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小型鐵路客站是鐵路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鐵路建設事業的蓬勃發展,中小型客站建設項目越來越多,在國家經濟社會活動中發揮的作用和產生的影響也越來越大。中小型鐵路客站有其自身特性,在設計、建設時需要切實、充分考慮到這些特性,針對性地開展設計工作。文章圍繞我國鐵路中小型客站建筑設計有關問題進行探討,分析了當前鐵路中小型客站所具有的特性、特點,著重闡述了中小型鐵路客站建筑設計要點和需要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鐵路;中小型客站;建筑設計
引言
我國是陸地大國,鐵路運輸在交通運輸體系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活動的繁榮,人員和物資運輸、流動的需求越來越高,鐵路客運基礎設施建設事業隨之獲得蓬勃發展。中小型鐵路客站項目需求量大,是各地鐵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內容。鐵路客站是鐵路交通運輸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做好中小型鐵路客站設計、建設,對于促進我國鐵路運輸事業健康發展,保障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順暢開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1 當前中小型鐵路客站特性分析
鐵路客站的建設設計特點,與所在時期的經濟、社會特點密切相關。目前我國中小型鐵路客站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特點:
1.1 建設項目數量龐多
我國陸地國土面積廣闊,鐵路路網遍及全國各地,建設里程逐年上漲。相關數據顯示,我國鐵路營業里程從2010年的9.1萬公里增長到2015年的12萬公里,增長30%以上。目前,我國經濟發展迅猛,經濟規模不斷增加,鐵路運輸規模持續上升,由此給鐵路基礎設施建設創造了巨大空間。“十二五”時期,全國計劃建設新客站近600座,其中絕大部分為中小型客站,做好中小型客站設計、建設工作,是鐵路建設事業的主要任務。
1.2 客站建筑規模小
相對于結構復雜、功能豐富的省級、副省級大型、特大型客站項目,中小型客站主要為地、縣地區提供鐵路客運中轉、集散服務,功能更加簡單、相鄰客站間間隔里程有限,客流量相對較少。按照我國鐵路管理部門關于鐵路客站建設規模的有關規定,縣級鐵路客站建設規模最小為3千平方米,最大不得超過5千平方米。地級鐵路客站建設規模最小為6千平方米,最大不得超過8千平方米。相對于這些鐵路客站目前的實際客運量,上述建筑規模的規定額度具有的裕度不大,設計人員創新難度較大。
1.3 交通流線簡單
從實際情況看,地級和縣級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尚未成熟,鐵路客運規模不是很大,運輸車輛品種單一,同時,中小型鐵路客站建筑結構簡單,與配套設施以及車站外部對接方式清楚簡潔,進出車站人群流動路線單一、不復雜。
1.4 屬地特性不突出
中小型鐵路客站數量多,分布間隔不大,受所在地域的社會、文化影響而體現出來的特點呈現出漸變特性,彼此間地區屬性差異有限。
2 中小型鐵路客站建筑設計要點
2.1 將鐵路客站融入到當地發展規劃中
鐵路是物資、人員的流動渠道。鐵路客站是當地人員、物資交流的樞紐。這些都與當地地方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進行鐵路客站建設時,要以促進當地發展為目標,將鐵路客站建設作為地方的城市發展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把鐵路客站的建設納入城市發展規劃之中。以城市發展規劃為基礎來討論鐵路客站的設計、建設。需要注意的是,隨著城市進一步發展和規模的擴大,鐵路客站所在位置往往位于城市外圍,這些地區城市基礎設施配套不夠完善,許多地方已經規劃但尚未啟動實施。這就給鐵路客站的規劃和建設帶來很大不便。由于鐵路客站的設計建設要與周邊城市建設相銜接,如果周圍地區城市建設尚未趨于成熟,后續情況難以估計,鐵路客站的設計、建設就很難做好銜接。特別是在車站功能區劃方面,客流線路組織安排需要以當地實際情況為基礎。如果周邊情況不落實,車站的規劃和設計就難以實施。
2.2 做好車站廣場、站房、站場的設計協調
車站廣場、站房和站場客運設施三個單元構成了鐵路客站的主體。鐵路客站是鐵路網絡和城市人員物資交流的聯系節點,車站廣場則是車站和城市的橋梁紐帶,在這里,城市公共交通系統和鐵路車站實現對接。站房主要用于為旅客提供辦理乘車業務、候車、進出站等服務。站場客運設施則主要指包括站臺、站臺雨棚、天橋、地道等。
車站廣場、站房、站場三者聯系緊密,彼此間有著直接影響。設計鐵路客站,必須充分考慮三者間的聯系與影響,在系統研究車站交通流線、站位的場地高程差異等因素基礎上,科學設置車站廣場、站房、站場三者平面和立體構成,要拿出多個方案進行對比,全面評估后選擇最優方案。對于中小型客站來說,線側平站型和線側下站型是其常用站型。采用高架橋站位,通過充分使用橋下空間,能夠最大限度降低對土地資源的占用,適應當前土地資源緊張的客觀實際。正下站型對于站房空間高度允許的情況也較為適用,但容易出現站房場坪與車站站臺間高度差異較大的情況,采用線側下站型更加有利于經濟效益和交通流線組織目標的實現。
2.3 協調好站房與雨棚間的關系
現代社會,鐵路交通運輸節奏更加快捷。傳統的車站候車室候車模式逐漸被車站站臺候車模式所取代。如此以來,車站站臺與站臺雨棚的作用就越加顯著。二者提供的服務更加豐富,要求也更高。無站臺柱雨棚和站棚一體化設計是當前車站站臺候車模式設計的主流方向,在候車環境和美觀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
2.4 協調好站房與周邊自然環境的關系
車站建于城市中,必然要注意與周邊環境的聯系和影響。建設車站要占用土地,因此車站設計首先要注意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以實際情況為基礎,因地制宜進行設計,選用適宜的建筑形式,在保障車站使用功能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當地已有自然景觀,實現美觀和成本上的雙贏。
2.5 注意車站建筑立意與當地社會文化間的聯系
車站作為人工建筑的一個分支,設計時必然離不開當地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設計人員要尊重這個原則,順應當地社會文化潮流,體現當地人文風采。
2.6 注重建筑設計創新和經濟成本間的協調
中小型鐵路客站由于各方面因素,一直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特別是在建筑設計創新方面,長期停留在傳統的單一設計階段。針對這種情況,我國鐵路管理部門先后采取措施,推動中小型客站設計創新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果。鐵路客站創新,要注意設計方案的優化,真正做到思想創新、意識創新、理念創新,不能單純以提高經濟成本為前提開展設計創新。
3 結束語
中小型車站在我國鐵路車站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從數量上將更是具有絕對優勢。中小型客站建筑設計直接關系到車站安全運轉,對于當地交通運輸事業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設計中小型鐵路客站時,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堅持實事求是。地方政府要從客觀實際出發,做好客站設計指導、規劃工作,切忌忽視客觀因素,人為主觀主導設計工作。設計人員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已有基礎上,創造性開展工作,改善用戶體驗,為乘車旅客提供舒適、安全、便捷的換乘和集散服務。
參考文獻
[1]牛莉,吳建平.鐵路大型站房結構體系對工程投資的影響研究[J].鐵路工程造價管理,2012(1).
[2]盛暉,李傳成.綠色鐵路旅客站建筑設計探討[J].鐵道經濟研究,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