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MRI改變和DWI在足月新生兒窒息后腦損傷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從我院2015年1月~12月足月新生兒窒息后出現腦損傷的患者中隨機選取76例進行研究,由2名經驗豐富的影像科醫生對其診斷的影像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①綜合分析MRI常規診斷和DWI序列掃描結果可知,A組共44例,約占57.89%,B組共32例,約占42.11%。②A組的常規序列檢查有10例表現正常,34例表現異常;DWI序列檢查有16例表現正常,28例表現異常。不同時間患兒的不同序列病灶檢查結果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腦損傷的部位主要集中于矢狀旁區,DWI對非出血性病灶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對缺血性病灶的早期顯示的敏感性高于MRI常規掃描,可以為足月新生兒窒息的早期干預、治療以及預后提供科學指導。
關鍵詞:足月新生兒窒息;腦損傷;MRI改變;DWI;診斷價值
新生兒窒息是產科的一種常見疾病,是導致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1]。其中顱內出血、缺氧缺血性腦病是新生兒窒息導致的兩種最主要的中樞神經系統損傷,也是導致新生兒生理缺陷和死亡的重要影響因素[2]。因此,對其開展早期診斷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我國影像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在B超和CT之后,DWI(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技術)也開始廣泛應用于新生兒顱內病變的臨床診斷。為了探討MRI改變和DWI在足月新生兒窒息后腦損傷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我院隨機抽取76例進行了如下回顧性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我院2015年1月~12月足月新生兒窒息后出現腦損傷的患者中隨機選取76例進行研究。入選者均行MRI檢查,且Apgar評分作為評價窒息的依據。其中男42例,女34例,有53例出生不超過1 w,12例在2 w以內,剩余11例日齡>2 w。
1.2方法
1.2.1診斷準備 均行MRI檢查,在檢查前30 min行2~4 mg/kg魯米鈉肌肉注射,如有必要可在檢查前5 min口服30~40 mg/kg濃度為10%額水合氯醛。使用超導磁共振掃描機(GE,Signa EXCITE HD 3.0T)和與之配套的ADW 4.3工作站,然后用頭部8通道相控陣列線圈及塑性海綿將頭部固定。
1.2.2參數設置 軸位掃描獲取T1WI、T2WI和FLAIR,其中FOV設置為24 cm×18 cm,層厚/層距設置為5 mm/1.5 mm;DWI的FOV設置為24 cm×24 cm,層厚/層距設置為5 mm/1.0 mm,彌散的敏感因子設置為1000 s/mm2;矢狀位掃描的FOV為24 cm×18 cm,層厚/層距設置為5 mm/1.5 mm。
1.2.3 MRI診斷 由2名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專科醫生對本組76例患兒的MRI診斷圖像進行分析,形成統一意見。
1.3觀察指標 根據其有無腦損傷分為A組(有腦損傷)和B組(無腦損傷)。將A組患兒的DWI圖像和T1WI、T2WI和FLAIR等常規MRI圖像進行對比。對A組患兒的皮層及皮層下白質、深部白質、基底節、腦干、丘腦及小腦、腦室及腦外間隙等部位的損傷情況進行觀察[3]。
1.4統計學分析 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 19.0對上述匯總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表示,組間率對比采取χ2檢驗;對比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和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腦損傷診斷結果 綜合分析MRI常規診斷和DWI序列掃描結果可知,A組共44例,約占57.89%,B組共32例,約占42.11%。其中A組中有33例出現HIE,約占43.42%,11例為出血性損傷,約占14.47%。
2.2 A組患兒不同序列病灶檢出敏感性比較 A組的常規序列檢查有10例表現正常,34例表現異常;DWI序列檢查有16例表現正常,28例表現異常。不同時間患兒的不同序列病灶檢查結果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胎兒在分娩之后,只有心跳,沒有呼吸,或者不能在60s內建立規則的呼吸,處于缺氧狀態,就被稱之為新生兒窒息,是新生兒中的一種常見疾病[4]。窒息所導致的缺氧缺血性腦病及顱內出血是新生兒期危害最大的常見病,嚴重威脅著新生兒的健康和生命,所以有必要對其進行臨床診斷。
MRI診斷技術很早就在新生兒疾病的臨床診斷中廣泛應用,其最大的特點就是敏感度高,檢測準確,能夠在無創的基礎上反映出腦部病變的主要部位、病灶范圍和性質。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分子影像學的進步,在新生兒窒息后導致的缺氧缺血性腦病的臨床診斷中,開始廣泛應用DWI技術。這是因為在發病初期(3 d以內),常規的MRI檢查結果顯示正常,但是DWI卻可以在毒性細胞的水腫期就發現病灶,提高診斷的準確性,為臨床治療提供指導,優勢更加顯著。
由表2可知,DWI序列掃描的敏感度顯著優于其他常規掃描,這一結果充分說明,DWI對非出血性病灶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對缺血性病灶的早期顯示的敏感性高于MRI常規掃描,可以為足月新生兒窒息的早期干預、治療以及預后提供科學指導。
參考文獻:
[1]張曉凡,張旭,曾立紅,等.擴散加權成像在新生兒早期腦白質損傷的診斷價值[J].中國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2010,06(17):460-465.
[2]張翔亞,曹滿瑞,杜牧,等.DTI在足月新生兒窒息后腦損傷中的應用[J].中國CT和MRI雜志,2015,26(02):67-70.
[3]王凡,李紅.不同時間窗fMRI診斷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研究進展[J].放射學實踐,2015,30(08):876-879.
[4]富建華,薛辛東.早產兒腦白質損傷MRI診斷及其神經發育結局[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2,01(10):21-25.
編輯/翟辰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