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足底內側皮瓣修復足底軟組織缺損的適應癥,治療方法和臨床療效。方法 對我院1998年8月~2014年7月應用足底內側皮瓣修復足底負重區域軟組織缺損20例患者進行回顧性總結分析。結果 本組20例,14例得到隨訪,術后8~92個月全部無潰瘍和瘀斑,局部無疼痛感覺,均不影響日常勞動及工作。其他6例分別為趾神經損傷感染.屈趾肌腱粘連。評分為優14例,差6例。結論 利用足底內側皮瓣修復足底負重區的軟組織缺損,符合足部的結構和生理功能,確實為一種好的治療方法。
關鍵詞:足底內側皮瓣;足底軟組織缺損;治療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a foot the indications of the medial skin flap to repair a foot soft tissue defect, treatment method and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Methods From August 1998 - July 2014 application plantar medial skin flap to repair a foot weight-bearing area of soft tissue defect in 20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summarized analysis. Results This group of 20 patients, 14 cases of follow-up, there was no ulcer in all 8~92 months and ecchymosis, local not feel pain, will not affect the daily work and work. Other 6 cases of toe nerve injury infection respectively. Flexor tendon adhesion toes. Poor score of 14 cases, 6 cases. Conclusion Using plantar medial skin flap to repair the soft tissue defect of foot load area, conforms to the foot of the structure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 it is a good treatment method.
Key words:Plantar medial flap; A foot soft tissue defect;Treatment
我院1998年8月~2014年7月應用足底內側皮瓣移植治療足底負重區域軟組織缺損20例,由于病員的傷情與部位不同,采用方法各異。對足底負重區域小的缺損,可通過松解游離內側臨近皮瓣推移修復;對足底內側取皮部位條件差著,可應用對側吻合血管的足底內側皮瓣游離移植和不吻合血管的橋式交腿皮瓣移植。對同側取皮部位條件正常者,采取同側足底進行轉移或同側足底內側皮瓣神經、血管束皮瓣順行轉移,均獲得較為滿意的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20例,男16例,女4例,年齡10~52歲,缺損部位,足跟部16例,第一跖骨頭跖側負重區4例。缺損原因:慢性潰瘍8例,貼骨疤痕8例,電擊傷及放射性損傷后足跟部軟組織缺損各1例。
1.2方法 同側足底內側島狀皮瓣順利轉移8例,基底位于足底遠側動脈逆行血供的島狀皮瓣轉移2例,應用吻合血管的對側足底皮瓣游離移植6例,不吻合血管對側交腿皮瓣4例。
2 結果
本組20例,14例得到隨訪,術后8~92個月全部無潰瘍和瘀斑,局部無疼痛感覺,均不影響日常勞動及工作。其他6例分別為趾神經損傷感染.屈趾肌腱粘連。評分為優14例,差6例。3 討論
3.1在修復足底軟組織缺損時,取足底內側皮瓣修復,方法簡單,皮源好,是一種理想的植皮方法。
由于足負重量大,足底組織結構有其重要的特殊性,其皮源不能用身體其他部位皮膚結構代替。足底由于足弓的形成以及行走時各部位接觸地面及負重力的不同,常部分為三種不同的負重區;前跖骨和足跟部為主要負重區、跖內側為非負重區(非負重區的皮膚軟組織切取后對足不會造成大的功能損害)、而其他部位為非主要負重區。負重區的皮膚軟組織移植后應符合四個條件:①組織柔韌致密,皮膚不分離、不滑動;②有一定厚度、不腫脹;③感覺好,耐壓、耐磨;④血供好,術后不形成壞死及潰瘍。應用足底內側皮瓣組織結構基本和負重區域一致。為最佳供皮區域。足底內側皮瓣的供血血管恒定,特別是足底內側動脈淺支血管粗,蒂長,且皮瓣皮質致密,皮下脂肪少,皮神經豐富,皮瓣轉移后感覺良好[1]。
3.2可同時修復跟部負重區皮膚缺損及跟腱外露。足跟腱部位皮膚薄,血液供應相對較差,皮下組織少,血管網不豐富,損傷后創傷愈合能力差。由于軟組織條件差,若創傷后創口處理不當,致足跟后皮膚軟組織缺損,跟腱外露在足部創傷中時有發生。跟腱如外露,就會壞死,不但影響足功能,會給患者帶來巨大痛苦。應用足底內側皮膚修復足跟部及跟腱皮膚缺損,可取得滿意效果[2]。
3.3足跟部負重區皮膚韌厚,足跟墊在解剖學上具有特殊結構,足跟部軟組織缺損時,用整塊足跟部皮膚結構組織修復更宜[3]。而跖區軟組織也有類似結構。足底內側皮瓣能很好滿足,整個足底任何負重區域的缺損供皮。
3.4適應癥與方法 足底內側皮瓣轉移主要適用于足跟部或前跖區嚴重軟組織缺損,以恢復其足的負重與行走功能。足底內側皮瓣可取面積有限,一般為8×12cm,它適用于足底部負重區中度面積的缺損。足底小面積的軟組織缺損,缺損面積不大又不能用皮片覆蓋時,可用V-Y推進皮瓣或局部旋轉皮瓣修復。同側足底內側皮瓣因損傷或有廣泛疤痕等無法可使用。對側足底內側皮瓣有兩種術式可選擇,或做吻合血管的游離皮瓣。或做橋式交叉,即暫時由對側足供血,2~3w斷蒂。對側島狀皮瓣交腿轉移時,術后必須強迫固定雙下肢2~3w,且斷蒂后血供相對較差。因此,橋式交叉皮瓣只是在無條件作同側島狀瓣或游離皮瓣的情況下可供選擇的術式,它不應列入首選,逆行島狀瓣的血供來自足底遠側血管的正常血供,它可以用來修復跖前部及跖骨頭掌側處的缺損。
4 體會及注意事項
4.1皮瓣的精心設計,供皮區比受皮區稍大些。范圍不能到達非負重區域之外,也可向跖內側及足背部稍延伸。
4.2負重缺損區的準備工作,清創徹底。換藥使肉芽組織新鮮,徹底清理創面。術前應用抗生素或濕敷。應整塊移植。
4.3不能使術后疤痕落在負重區,減少術后行走時疼痛。
4.4供皮植皮。皮瓣切取后的創面宜用全厚皮片覆蓋,移植的皮片過薄,術后可發生痙縮,影響正常的足弓。供區屈趾肌腱處露時,應用周圍軟組織覆蓋后植皮,以免術后與肌腱粘連,影響足趾活動。
參考文獻:
[1]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實用骨科學[M].第2版.人民軍醫出版社,2012: 1782.
[2]莫雄革,彭維波. 足底內側動脈淺支島狀皮瓣移位修復跟腱外露[J]. 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0,03:360-361.
[3]王亦璁.骨與關節損傷[M].第3版. 人民衛生出版社,1980:288.
編輯/周蕓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