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健,吳 娟
(陸軍軍事交通學院 汽車指揮系,天津 300161)
● 國防交通NationalDefenseTraffic
大規模作戰海上民用運輸船舶動員與運用
張 健,吳 娟
(陸軍軍事交通學院 汽車指揮系,天津 300161)
為提升我軍大規模作戰海上投送能力,面向大規模作戰海上民用運輸船舶動員與運用需求,闡述海上民用運輸船舶在大規模作戰中的地位作用,概括動員要求,梳理動員實施流程,明確海上民用運輸船舶運用的方式方法,并提出提升海上民用運輸船舶動員與運用能力的對策。
民用運輸船舶;運力動員;運力運用;大規模作戰
近年來,隨著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不斷推進和我國海外利益的不斷拓展,海上軍事力量已成為維護國家主權和營造國家發展有利態勢的重要基礎。縱觀近代發生的馬島戰爭、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大量海上民用運輸船舶經過動員支援作戰,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未來大規模作戰中,作戰樣式更加多樣、作戰空間更加多維、作戰力量更加復雜、作戰保障更加繁重,海上民用運輸船舶將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對海上民用運輸船舶動員與運用問題進行深入系統研究,可以完善戰略投送理論、豐富軍事力量運用樣式,對助力國家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海上民用運輸船舶是大規模作戰投送力量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化條件下大規模作戰,是維護國家核心利益的政治軍事戰,往往是多軍種聯合作戰,其人員和物資的消耗十分巨大。我軍未來可能實施的大規模聯合作戰,戰役后勤保障必將面臨嚴峻的考驗,從一定意義上說,就是打“消耗戰”和“后勤戰”。未來大規模聯合作戰的水路運輸投送,需求多元化、內容多樣化、環境復雜化、手段智能化,保障范圍也正向遠海拓展。保障這種作戰樣式,必須擁有一支龐大的海上投送力量。但從我軍現有海上投送力量看,大型遠海保障制式艦船數量嚴重不足,能用于渡海登陸的船舶更是數量有限、噸位偏小,只能輸送少量部隊,軍隊現役海上運力無法完成大規模作戰的各類保障。可以預見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內,海上民用運輸船舶仍然是大規模作戰海上投送力量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2)海上民用運輸船舶是大規模作戰后勤保障的重要物質基礎。隨著我國海運事業的不斷發展,我國海上民用運輸船舶在類型、數量和質量上,都達到了一定的規模和水準,具備了較雄厚的保障資源,為實施大規模作戰后勤保障奠定了重要物質基礎。截至2015年末,我國擁有海運船隊運力規模達1.6億載重噸,位居世界第三。我國港口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和造船總噸位均居世界第一位。適合重裝備輸送的海上民用運輸船載重量在千萬噸以上,沿海萬噸級以上的泊位近千個[1],這些都是我軍大規模作戰后勤保障的重要物質基礎。很多船舶經過一定改裝,就能夠承擔多種后勤保障任務,例如:部分船舶可以改裝成醫療船,執行海上救治任務;部分船舶可以直接進行軍用油料補給運輸;部分中型以上的漁船還可以進行裝備和物資運輸等;建造過程中貫徹了國防要求的滾裝船,可以直接動員使用。
(3)海上民用運輸船舶是贏得大規模作戰勝利的重要保證。動員民間運力用于戰爭,利用民間運力潛能彌補軍事運力不足,已成為現代戰爭動員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贏得大規模作戰勝利的重要保證,這已被國內外歷次海上作戰的成功經驗所證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在歐亞戰場上投入幾百萬軍隊,有74%的商船被征用為戰爭服務。馬島戰爭中,英國從對阿宣戰至特混艦隊抵達馬島海域展開,在短短的20天時間內,就迅速征用和改造了來自33個公司的56艘共67.3萬噸的商船直接支援海軍作戰,并在戰爭期間為英國軍隊輸送了3.9萬名兵員、10萬噸補給物資和95架作戰飛機,為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海灣戰爭中,美軍除動用軍事海運司令部的135艘運輸船、25艘海上預置船、8艘大型快速運輸船外,還動員了300余艘民用遠洋船只,對戰爭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
