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對如何做好綠色建筑監理工作提出了幾點看法,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綠色建筑;監理;資源;環境
1 綠色建筑的概念
在建筑全壽命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的民用建筑。
綠色建筑分為一星、二星、三星三個等級。
綠色建筑統籌考慮建筑全壽命期內建筑功能和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之間的辯證關系,體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降低建筑行為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遵循健康、簡約、高效的設計理念,實現人、建筑與自然和諧共生。
節能方面:體現在墻體保溫、屋面保溫、門窗(幕墻)保溫、地面保溫,照明節能、空調與通風系統節能、設備節能等。
節水方面:體現在非傳統水源利用、使用節水器具等。
環境保護方面:體現在室外環境、室內環境、隔聲、污水排放等。
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體現在太陽能、地熱源利用等。
2 綠色建筑監理工作要點
2.1 施工準備階段
2.1.1 熟悉圖紙、核查圖審意見。監理要特別注意圖審意見需要回復的內容,有些是需要通過變更的形式對已設計好的圖紙進行局部修改以達到綠色建筑規范要求的。如果監理未識別,圖審意見也就沒有得到最終落實。要熟悉施工圖紙,了解圖紙做品、細部構造,結合本工程實際情況,分析保證質量、施工可行;預測可能產生的質量缺陷或通病,提出解決的方案或措施,防止施工時出現質量問題。
2.1.2 審查施工企業的資質、質量管理體系。綠色建筑首先是節能建筑,墻面、屋面、地面等節能施工應具有相應資質的專業施工單位完成;雨水回收工程需具有環保工程專業承包資質;外窗制作安裝單位應具有省住建部頒發的節能產品推廣證書。
2.1.3 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工程中采用的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應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評審、鑒定及備案。由于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在施工過程中往往是初次接觸,其操作要點較難把握,因此在施工前對圖紙中涉及的新工藝、新材料、新方法要編制成作業指導書,作業指導書應明確新工藝、新方法、新技術的使用部位、操作方法、對操作者的技能要求、檢驗方法等內容。經詳細的技術交底后,按作業指導書要求進行施工。
2.1.4 審核《綠色建筑專項施工方案》。施工單位編制的《綠色建筑專項施工方案》是指導施工的可操作性文件,必須滿足現行規范、法律法規及設計圖紙的要求,不得存在違反強制性條文方面的內容,監理工程師在審核之前,方案應首先由施工單位安全、質量等部門負責人進行會審并經單位技術負責人審批,相關簽字手續必須齊全。
2.1.5 編制《綠色建筑監理實施細則》。根據設計圖紙、相關規范規定等政策性文件、施工方案,由專業監理工程師負責編制《綠色建筑監理實施細則》,經總監理工程師批準通過后,是針對本工程綠色建筑方面監理工作的操作性文件,監理實施細則要結合本工程特點,具有針對性。
2.2 工程施工階段
2.2.1 對材料和設備進場驗收、見證取樣送檢。(1)對材料和設備的品種、規格、包裝、外觀和尺寸等進行檢查驗收,做好驗收記錄。(2)核查質量證明文件。進場材料、設備、成品、半成品、構件等,均應提供出廠合格證、說明書及相關性能檢測報告,定型產品和成套技術應有型式檢驗報告,進口材料和設備應按規定進行出入境商品檢驗,監理重點檢查資料是否完整齊全,產品是否滿足本工程要求,相關的技術參數和性能是否與設計圖紙要求的相一致。(3)見證取樣送檢復驗。綠色建筑需要送檢復試的材料有:墻體材料,保溫砌塊、保溫砂漿、保溫材料、錨固件、耐堿玻纖網格布(或鋼絲網)、抗裂砂漿、粘結砂漿,成品窗(傳熱系數、三項性能、隔聲性能、氣密性、節能護框)、中空玻璃(可見光反射比、遮陽系數、可見光投射比、露點)、幕墻(四項性能檢測、型材、玻璃、耐候膠)、電線電纜、管材、裝飾材料(石材、墻地磚、紙面石膏板等),不合格材料要限期退場,嚴禁使用到本工程中。
