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經腹全子宮切除術陰道殘端愈合不良的診治及預防。方法 對700例行經腹全子宮切除術后陰道殘端愈合不良的52例患者進行分析。結果 陰道殘端愈合不良多伴感染,對該并發癥,重在預防。針對殘端愈合不良的原因,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做到早發現、早處理,積極控制感染,避免嚴重并發癥出現,減輕患者身體損傷、經濟負擔及醫療糾紛。
關鍵詞:經腹全子宮切除術;陰道殘端愈合不良;輸卵管脫垂
經腹全子宮切除術是婦科最常見的手術之一。適用于:子宮良性病變、功血、宮頸良性病變、子宮內膜原位癌及Ⅰa期等。近年來由于手術技術的成熟,術式的改進及縫合材料的改良,使手術更趨安全,但陰道殘端出血、感染、殘端肉芽、輸卵管脫垂等并發癥仍有發生。本文通過回顧性分析,探討經腹全子宮切除術后陰道殘端愈合不良的相關因素及防治措施。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09年9月~2015年9月本院行經腹全子宮切除術的患者700例,出現陰道殘端出血20例,感染10例,延期愈合15例,殘端息肉5例,輸卵管脫垂2例。其中術前合并陰道炎25例,貧血10例,低蛋白血癥5例,糖尿病6例,高血壓5例,術后劇烈咳嗽2例,嚴重便秘1例。術中未將陰道殘端腹膜化2例。急診手術2例。
1.2方法 0號可吸收微蕎線連續鎖扣縫合。
2 討論
2.1陰道殘端出血 按出血時間分為早期出血(術后48h內),中期出血(術后48h后至10d內),晚期出血(術后10d以后)。早期出血血色鮮紅,多數為血管結扎不牢靠,陰道殘端止血不徹底。一般出血不多,可予靜滴止血藥物對癥處理,若有活動性出血,可電凝或縫合止血。若出血較多,色暗紅,出血時間長,出現膀胱、直腸刺激癥狀,疑有陰道殘端血腫,用陰道拉鉤暴露視野,可拆除1~2針縫合殘端可吸收線,大部分凝血塊可自行排出,可用碘仿紗布填塞壓迫或縫合,若出血點不在陰道斷面或經陰道無法暴露,應注意是否有腹腔內出血,可借助B超檢查,迅速明確診斷。必要時B超引導下盆腔穿刺抽液及剖腹探查術,尋找出血部位,縫合止血。中期出血由于縫線融化脫落所致。晚期出血常為局部炎癥感染形成肉芽組織及息肉,可用物理治療清除肉芽組織及息肉。
2.2輸卵管脫垂 發病率不高,是一種疝,僅發生在腹腔與陰道相通的情況下。患者的輸卵管相對較長,位置相對較低或活動度過大是導致輸卵管脫垂的誘因。盆腔感染和血腫,陰道殘端感染、不愈合、裂開,傘端脫出。發生于全子宮切除術后最初幾個月內為早期脫垂;發生在術后多年的稱晚期脫垂[1]。臨床上容易與陰道殘端息肉混淆,輸卵管脫垂常見癥狀有陰道排液、接觸出血、性交疼痛、腹痛、腰骶痛。陰道排液現象是由于發生脫垂的輸卵管上皮分泌所導致。典型體征是明顯可見傘狀物,脫垂處陰道殘端有小瘺口,牽引脫垂物患者會感到劇烈腹痛、墜脹。切除物病理檢查為輸卵管組織。治療原則是切除脫垂的輸卵管、修補腹膜陰道瘺孔。處理應住院治療,可經腹、經陰道或腹腔鏡輔助陰道手術行全部或部分輸卵管切除。腹腔鏡可較好分離粘連及止血,松解輸卵管與腸管的粘連,游離出脫垂的輸卵管遠端,懸吊卵巢,自陰道切除輸卵管并關閉陰道。如果預計盆腔內粘連情況嚴重,以剖腹手術較為合理[2]。而單純切除部分脫垂輸卵管或燒灼輸卵管遠端處理復發率較高。現在陰道高位結扎、切除脫垂的輸卵管,縫合陰道殘端的方法成為處理輸卵管脫垂的最常用方法,應盡可能切除整根輸卵管,否則殘留的輸卵管粘附于陰道殘端,造成持續牽拉性疼痛或復發。
