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分析并研究優質護理服務策略對提升普外科護理治療的影響。方法 選取我院普外科在2014年3月~2015年11月收治的204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前102例為對照組,后102例為觀察組,對照組患者在對癥治療基礎上配合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在對癥治療的基礎上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觀察并作比較。結果 觀察組護理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臨床上對普外科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開展優質護理服務,能夠減少患者不良反應和并發癥的發生情況,促進患者的預后,提高其滿意度,同時也有助于護理人員自身水平的提升,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優質護理;普外科;常規護理
從普外科的角度來說,患者的病癥類型比較多,而且很多患者都為手術類型的患者,所以其護理工作的任務較重,同時也具有較高的意義[1]。從普外科患者的病癥類型來分析,常規護理很難起到更好的效果,而且患者容易產生一定的不良反應和并發癥情況,嚴重的影響著患者的預后[2]。所以近些年來,臨床上開始號召對患者開展優質服務,以便于促進患者的全面恢復。特別是在2010年,全國護理工作會議上,明確的提出了要建立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在普外科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效果,結果取得滿意成效,現將主要研究情況作出如下匯報。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4年3月~2015年11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患者中,抽取204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按照時間順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前102例為對照組,后102例為觀察組。對照組患者中,男性49例,女性53例,年齡17~79歲,平均年齡為(45.7±11.4)歲;觀察組患者中,男性51例,女性51例,年齡22~81歲,平均年齡為(47.2±11.3)歲。分組后,對患者的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無差異,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配合常規護理,主要對患者做好相關的生活指導和干預,配合良好的飲食計劃,同時為患者做好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等工作。觀察組患者開展優質護理,具體如下:①制定護理計劃: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解,深入患者的病房,與患者及其家屬親切交談,了解患者的一般情況,進一步認識患者的實際情況。做好對患者相關指標的檢測工作,并根據相關情況為患者制定合理的護理計劃,嚴格按照計劃開展護理服務;②為患者營造舒適的環境:需要保證患者的住院環境溫馨良好,保證患者的房間具有充足的光照,同時確保患者房間的溫度和濕度適宜,衛生達標標準,空氣清新。及時更換患者的床被,對患者的病情、心理狀況和家庭狀況進行了解,與患者交朋友,消除患者對醫院的莫橫桿,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③對意外事件的評估:對于普外科的患者,在其入院之后需要對各類危險因素進行篩選和評估,針對這些隱患因素做好相關的針對性干預預防工作;④交接班制度和排班的優化:制定人性化的排便制度,同時也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做好相關的交接班工作,使護理緊緊圍繞患者的病情進行。促進護理人員之間的配合,使護理人員認真落各類護理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巧,以便于為患者提供更為良好的服務。強化護理人員的責任感和義務感;⑤做好基礎護理:因為普外科所涉及到的手術患者較多,因此也涉及到很多的管道,所以要做好管道的護理工作,保證無菌操作。并且確保各個管道都能夠妥善的固定。合理優化患者的飲食,因為普外科患者病情多樣復雜,所以對于不同患者的飲食情況應該予以注意,特別要注意一些禁忌的食品,指導患者嚴格遵醫囑進食。對患者進行嚴密的監護,保證患者的書面治療和體位,如果發現異常,需要及時上報;⑥出院指導:患者出院之前,需要做好對患者的全面評估,對患者進行康復指導,對患者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以便于彌補日后工作中的不足。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對護理干預情況的滿意度和不良反應及并發癥的發生率進度調查,對兩組護理人員對于不同癥狀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的嫻熟度進行調查并作評估。
1.4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采用IBM 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所有涉及到的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并采用n/%表示,組間比采用單因素方差檢驗,P<0.05表示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為97.06%,對照組患者的滿意度為65.69%,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及并發癥的發生率為3.92%,對照組不良反應和并發癥的發生率為16.67%,P<0.05;觀察組護理人員對于不同病癥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巧的嫻熟度為100%,對照組為81.37%,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3討論
當今社會,隨著生活的不斷進步,臨床普外科的患者也在不斷增加,而患者對于護理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做好普外科中的護理工作,能夠更好促進患者的恢復和預后,同時也能夠提升護理人員自身的素質和水平[3]。本研究主要分析在普外科開展優質護理的效果,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更好,證明優質護理的實用價值。經過分析能夠得出,優質護理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其在護理過程中將患者置于中心位置,一切護理服務都是從患者的主觀感受出發,并且嚴格了各項護理操作步驟,將人性化護理理念帶入到每一項護理項目之中。同時從護理人員自身做起,細致了各項操作,也優化了排班和交接班的工作,這種護理干預策略不僅在生理上為患者提供必要的支持與保護,同時也從患者的心理出發,調整患者的心理,保證患者以最好的狀態接受治療。所以,通過本研究能夠得出,臨床上對普外科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開展優質護理服務,能夠減少患者不良反應和并發癥的發生情況,促進患者的預后,提高其滿意度,同時也有助于護理人員自身水平的提升,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魏玉萍.臨床護士結構影響優質護理服務的研究與探索[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22(23):1634-1635.
[2]張瀟.手術室優質護理服務實踐及效果研究[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22(23):148-149.
[3]羅群.綜合科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臨床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27(23):82-83.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