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社會進步,科技發展,現代醫療越來越依賴于檢測、檢驗技術。這種趨勢造成了各地醫院紛紛改擴建影像科室,并越來越多地投資于先進的儀器設備。隨之而來的是對這些設備所安身的建筑配套的各專業要求。我們從不知到了解,隨著一個一個醫院影像科室的設計,越來越多的深入了解這些設備用房的暖通空調設計要求。文章綜合作者近年來設計的大型醫院中影像科室常見設備用房的設計實例,予以總結,以拋磚引玉。
關鍵詞:影像科室;核醫學部;暖通空調設計
1 影像科室常用影像及放療等用房簡介
影像科室與核醫學部,在很多醫院均為一個部門,所以涉及的設備用房,大部分集中設置于一個區域。以作者設計經驗,影像科室一般分為兩部分:一是各種檢查房間,包括X光,B超,DSA等。二是各種核醫學治療房間:自五十年代CO60治療機出現,六十年代直線加速器,電子感應加速器應用于臨床,七十年代出現X刀、Y刀。隨著醫學對于腫瘤、癌癥等病癥的深入研究,核醫療房間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現代化醫院中,包括CO60治療、后裝機、電子加速器、直線加速器等?,F結合設計實例,介紹影像中心常用設備用途,以方便大家了解影像科、核醫學部的常用功能:(1)X光:1895年,德國物理學家威爾姆·康拉德·倫琴發現的X光導致醫生使用的新診斷工具出現。他發現X光幾個月后,拉塞爾·雷諾茲就制成了這個X光機。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X光機之一,它使人類得以在沒切口的情況下,觀看人體內部。在所有醫院的影像科,X光射線機是必備的設備。X線介入診斷、胸部透視、拍片、胃腸道鋇餐透視、氣鋇雙重造影、檢查胃腸道疾病、檢查大腸疾病、檢查泌尿系疾病、膽道“T”型管造影、檢查肝膽系情況。如圖1所示。
(2)CR:計算機X線攝影(CR)是X線平片數字化的比較成熟技術,使用可記錄并由激光讀出X線成像信息的成像板(imaging plate;IP)作為載體,以X線曝光及信息讀出處理,形成數字或平片影像。圖像信息可由磁盤或光盤儲存,并進行傳輸,這些都是CR的優點。主要臨床用于頭、頸、關節系統;胸部;胃腸道、泌尿系統。如圖2所示。
(3)DR:直接數字化X射線攝影系統。DR由探測器、影像處理器、圖像顯示器等組成。透射過人體后的X線信號被探測獲取,直接形成數字影像,數字影像數據傳到計算機,在顯示器上顯示,也可以進行后期處理。如圖3所示。
(4)多層螺旋CT:螺旋CT突破了傳統CT的設計,采用滑環技術,將電源電纜和一些信號線與固定機架內不同金屬環相連運動的X射線管和探測器滑動電刷與金屬環導聯。球管和探測器不受電纜長度限制,沿人體長軸連續勻速旋轉,掃描床同步勻速遞進(傳統CT掃描床在掃描時靜止不動),掃描軌跡呈螺旋狀前進,可快速、不間斷地完成容積掃描。如圖4所示。
(5)CT:CT是一種功能齊全的病情探測儀器,它是電子計算機X射線斷層掃描技術簡稱。它根據人體不同組織對X線的吸收與透過率的不同,應用靈敏度極高的儀器對人體進行測量,然后將測量所獲取的數據輸入電子計算機,電子計算機對數據進行處理后,就可攝下人體被檢查部位的斷面或立體的圖像,發現體內任何部位的細小病變。如圖5所示。
近年來比較流行的CTA,則是非創傷性血管成像技術(簡稱CT血管造影即CTA),通過顯影劑在X光下的所顯示影像來診斷血管病變的。
