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對于腦卒中后癲癇(又稱為PSE病癥)患者的實際臨床特征以及病癥預后狀況給與研究分析。方法 選取2013年2月~2015年5月的50例PSE病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實際病癥發病類型、時間以及相關預后狀況等進行研究分析,并將其定為實驗組。同時選取同一時間段患有腦卒中病癥但未并發癲癇的5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觀察不同兩組患者實際治療效果。結果 在本研究中20例患者屬于早發型PSE病癥,還有30例患者則屬于遲發型PSE病癥;其中35例患者屬于皮層病灶型PSE病癥,還有15例患者則屬于皮層下型PSE病癥;在本次研究中20例早發型PSE病癥患者中15例患者存在全身性癲癇發作狀況,5例患者則存在局部性的癲癇發作狀況。在30例遲發型PSE病癥患者中有25例患者存在局部性的癲癇發作狀況,5例患者存在全身性癲癇發作狀況。兩組患者治療統計結果以及神經功能缺損實際評分具有統計意義。結論 PSE病癥病灶多發于腦部皮層,一般早發型患者全身發作幾率較高,而遲發型患者局部性發作幾率較高。對于PSE病癥患者給與及時性的抗癲癇相關治療能夠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腦卒中;癲癇;臨床特征;預后分析
通常來講腦卒中病癥是臨床上比較常見性的一種病癥,該種病癥具有較高的死亡以及致殘率,尤其是比較容易出現繼發癲癇病癥[1]。因而了解PSE病癥的實際病癥特點對于其后續良好性針對性治療有著較為關鍵的影響作用。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2月~2015年5月的50例PSE病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在該50例患者中有28例女性患者和22例男性患者,年齡55歲~75歲。所有患者均符合PSE病癥實際診斷標準,并且50例患者均經過了嚴格的腦CT檢查。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到本次實際研究中。
1.2方法 兩組患者使用的抗癲癇藥物有所不同。實驗組患者除了需要服用抗癲癇類相關藥物之外還要服用相關營養細胞藥物以及擴管性相關藥物。使用靜脈注射方式對患者給與10 mg安定藥注射[2]。在對患者的癲癇狀況給與了一定的控制之后需要給與患者卡馬西平藥物以及丙戊酸鈉藥物服用,其中卡馬西平藥物實際服用次數需要保證在3次/d,藥劑量為0.1 g~0.2 g/次。而丙戊酸鈉藥物實際服用次數也需要保證為3次/d,藥劑量為0.2 g~0.4 g[3]/次。在此基礎上對兩組患者NFD給與研究。
1.3療效評定 療效主要是分為四個等級,分別是\"顯效\"等級以及\"進步\"等級和\"無變化\"等級、\"惡化\"等級。其中\"顯效\"等級主要是指患者相關病癥臨床表現已經全部消失或者80%明顯改善;而\"進步\"等級則是主要是患者相關病癥60%已經改善或者是好轉;\"無變化\"等級指患者相關病癥臨床表現無任何變化;\"惡化\"等級則是指患者病癥出現明顯惡化狀況。
1.4統計學方法 利用相關計算機統計軟件SPSS對PSE病癥患者的各種臨床病癥特征進行嚴格性統計分析。
2結果
2.1發作時間 實驗組50例PSE病癥患者有腦卒中2w之內出現癲癇的患者有33例,在2w之后出現癲癇的患者則有17例,其中在病發腦卒中之后的2w~5個月之內有10例患者繼發癲癇,還有7例患者則是在6個月~8個月繼發癲癇。
2.2發病類型 20例患者屬于早發型PSE病癥,還有30例患者則屬于遲發型PSE病癥;20例早發型PSE病癥患者中15例患者存在全身性癲癇發作狀況,5例患者則存在局部性的癲癇發作狀況。在30例遲發型PSE病癥患者中有25例患者存在局部性的癲癇發作狀況,5例患者存在全身性癲癇發作狀況。
2.3病灶部位 在實驗組50例PSE病癥患者中,其中35例患者屬于皮層病灶型PSE病癥;還有15例患者則屬于皮層下型PSE病癥。
2.4 NFD評分與療效對比 相較于對照組來講實驗組50例患者治療效果較為明顯。
3探析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及人們生活生產方式不斷轉變,出現PSE病癥患者的實際數量開始呈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而人們一旦病發該種PSE病癥,則對其正常性的工作生活會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而對于該種PSE病癥現今的研究雖然較多,但是對其主要的發病機制卻依然不甚了解,眾多醫學研究者將該種病癥認為主要是由于患者腦組織缺氧或者是內壓增高、壞死等導致。一般來講遲發型的PSE病癥相較于早發型的PSE病癥主要是由于患者神經細胞存在變性緩慢而導致發病時間上的差異。而對于發病不同病灶來講,則是主要由于患者腦組織中細胞增生程度以及萎縮黏連狀況而決定。在本次研究中對于PSE病癥的臨床特征主要是體現在了不同的發作時間實際發病類型和病灶部位等方面,此外對實驗組以及對照組給與了藥物性治療之后,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顯著。由此也可以看出對于PSE病癥的實際治療應該是基于對該種病癥臨床特征全面了解基礎上進而有效展開起來的。相關醫護人員更應該針對不同類型的PSE病癥患者給與有效的及時性的治療,進而最大程度的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綜上分析可知對于PSE病癥患者給與及時性的抗癲癇相關治療能夠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姜化安.腦卒中后癲癇的臨床特征及對康復預后的影響(附161例臨床分析)[J].包頭醫學,2009,01:1-2.
[2]榮根滿.腦卒中后癲癇的發作類型、病變部位、預后與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2,34:128-130.
[3]李秀娥.腦卒中后癲癇發作的臨床特點和視頻腦電圖分析[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0:1074-1076.編輯/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