2.3陰道殘端息肉 常見原因為術后縫線溶解或松動,術后一般7~15d出現陰道殘端縫線吸收,陰道分泌物增多導致陰道殘端感染,局部炎癥刺激粘膜肉芽增生,息肉形成,臨床表現為陰道分泌物多、陰道血性分泌物、接觸性出血或排便后陰道少量血性分泌物。可用物理治療摘除肉芽組織及息肉后,電凝或以20%硝酸銀腐蝕基底部,預防復發。
2.4陰道殘端感染 術中出血滲血、血腫形成是繼發感染,也是膿腫形成的一大原因,血腫多發生在陰道殘端血管結扎不牢尤其兩側角。檢查陰道殘端見膿血性滲出甚至裂開排液,先取分泌物進行細菌培養+藥敏分析,內診盆腔組織增厚、壓痛;血常規提示感染血象;彩超檢查見陰道殘端強回聲區或不規則包塊。每日用碘伏紗球消毒陰道殘端3遍并用甲硝唑局部沖洗后,陰道內放入甲硝唑栓劑等局部處理。必要時及時將陰道殘端擴創引流,同時根據經驗選擇廣譜抗生素抗感染治療,必要時根據藥敏結果更換抗生素治療。
3 討論
對該并發癥,重在預防。針對殘端愈合不良的原因。
3.1首先是充分的陰道準備,治療陰道炎,減少術后感染幾率。
3.2術前積極糾正貧血、低蛋白血癥、糖尿病、高血壓、咳嗽、便秘等并發癥。
3.3術中充分止血,殘端血管結扎牢固,減少術中出血。將附件固定于盆腔側壁可防止其脫垂及扭轉、嵌頓、壞死。
3.4切除子宮時紗墊保護周圍組織,防止陰道分泌物逆流入盆腔,術前預防性應用抗生素等對于預防陰道殘端感染是非常必要的。術中應認真消毒陰道殘端,碘伏紗布從殘端塞入陰道,手術結束后取出,操作者需掌握良好的縫合技術,陰道斷端切緣應整齊,勿成鋸齒狀,更不能留有宮頸組織,以免影響頂端對合。本院采用1號可吸收線連續鎖扣縫合,縫合要認真,不可太稀或太密,縫線要拉緊,以達到有效止血,當陰道后壁菲薄或張力大時,勿使針距間之后壁組織退縮或針孔處拉破[3]。
3.5注意縫線質量,老年患者陰道粘膜菲薄,愈合能力差,多出現可吸收線不吸收,可術前陰道加用雌激素類藥物,以增加陰道上皮抵抗力而促進愈合.
3.6并以腹膜覆蓋陰道殘端及直腸子宮陷凹,使陰道殘端完全腹膜化,將陰道與腹腔內器官完全分離,是預防輸卵管脫垂的重要方法,也是預防出血和感染等并發癥的重要步驟。
3.7如術后放置陰道引流管,應將其放置于腹膜后與陰道殘端間隙內。拔除陰道引流管時,應囑患者臀部抬高。拔除陰道引流管休息1~2h后,再離床活動。
3.8術后患者應注意休息,注意衛生,禁性生活3個月。
總之,陰道殘端愈合不良多伴感染,是最常見的院內感染之一。使患者住院時間延長、醫療費用增加,導致醫療糾紛。故陰道殘端感染的預防需引起臨床醫生的重視。術前積極糾正貧血、糖尿病、低蛋白血癥;治療陰道炎、盆腔炎等生殖道感染,充分的陰道準備;術中嚴格無菌操作,提高手術技巧,動作輕柔、完善止血;術后規范應用抗生素,重視患者主訴,積極行婦科檢查、彩超等檢查,治療咳嗽、便秘等,嚴密觀察臨床體征及檢驗結果;出院時交代患者,如果出現陰道流血、分泌物增多,下腹及肛門墜痛的情況,應盡快到醫院就診。做到早發現、早處理,積極控制感染,避免嚴重并發癥出現,減輕患者身體損傷、經濟負擔及醫療糾紛。
參考文獻:
[1]Candiani GB.Posthysterectomy fallopian tube herniation[J].J Reprod Med,1996,41(12):915.
[2]岑堅敏,錢德英.全子宮切除術后輸卵管脫垂的病例分析[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2,10:614.
[3]孫多敏.子宮切除術后陰道殘端出血的防治體會[J].重慶醫學,1995,(3):156.編輯/金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