2.2.2 施工技術交底。施工技術交底應由施工單位現場技術負責人或技術人員負責,監理工程師全程參與。綠色建筑的施工分散在工程的主體、裝飾、安裝、屋面、配套等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不可能通過一次形式上的技術交底就能解決所有問題,正常情況需要多次分階段、分專業分別進行。
2.2.3 推行樣板引路制度。每道工序施工前應首先根據規范、設計圖紙要求,編制作業指導書,施工單位在技術交底后,采用認可的合格材料應進行樣版間或樣版件的施工和制作,在確認樣板間或樣板件質量的基礎上再進行大面積施工,是保證工程質量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樣版間與樣版件是對施工工藝的檢驗同時也是質量標準的具體化,在大面積施工時,要不斷對照認可的樣版進行檢查,一旦發現偏差就要找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措施糾偏,防止因質量問題造成工期與經濟損失。
2.2.4 平行檢查。質量檢查是動態的,并體現在施工過程中,而質量驗收則是對工程質量結果的認定。施工前應編制校核點作業指導書,在作業指導書中應明確檢驗批、分項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的劃分、驗收的內容、質量要求等內容。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劃分綠色建筑各工序的檢驗批,在每一個檢驗批完成后,由施工單位管理人員自檢自查合格后報監理檢查,施工過程中監理對施工過程實行平行檢查,并做好監理檢查記錄。上道工序未經驗收不得進入下道工序施工。
2.2.5 旁站監理。根據《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旁站監理管理辦法》規定,監理在施工過程中應對房屋建筑工程的關鍵部位、關鍵工序進行旁站監理并做好監理旁站記錄。例如,在節能保溫工程施工時,要對保溫板粘貼情況、錨固釘數量、保溫板拼縫、邊角細部處理進行旁站監理,防止保溫板脫落、產生冷橋,影響使用安全和保溫效果。
2.2.6 隱蔽驗收。隱蔽工程隱蔽前必須嚴格按設計文件、圖紙要求進行隱蔽驗收,驗收合格后進行隱蔽。對\"綠色建筑\"施工過程的隱蔽工程、下道工序施工完成后難以檢查的重點部位進行旁站監理、拍照、現場檢查并留下影像資料,提供由監理工程師簽字的證明文件。凡未經隱蔽驗收施工方擅自隱蔽的監理有權要求施工方剝離檢查。
2.3 竣工驗收階段
2.3.1 竣工資料的審查。著重審查質量保證資料是否齊全,內容是否符合有關規范及設計圖紙的要求;審查施工過程中質量控制資料是否完整,相關審批、簽字手續是否完備,簽字人是否合法有效。
2.3.2 綠色建筑質量評估報告。依據規范、圖紙、施工資料、檢測資料,編制《綠色建筑監理質量評估報告》,系統、客觀、實事求是評價綠色建筑的工程質量。
質量評估報告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內容:(1)工程項目建設概況
介紹,參加各方的單位名稱、負責人;(2)工程檢驗批、分項工程的劃分情況;(3)工程質量驗收標準,各檢驗批、分項工程質量驗收情況;(4)質量控制資料、安全與功能性檢測資料核查情況;(5)施工過程中出現的質量事故及處理情況,驗收結論;(6)結論,綠色建筑是否滿足設計文件要求、是否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及條款的規定。
2.3.3 竣工驗收。綠色建筑分部工程質量驗收合格,應具備以下條件:(1)子分部、分項工程應全部合格;(2)質量控制資料應完整;(3)有關節能的檢驗資料應完整。
3 結束語
綠色建筑是一項全新的建筑理念,從設計、施工到投入使用,涵蓋了建筑物的全壽命期,監理只控制了施工階段有關綠色建筑方面的質量,真正體現綠色建筑給人們帶來的綜合效益是在投入使用之后。目前,綠色建筑還是起步,各個地區因自身條件的限制執行情況參差不齊,部分檢測手段還不齊備,綠色建筑是一項涉及多方面的系統工程,要達到預期效果需參建各方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