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綠色技術和新型城鎮化均需要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兩者思想相對統一,可以有機的結合。文章從兩個方面展開研究,認為新型城鎮化為綠色技術的發展提供必要條件,而綠色技術是實現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綠色技術;新型城鎮化;共生互助
1 綠色技術和新型城鎮化概述
1.1 綠色技術
“綠色技術”指人們能充分節約地利用自然資源,而且在生產和使用時對環境無害的一種技術[1]。綠色技術需要遵循綠色發展規律,立足于治理污染、節約資源,從而實現資源可循環使用,還需要保護生態,維持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盡管說綠色技術的主體是企業,然而當下綠色技術處于初級階段,發展綠色技術還存在不確定性和風險性、綠色技術創新的法律制度不完善和綠色技術所需的社會基礎尚不充分等困境[2]。綠色技術急需展示的平臺。2010年起國家實施新型城市化戰略,為綠色技術的展示提供絕佳的平臺。
1.2 新型城鎮化
新型城鎮化與傳統城鎮化的最大不同,在于新型城鎮化是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李克強總理曾經指出,城鎮化不是簡單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積擴張,而是要在產業支撐、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實現由“鄉”到“城”的轉變[3]。新型城鎮化要改變過去粗放式發展模式,在建設新型城鎮化過程中需要環境保護和節約資源。這一思想和綠色技術不謀而合。
2 綠色技術和新型城鎮化和諧互助
2.1 新型城鎮化為綠色技術的發展提供必要條件
2.1.1 傳統城鎮化發展模式粗放,人們對綠色發展盼望已久
中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快速城鎮化的進程。然而,由于為了經濟增長或是意識沒有到位。很多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是建立在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基礎上的。這種粗放式傳統城鎮化模式不僅消耗了大量的寶貴自然資源,而且產生大量的廢棄物,導致生態、人居環境持續惡化。
因此,人們對綠色發展盼望已久,更加樂于接受綠色技術所產生的產品。這樣有利于綠色技術的可持續發展。
2.1.2 新型城鎮化是綠色技術的展示舞臺
不管是綠色技術的開發還是具體產品的應用,總是要在具體的區域進行。而新型城鎮化的建設為綠色技術的發展提供了絕佳的展示平臺。
首先,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是建設,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城市建設的比重不斷上升。在新型城鎮化的設計和建設過程中不得不優先考慮生態環境問題,綠色技術有了用武之地。
其次,新型城鎮化應是綠色、低碳的城鎮化,這就意味著需要大力推動建筑的低碳化、節能化。國務院明確指出,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是城鎮化與城市發展重點領域之一。按照“十二五”期間我國要發展超過10億平方米的綠色建筑。如何利用綠色技術來減少建材能耗、使用再生建材、減少室內污染源等內容逐漸成為關注的熱點。也為我國綠色建筑產業提供新一輪的發展機遇。
綜上,新型城鎮化為綠色技術的創新發展提供展示的舞臺。
2.1.3 新型城鎮化為綠色技術的創新提供資金的支持
根據全國環境統計公報的相關數據,截止到2015年10月29日我國對“三廢”綜合利用、環境污染治理投資和環境科研經費的統計情況如表1所示。
從表1中可以看出:從2009年到2014年這5年間,國家對于“環境污染治理投資”和“工業污染治理費用”的投入非常大,而且現逐年上升的態勢,六年來幾乎翻了一倍;對于“排污費的征收”也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上。這一方面我國的環境污染態勢是較為嚴峻的,新型城鎮化視野下的綠色技術的發展已迫在眉睫了。其次也體現了國家對于環境治理的高度重視和堅定信心。這些為綠色技術的創新發展提供資金的支持。
2.2 綠色技術是實現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途徑
2.2.1 綠色技術可有效解決“城市病”
一個國家的發展離不開城市的發展。目前我國的城市化率已經超過50%,但城市的發展依舊是粗放式發展[3]。傳統的城鎮化發展重點在于發展城市的數量和規模,而忽略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環境的保護。從而導致人口膨脹、交通擁堵、住房緊張、貧富兩極分化、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各種“城市病”迅速蔓延,極大地影響了人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
要解決這些“城市病”,就要推進綠色技術創新,建立綠色技術創新系統。通過技術創新、循環經濟、低碳經濟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使有限的資源能源發揮成倍的產出效果。大力推進工業、交通和建筑三大領域的節能減排。從而改善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等問題。
2.2.2 綠色技術可以實現“天人合一”的城鎮環境
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把“美麗中國”作為未來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在城鎮化的建設過程中需要以“美麗中國”理念來發展。這需要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充分吸收世界各國綠色技術、低碳節約等先進的發展理念,使物質、能源在城鎮化建設系統里循環利用,獲得一種高效、低耗、無廢、無污、生態平衡的生態環境,達到“天人合一”的城鎮環境。到時候自然環境和人居環境互相交流,和諧共生。
2.2.3 綠色技術是實現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手段
綠色技術可以防止和治理污染,改善生態,實現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綠色技術創新是環保和生態知識的應用。在新型城鎮化建設充分應用綠色技術,可有效的解決環境問題從而維護生態平衡做出了貢獻。比如研發更環保更節能的綠色建材可以有效的助力新型城鎮化發展。
在未來新型城鎮化中,大力發展綠色技術,充分利用地熱資源和太陽能資源[5],或者充分開發各種熱電聯產與工業余熱的低品位熱源,替代目前的各類供暖鍋爐,最大程度的滿足城鎮建筑供暖需求[6]。這些措施都可以降低煤炭、石油等資源的消耗,減少二氧化碳等廢氣的排放,改善居住環境。
3 結束語
新型城鎮化建設為綠色技術提供了展示的平臺,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需要合理而廣泛的運用綠色技術,從而達到“天人合一”的新型城鎮化。
參考文獻
[1]丁樹榮.綠色技術[M].南京:江蘇科技出版社,1993:46.
[2]杜麗花.我國綠色技術的發展困境及對策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10.
[3]劉曉圓,謝中起.城鎮化進程中的生態環境問題及對策研究[D].燕山大學,2014.
[4]胡雅萍.城市綠色技術創新系統研究——濟南市為例[D].齊魯工業大學,2015.
[5]王銀平.新型城鎮化建設中低碳節能技術的創新與實踐[J].科技創新導論,2013,5:76.
[6]錢易,吳志強,江億,等.中國新型城鎮化生態文明建設模式分析與戰略建議[J].專題研究 中國新型城鎮化生態文明建設模式分析與戰略建議.
作者簡介:杜麗花(1986,01-),女,籍貫:四川綿陽,工作單位:成都理工大學文法學院,學歷: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可持續發展和城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