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生態環保時代背景下,造林工作已經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焦點,為了保證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就需要做好樹種選擇、整地、苗木選擇、起運和栽植、栽后管理以及造林技術人員培訓工作,文章對此進行了全面和詳細的分析,希望能夠為造林管理和技術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策略
現階段,林業發展受眾多因素的影響,如品種、氣候、管理等眾多因素,如果在造林過程中沒有進行科學的管理,勢必會影響造林的成活率與保存率,造成嚴重的造林浪費,同時還會給林業帶來嚴重的經濟和效益損失,同時對林業整個生態建設造成不良的影響。因此,在進行造林過程中,為了保證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必須采取各種有效的策略,做好樹種選擇、整地、苗木選擇、起運和栽植、栽后管理以及造林技術人員培訓工作,以此保證林場造林的整體質量和效果。因此,文章針對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策略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1 樹種選擇
不同地區的自然環境不同,并且在自然條件的限制下,能用于廣泛造林的樹種相對較少,如果在樹種選擇過程中發生錯誤,不僅會影響造林的成活率與保存率,還會造成嚴重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浪費。因此,在進行造林時必須充分的認識到樹種選擇工作的重要性,在選種時需要兼顧生物原則與經濟原則,生物原則需要考慮樹種的生物特性,為提高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奠定基礎;經濟原則指的是應該根據實際的經濟實力,合理的選擇價格合適的樹種,禁止大面積使用價格昂貴的樹種。通常狀況,多選用鄉土樹種為造林樹種,因為鄉土樹種能夠適應當地的地質條件、氣候條件,不僅成活率和保存率較高,而且易于后期管理。同時,鄉土樹種的種植,還能夠形成具有獨特人文歷史和文化特色的景觀資源,一舉多得。
2 整地處理
整地是采用機械操作和人工操作的方式,對造林地土壤的墑情進行改善,對造林地空間環境進行改進和優化,能夠為苗木的生長和發育提供良好的條件,保證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整地是造林管理的重要環節,造林整體處理通常于春季進行,當土壤解凍后,需要立即進行整地處理,全面的掌握頂漿造林技術各要點,這樣能夠有效的提高造林成活率與保存率。林場造林也可以在秋季進行,需要根據樹種的種類和特性,采用合適的整體標準和方式進行,對全部和局部進行整地。同時,還可以利用生態技術、生物工程等,這對于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 苗木選擇
苗木質量對造林的存活率和保存率具有直接的影響,如果苗木質量不好,不能夠滿足相關規范和要求,將會出現苗木早期死亡的現象,影響整個造林的成活率與保存率。因此,在進行造林時,需要注意好以下幾個方面:(1)在選擇幼苗時,應該對幼苗進行抽檢,抽檢比例通常為10%;(2)選擇苗木時,應該選擇木質化程度高、無損傷、健康的苗木,具體評價指標主要包括:樹高1.5m,樹干胸徑超過2cm,并且樹干上不能有明顯的傷痕;根系發達、樹干健壯;無病蟲害枝。
4 苗木起運和栽植
4.1 苗木起運
人工造林的工序非常復雜,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對苗木的生長產生影響,降低造林成活率與保存率。苗木起運是苗木栽植前期的重要環節,在進行起苗時應該避免對根部造成損傷,并且在起苗時還應該帶有一定的土坨,防止在運輸的過程中損傷根系,降低根系的吸水能力,導致苗木在運輸過程中出現死亡的現象。在進行選苗時應該盡可能的選擇距離最近的苗圃,這樣能夠防止出現運輸距離過長導致苗木失水過多死亡的現象。在運輸過程中,應該覆蓋帆布或者用塑料袋進行包裹,并做好灑水保護,始終保持根部的濕潤,這樣能夠防止出現缺水導致苗木死亡的現象。此外,當苗木運輸到栽植現場之后,不能立刻進行栽植,而是應該先進行假植,這樣能夠保證苗木的質量,提高苗木的成活率與保存率。
4.2 苗木栽植技巧
植樹造林已經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不僅關系到人類社會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還關系到國民經濟的發展,同時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基礎。栽植技巧直接影響苗木的成活率和生存率,這就要求必須做好苗木的栽植管理工作。在進行栽植時,為了提高造林的成活率,通常選擇在春季進行栽植。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樹種的生物特性存在差異,應該根據苗木的生物個性以及當地的溫度、濕度以及地質條件等,選擇合適的栽植時間。例如,在進行側柏栽植時,應該選擇2月下旬至3月中旬進行栽植,在進行栽植時需要做好澆水管理,以便于更好的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現階段,我國苗木栽植思路表現為“挖大坑,栽大苗;造一片,成一片”,根據當地的自然氣候條件、地質條件,合理的栽植,以便于更好的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5 栽后管理
正所謂“三分造,七分管”,根據長期的造林經驗,苗木栽植完成后需要進行科學的管理,這樣能夠有效的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栽后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澆水管理,澆水管理是苗木栽后管理的重要環節,由于苗木運至現場之后,可能存在缺水的問題,再加上根系受到一定的損傷,必須做好澆水管理,通常在栽植時需要澆足底水,然后根據當地的天氣狀況,每隔10天澆水一次,如果天氣炎熱,則應該適當的縮短澆水周期;如果連續降水,還應該做好排水管理。(2)施肥管理,通常將肥料施撒在距離根部0.2m左右的位置,保證根部能夠充分的吸收,保證養分供應,對于提高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3)覆蓋地模,當條件允許時應該做好地膜覆蓋或者覆草管理,這樣能夠將地溫提高5℃左右,有效的降低晝夜溫度差,并且通過覆草還能夠有效的提高土壤透氣性和土壤肥力,促進根部生長和發育,對于提高苗木的抗寒能力和抗旱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此保證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4)除草管理,為了防止雜草對苗木的生長造成不良的影響,如爭奪養分,需要采用除草劑進行噴灑,在噴灑除草劑時,應該防止噴灑在苗木根系、枝葉上,以免對根系和枝葉造成損壞,影響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5)現階段,苗木栽后管理還應該推廣和應用新技術和新工藝,例如抗旱造林新工藝,應用保水劑、根部保濕劑、ABT生根粉等新技術,對于緩解造林地干旱缺水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保證苗木生長具有充足的水分,以此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6 造林人員技術培訓
造林人員作為造林的直接參與者和執行者,其技術水平直接影響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這就要求必須加強對造林人員的技術培訓,重點對林場職工、林農進行專業培訓,保證他們能夠掌握造林的相關理論和技術,嚴格按照相關理論和技術進行管理,能夠有效的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7 結束語
綜上所述,影響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因素相對較多,這就要求在進行造林時,必須做好樹種選擇工作和整體處理工作,優選苗木,強化苗木起運管理,準確、全面的掌握栽植技巧,做好栽植后的養護管理,然后加強對造林技術人員的技術培訓,嚴格的做好上述每一個環節,能夠顯著的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為我國生態環境建設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邱漢蓮.提高林場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途徑分析[J].江西農業,2016(5):54.
[2]馬莉,馬雷,隋玉龍.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4(11):178-179.
[3]孫洪洋.提高造林成活率與保存率的技術探討[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4(5):38.
[4]厲錦華,厲輝.淺析如何提高林場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J].科技資訊,2015(7):119.
[5]劉兵.提高五臺山林區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技術措施[J].山西林業,2015(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