術后疼痛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08):271-272.
[2]龍智軍.普外科手術術后疼痛的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0,6(7):112-113.
[3]唐任,劉姍姍,謝紅艷.疼痛管理在骨科常見疼痛護理中的作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1,8(25):72-73.
[4]饒海芳.208例骨科患者疼痛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1,24(17):2119-2120.
[5]何月權.護理干預減輕外科患者術后疼痛的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20):109-110.
編輯/趙恒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