(6)DSA:血管造影的影像通過數字化處理,把不需要的組織影像刪除掉,只保留血管影像,這種技術叫做數字減影技術,其特點是圖像清晰,分辨率高,對觀察血管病變,血管狹窄的定位測量,診斷及介入治療提供了真實的立體圖像,為各種介入治療提供了必備條件。主要適用于全身血管性疾病及腫瘤的檢查及治療。應用DSA進行介入治療為心血管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開辟了一個新的領域。主要應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瓣膜病和先天性心臟病的診斷和治療。如圖6所示。
(7)MR: 也就是磁共振成像,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通過外加梯度磁場檢測所發射出的電磁波,據此可以繪制成物體內部的結構圖像.磁共振成像的最大優點是它是目前少有的對人體沒有任何傷害的安全、快速、準確的臨床診斷方法。
(8)乳腺鉬靶:X線鉬靶攝影檢查乳腺,目前已作為常規的檢查。如圖8所示。
(9)B超:利用超聲波的物理特性進行診斷和治療的一門影像學科,稱為超聲醫學。超聲診斷儀已成為每間醫院必備的設備,分為普通B超,彩色B超,三維、四維B超等各種類型。如圖9所示。
(10)CO60治療:CO60鈷是一種人工生產的放射性核素?!扳捙凇笔且訡O60做放射源,用γ射線殺傷癌細胞,對腫瘤實施治療的裝置。如圖10所示。
(11)后裝治療儀是一種遠距離控制小射線源(CO60等)的治療設備,可達到直線加速器不能有的療效。其他還有快中子治療儀,負N介子治療儀等。如圖11所示。
(12)醫用加速器:是用于癌癥放射治療的大型醫療設備,它通過產生X射線和電子線,對病人體內的腫瘤進行直接照射,從而達到消除或減小腫瘤的目的。包括電子直線加速器、電子回旋加速器等。如圖12所示。
(13)立體定向放射治療部:包括X-刀,Y-刀等。將多個靜止放射源放置于一點上,使該點的劑量加大,從而達到醫療目的。如圖13所示。
2 常見影像中心、核醫學中心房間暖通空調設計要點
(1)X光檢查房間:一般設置舒適性空調系統即可。以一般診室要求,保證室內等壓。換氣次數一般設計為3-5次,要求濕度50-60%。在X光檢查室周圍會設計有暗室、存片室等配套用房。這些一般為內房間,X光也具有一定異味,故設計時作者一般會取大于5次換氣以保證醫師工作環境。X光房間一般不設置氣體滅火。
(2)CR和DR:亦設置舒適性空調,并保證室內等壓,換氣次數3-6次,要求濕度50%。此類檢查室,建筑專業會設計與外界隔離的防護墻。進出此類房間,應預先提供新排風管線的進出位置,方便專業公司進行防護隔絕。此類房間的基本參數計算,應考慮設備散熱。通風系統應設置獨立的氣體滅火后排氣系統,換氣量6次,排風口應遠離門口并應為下排風口。
(3)CT、螺旋CT及DSA:這類檢查室一般包括檢查室和控制機房。檢查室內具有極大散熱量的檢查設備,需預先與建設方聯系索取資料核清散熱量。如無法提供,作者一般以10KW估算取值。機房一般控制溫度為24-26度,濕度控制50%。室內等壓。換氣次數4-5次,并設置氣體滅火及供氧吸引系統??刂剖乙烙嬎銠C房設計要求設計。設置氣體滅火后排風系統。
(4)DSA:血管造影檢查室要求控制溫度24-26度,濕度50%,室內正壓。與之配套的計算機室等壓即可。設置氣體滅火及供氧吸引系統。設置氣體滅火后排風系統。
(5)MR:MR檢查室與其他影像科室不同的地方,就是MR的磁性排管采用液體氮冷卻,為防止有毒氮氣泄漏,應設置自MRI機器本體及機房能直接排至室外的獨立應急排風系統。為防止周圍磁性體影響核磁共振設備的磁場,通風管道應采用非磁性體材料,而不可以使用一般鋼材。
(6)鉬靶、B超:此類檢查房間設置一般舒適性空調即可,室內等壓。不設置氣體滅火,故無需設置氣體滅火后排風系統。
(7)CO60、后裝機等:此類房間均設置防護墻,進出風管應采用之字形風管,并設置防護措施。設置氣體滅火并預留供氧吸引管線。并設置有氣體滅火后排風系統。CO60更特別設有患部的局部排風。
