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析恩替卡韋治療干擾素失敗的慢性乙肝56例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56例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兩組,其中給予對照組常規治療,而觀察組則運用恩替卡韋治療,對比分析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24w后,觀察組的ALT復常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并且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HBeAg血清轉換率、HBeAg陰轉率變化明顯,組間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臨床上運用恩替卡治療干擾素失敗的慢性乙肝患者,可以改善癥狀、控制病情,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患者康復。
關鍵詞:恩替卡;干擾素;慢性乙肝
慢性乙肝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傳染性疾病,誘發該病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免疫功能低下、家族性傳播、缺乏預防意識以及嬰幼兒期感染病毒等,由于該病具有病程長、并發癥多以及預后差等特點,不僅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影響,在一定程度上還威脅患者健康。當前臨床上在治療慢性乙肝時,核苷類藥物和干擾素是比較常用的兩種藥物,但是有研究表明,約有60%的患者預后較差[1]。因此,本文重點探討了恩替卡韋治療干擾素失敗的慢性乙肝56例的臨床效果,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56例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兩組,每組各28例。觀察組中15例為男性,13例為女性,年齡20~52歲,平均年齡為(37.44±5.23)歲;對照組中16例為男性,12例為女性,年齡21~53歲,平均年齡為(37.53±5.34)歲,所有患者均排除自身免疫性肝炎、酒精肝炎、藥物性肝炎以及脂肪肝等其它肝炎病毒感染者。兩組患者的病情、年齡等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 臨床上主要給予對照組常規治療,即口服拉米夫定(生產廠家:葛蘭素史克制藥(蘇州)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581,規格0.1g),0.1g/次,1次/d,飯后或飯前服用。而觀察組則運用恩替卡韋治療,即口服恩替卡韋(生產廠家:江蘇正大天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0018,規格1.0mg),0.5mg/次,1次/d,兩組均連續治療24w。
1.2.2檢測方法 治療前、治療后4、8、24w分別對患者的血液標本進行采集,采集標本時,所有患者均保持空腹狀態,于早晨進行,采集10~20ml靜脈血,完成標本采集后,立刻將血液標本送至實驗室進行血常規和肝功能檢查,同時對HBV-DNA和乙肝血清標志物進行檢測。運用ELISA方法對HBeAg、HBsAg、抗HBa以及抗HBe等HBV標志物進行檢測,試劑盒選擇北京萬泰公司生產的;并且運用熒光定量PCR檢測方法檢測血清HBV-DNA。
1.3觀察指標 治療期間,對兩組的HBeAg血清轉換率、HBeAg陰轉率以及ALT復常率進行密切觀察,并認真做好記錄。
1.4統計學分析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組間數據資料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的ALT復常率對比 治療4、8、24w后,觀察組的ALT復常率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的HBeAg血清轉換率、HBeAg陰轉率對比 治療4、8、24w后,觀察組的HBeAg血清轉換率、HBeAg陰轉率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近年來,由于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乙型肝炎在我國的發病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并且據不完全統計顯示,我國攜帶HBV的患者高達9300萬,其中2000~3000萬為慢性乙型感染者,乙型肝炎具有復雜的發病機制,除HBV在肝細胞內繁殖外,在一定程度上還與患者的機體免疫反應受損有關[2]。通常情況下,HBV被人體感染后,機體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細胞和體液免疫反應,雖然能夠清除一定的感染病毒肝細胞,但同時也會損傷肝細胞,導致不同程度的病理變化和臨床轉歸,并且HBV在肝細胞內的持續復制是誘發肝損傷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肝損傷和疾病發展比較重要的一個驅動因素[3]。干擾素是臨床上比較常用的一種抗病毒藥物,可以有效抑制HBV復制,同時可以調節機體免疫功能,干擾素受體與細胞膜相結合,充分運用干擾素調節因子信號傳導途徑和轉錄激活因子途徑,誘導宿主細胞,使抗病毒蛋白產生,同時藥物能夠在不同環節作用于HBV復制,從而充分發揮抗病毒作用[4]。但是有研究表明,對于HBV免疫能力低下、家族遺傳史以及肝功能輕度異常的慢性乙肝患者,干擾素治療往往不能獲得較好的效果,并且長時間治療容易產生耐藥性,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患者預后[5]。恩替卡韋作為新一代的一種核苷類似物,抑制HBV復制的作用較強,并且不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運用在干擾素失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療中,可以獲得較好的效果,并且具有不良反應小、安全性高等特點,更容易被廣大患者所接受[6]。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的HBeAg血清轉換率、HBeAg陰轉率以及ALT復常率明顯優于對照組,治療效果顯著,說明恩替卡韋治療干擾素失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以獲得較好的效果。
綜上所述,臨床上運用恩替卡治療干擾素失敗的慢性乙肝患者,可以改善癥狀、控制病情,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患者康復,具有一定的推廣和運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張國富.恩替卡韋治療干擾素失敗的慢性乙型肝炎72例療效觀察[J]. 河南醫學研究,2014,04:84-85.
[2]張俊紅. 恩替卡韋治療干擾素失敗的慢性乙肝的療效觀察[J]. 河南醫學研究,2014,08:49-50.
[3]謝志偉.干擾素α和恩替卡韋治療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療效預測因素的分析[D].南方醫科大學,2013.
[4]閻麗,王戰會,楊潔,等.A 恩替卡韋聯合阿德福韋酯對既往核苷類似物治療失敗的慢性乙肝患者療效分析[J].南方醫學大學學報,2011,31(6):1009-1013.
[5]余新華,張良宏.恩替卡韋用于干擾素治療失敗的慢性乙型肝炎26 例療效觀察[J].福建醫藥雜志,2012,34(3):100-103.
[6]劉風君.唐紅.干擾素直接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機制研究的現狀[J].生物醫學工程學雜志,2009,10(6):1358-1362.
編輯/周蕓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