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分析封閉式負壓引流技術在治療骨外科疾病合并高血壓患者中的應用及護理效果。方法 選擇我院收治的骨外科疾病合并高血壓患者100例,按照隨機原則將全部患者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各50例,對照組患者術后采用傳統橡皮管自然引流法,實驗組患者術后采用常規封閉式負壓引流技術。結果 實驗組各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在骨外科疾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的治療中應用封閉式負壓引流技術,并加強護理干預,能讓患者的血壓控制能力、創面愈合能力有效提高,減少切口換藥次數,促進患者康復,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封閉式負壓引流技術;骨外科疾??;高血壓;應用;護理
封閉式負壓引流技術作為近年來的一種新型創面處理技術,在對骨外科疾病患者進行治療時具有比較顯著的臨床療效。對于骨外科疾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的康復來講,加強護理干預,促進患者的血液循壞,讓患者血壓降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院在骨外科疾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的治療中應用封閉式負壓引流技術,并加強護理干預,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具體情況現做如下總結。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骨外科疾病合并高血壓患者100例,其中男57例,女43例,年齡30~72歲,平均年齡(48.4±7.1)歲;致傷原因為:車禍傷59例,跌摔傷28例,機器絞傷13例;38例患者采用外固定架,62例患者采用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按照隨機原則將全部患者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各50例,在年齡、性別、致傷原因等一般資料方面,兩組患者比較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術后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橡皮管引流法,并嚴格遵醫囑給予臨床護理干預,包括對患者的傷口情況、生命體征進行認真觀察,實施靜脈輸液,給予藥物來對患者血壓進行維持。
術后實驗組患者采用封閉式負壓引流技術:術后對負壓源進行連接,并對其進行調節,在具體的操作中應嚴格按照相關的無菌要求來進行。對患者的引流液流量、顏色以及性質等進行認真觀察,同時還需要對患者的下肢末端血運、溫度等進行觀察,對患者的血壓變化情況進行觀察,而且引流管應保持暢通。除此之外還應給予下列護理干預措施:①維護和觀察負壓:過大的負壓會降低管道的通暢性,所以應對負壓進行合理控制,負壓基本上保持為60~80kPa,護理人員應對引流系統的負壓情況進行定時巡查。引流瓶應該位于創面20~30cm以下,如果發生創面積液增加或者引流管不暢等情況,則應對負壓進行適當增加,并利用一定量的生理鹽水來對抽吸管道進行沖洗。②其他護理:如果患者存在疼痛,護理人員則應對疼痛性質、部位、伴隨癥狀等進行評估,通過體位變化、轉移注意力等方式來對患者的疼痛進行有效緩解,如果疼痛嚴重則應嚴格遵醫囑給予止痛藥;對患者的飲食進行科學指導,患者飲食應該以高蛋白、高熱量食物為主,讓創面能更好愈合。根據患者具體情況指導其進行按摩和主動運動,鍛煉應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而來對肌肉萎縮等并發癥進行有效預防。兩組患者的住院治療時間均為1個月。
1.3臨床觀察指標 ①創面療效判斷標準:愈合:患者潰瘍愈合,痂皮脫落;顯效:患者創面干燥,潰瘍面積縮小超過4cm,長出肉芽;有效:患者切口滲出物顯著減少,潰瘍面積縮小為2~4cm;無效:患者切口滲出物沒有減少,潰瘍面積縮小不超過2cm。②對兩組患者的切口換藥平均次數和血壓控制情況進行觀察比較。
1.4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納入SPSS19.0統計軟件中進行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比較,以率(%)表示,若(P<0.05)則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比較兩組患者的創面療效 實驗組患者的創面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比較兩組患者切口換藥平均次數為血壓控制情況 實驗組患者的切口換藥平均次數(1.51±0.72)次顯著少于對照組患者的切口換藥平均次數(3.63±1.10)次;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實驗組患者的血壓控制度60.0%(30/50)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血壓控制度42.0%(21/50),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我國進入到老齡化社會后,老年骨質疏松癥的患病人數也越來越多,骨折等骨外科疾病的發生率也越來越高;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引起肥胖的因素也越來越多,高血壓疾病的患病人數也開始不斷增加,并向年輕化的趨勢發展。手術是臨床治療骨外科疾病的主要方法,保持患者的血壓穩定,對于順利實施手術和促進患者疾病康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封閉式負壓引流技術是現階段一種新型的促進創面愈合的技術,對于提高創面愈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臨床中針對骨外科疾病合并高血壓患者,加強封閉式負壓引流技術的臨床護理干預就顯得尤為關鍵。
封閉負壓引流技術能對創面的壞死組織進行完全清除,更好釋放纖溶蛋白激活物,讓傷口能實現自溶性清創;另外負壓引流能讓創面的愈合時間和感染腔隙的閉合時間縮短,同時能有效促進蛋白合成和血流增長[2]。除此之外封閉式負壓引流技術還能讓換藥次數減少,讓患者的痛苦有效減輕。對于骨外科疾病合并高血壓患者來講,血壓水平會直接影響患者的病情控制情況,所以對患者血壓進行有效控制,讓患者的血壓水平保持穩定,對于患者病情的恢復非常關鍵[3]。分析本研究結果發現,實驗組各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
總之,在骨外科疾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的治療中應用封閉式負壓引流技術,并加強護理干預,能讓患者的血壓控制能力、創面愈合能力有效提高,減少切口換藥次數,促進患者康復,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鄭煒.關于封閉式負壓引流技術治療骨科創傷感染臨床效果分析[J].醫藥,2015,12:108-108.
[2]宋惠.封閉式負壓引流技術及其在骨外科護理中的應用[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8(7):192-193.
[3]馬可玲.封閉式負壓引流技術的臨床應用與護理[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1,3(18):320-320.
編輯/倪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