(8)加速器:加速器房間要求溫度小于25度,濕度小于等于60%。治療室內有臭氧產生,應設置獨立排風系統。機房內具有極大散熱量的設備,應根據設備樣本復核散熱量。加速器房間的新風入口一般設于迷路,排風口設置于房間下部,進出風管均為之字形風管以防止輻射。
(9)立體治療房間:除開創治療室為正壓之外,其他房間均為等壓。對于這部分房間,除要求與主樓分開布置,有獨立的防護地帶外。應有獨立的通風系統。對排放于大氣中的放射物質量也有特殊要求,一般吸附過濾后高空排放。
3 設計實例分析
3.1 河北某省級醫院影像科
本工程影像科面積1750平方,設于地下一層。這也是近年常見的影像科室做法。建設方往往認為地下區域與其他科室相對獨立,方便管理。卻忽視了影像科室特有的密閉,需大量新風,需設置不以水作為冷熱煤的空調機組的特點。地上房間通風良好,光照普及,會帶來更好的工作環境。做為影像科室的醫生,本身工作特點導致接觸比別人更多的輻射,異味,地下的工作環境,顯然更次于地上。而地下房間,往往有大量排煙管線,樓體各主動力管穿越,各設備機房布置,影像科室對于不可穿越管線的要求,對屏蔽的要求,會給設備,電氣等專業的配合帶來更多的麻煩。以本設計為例,地下一層除影像科室功能外,更兼具人防區功能。在全部房間需排煙之外,還要兼顧人防要求。這就給設計帶來很多的麻煩。影像科室一些特殊預留管的排出也變得更加復雜。
解決方法只能是讓排煙管線敷設于影像科室的防護層之外。以保證基本的防火規范要求。兼顧影像科室各風路布置要求,滿足防火規范,只能是提高地下室層高以保證敷設。本工程設計時,應影像科室醫生要求,增設一套一拖一單體空調機。以保證在任何情況下,均有空調系統運行,并獨立調控冷熱溫度。這種以一線工作人員要求為出發點的設計,更說明影像科室對于溫度,濕度的特有要求,即:不間斷、并非一定是冬季供暖,夏季供冷。
施工實踐中發現,經過有害氣體處理裝置之后風機動力不足,風管末端排風效果不佳。于風機動力的損失超過樣本標注值。在以后的設計中應適當增加風機壓頭,滿足這部分的損失。
3.2 河北某市級醫院加速器用房
本工程設置兩臺加速器,同樣設置于地下室。但此地下室不為人防區,且周圍均為庫房,這就為風系統和空調系統的布置帶來了很大的便利。本工程舒適性空調系統可以有水管穿越部分采用水機,不可穿越部分采用多聯機空調。加速器房間空調系統采用風管機,空調機組安裝于準備室,送風口沿迷路進入加速器房間。采用全排風系統,排風口設置于加速器房間下部,經過濾,吸附后,由豎井高空排放。
3.3 無錫市某市級醫院影像科
本工程影像科室設于一層,相對于設于地下室的影像科室,具有采光好,通風好,無過多排煙管線,風管好布置等優點。以MR、DR等檢查房間為主。舒適性空調采用多聯機空調。MR設置有害氣體排出管,沿柱體至屋面高空排放。設備間均考慮設備散熱提高了空調配置。
4 與新實行規范配合
4.1 與排煙系統配合
新版消防規范中對于地面以上超過五十平方米房間有了排煙的強制要求,對于地上總面積超過200的內區房間也有排煙強制要求。這對于影像科室的設計有一定的限制。應合理布置排煙系統并避讓關鍵房間。進出影像科室房間均應加裝70度防火閥。
4.2 與氣體滅火系統配合
有氣體滅火的影像科室均應增設事故排風系統。下部風口。一般我們會與建筑專業配合,設置室內局部排風井以減少室內空間占有率。
5 結束語
作者認為,影像科室的暖通空調設計,在設備越來越高端,設備安裝環境要求越來越精密的要求下,應詳盡了解設備性能與環境要求。并與影像科室工作人員良好溝通,了解影像科室最新、最一線的使用要求。盡量在管井預留、房間預留等初步設計階段,即提出暖通專業設計所需空間。盡量規避建筑造型,建筑布局帶來的風、水路管線敷設不利于施工的部分。以上,僅為作者設計中所得小小感悟,望與大家交流,得到大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