(1)突出實戰,統一動員。大規模作戰海上投送,要站在戰略全局和作戰全局的高度,著眼最復雜、最困難的戰場環境,科學籌劃、統一組織投送保障行動。要統籌當前態勢與變化發展的情況,緊密結合作戰進程發展變化對海上投送的需求,不斷調整和加強海上投送力量,力爭形成有利態勢。要建立健全海上民用運力動員指揮機構,軍、地專職部門合署辦公,把動員指揮決策、組織計劃納入作戰指揮體系,進一步理順各軍兵種、各部門需求提報程序和時機,明確各級和各單位職責分工,對海上民用運輸船舶動員實施全過程、全要素歸口管理,做到統一領導、統一計劃、統一組織、統一協調,防止和克服多頭動員、重復動員和分散動員,使動員各環節、各要素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充分發揮動員的整體效能。
(2)需求牽引,精確動員。要以能滿足大規模作戰投送保障需求為著眼點,采取計算機模擬仿真、作戰預案測算評估等方法,加強作戰投送數質量預測,理清各類船舶需求,確定各海域、各作戰階段運力動員規模結構,優化整合船舶資源,依托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對動員活動全過程實施精確控制,做到按比例動員、按需求動員,使動員活動與作戰行動相協調,既滿足戰場需求,又減少資源浪費;既達到作戰目的,又減少對國家和社會生產生活的影響。同時,應著眼適應大規模作戰戰役進程快速、各種物資消耗巨大、戰力膨脹迅速等特點,綜合運用公開動員與秘密動員相結合、應急動員與持續動員相結合、戰區內動員和戰區外動員相結合、預案動員與臨機動員相結合等方法,采取邊動員邊整組、邊集結邊整備、邊訓練邊參戰等措施,周密制訂動員計劃,細化動員過程,優化動員程序,做到快速反應、快速準備、快速實施,確保海上民用運輸船舶動員的時效。
(3)反應迅速,突出重點。反應迅速,就是要求平時必須充分做好民用運輸船舶動員征用的各項準備,保證事發后各有關方面能夠迅即而動,確保以最快的速度將船舶集結到位。要加強民用運輸船舶運用應急機制建設,將投送能力建設寓于國家發展建設之中,并做好方案準備,特別是根據武裝力量部署特點及部隊的主要任務,制訂相應的投送預案,提前做好裝備物資預置,各應急部隊也要結合任務特點制訂具體的民用運輸船舶運用實施方案和計劃。突出重點, 就是要根據統帥部或聯合作戰指揮機構的意圖,集中動用動員的民用運輸船舶并做好銜接轉運工作,重點保障對海上作戰結果產生重要影響的行動。首先要聚焦主要戰場和作戰方向,集中優勢投送力量,確保奪取戰場主動權,塑造有利態勢。其次在作戰行動開展過程中,要根據戰局和作戰重心的變化,及時調整投送力量的部署。最后對作戰主攻方向和擔負主要作戰任務的重點部隊實行重點保障,通過提升部隊的海上機動能力,確保重點部隊作戰意圖的實現。
(4)適時調整,注重評估。海上投送行動任務區往往氣候復雜、敵我交叉,投送力量在執行任務過程中很容易受敵襲擊,造成損失。同時,信息化戰爭節奏變化快、物資消耗大,對海上投送任務量的估算往往都是根據經驗,很難做到十分準確。隨著形勢發展,各類人員、物資、裝備的投送任務更加繁雜,要求時限也會更加嚴格,很難按照方案原計劃選擇投送力量。這就要根據戰局發展和作戰行動保障要求,適時調整民用運輸船舶的使用方案,科學運用,根據投送任務特點和戰場環境改變情況,適時調整投送力量編成,同時要及時增派后備運輸船舶,確保任務完成。對海上運力需求和運力運用效能也要進行科學評估,根據評估結果查找民用運輸船舶運用過程中的薄弱環節,綜合分析推演過程數據,實現運用方案的驗證與優化,為投送指揮機構組織海上投送行動提供可靠參照,為部隊投送方案擬制提供技術指導。
(1)科學制訂海上民用運輸船舶動員實施計劃。海上民用運輸船舶動員實施計劃,是組織實施海上民用運輸船舶動員的直接依據。有關戰區和省(區、市)國防交通主管機構,應當根據國家和戰區軍事指揮機關確定的海上民用運輸船舶動員任務和要求,在平時動員預案的基礎上,制訂海上民用運輸船舶動員實施計劃。該計劃主要包括:①海上民用運輸船舶動員任務區分。根據上級下達的海上民用運輸船舶動員任務,明確本地區各單位動員海上民用運輸船舶的種類、數量、批次以及完成動員任務的時限。②被動員海上民用運輸船舶的分配。根據上級指示和各使用單位提出的海上民用運輸船舶申請計劃,進行綜合平衡,明確分配給各單位海上民用運輸船舶的種類、數量及其來源。③明確集結整備的時間、地點、方式方法和加裝改造的組織實施程序。④海上民用運輸船舶動員的組織指揮。明確指揮關系、負責部門、通信聯絡以及有關方面的協同方式等。⑤各項保障措施。明確海上民用運輸船舶動員實施過程中的油料、器材、通信、技術等各種保障措施,以及緊急情況的處置和集結地域的防衛部署。
(2)有序組織海上民用運輸船舶的集結與整備。海上民用運輸船舶的集結,是指被動員海上民用運輸船舶接到動員通知后,按照規定時間向船籍港或指定地點快速集中的活動。其工作內容主要包括:①有關國防交通主管機構會同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和單位,勘察、選定海上民用運輸船舶集結地點。海上民用運輸船舶集結地點必須具備機動條件,最好有兩個以上的進出通道,便于緊急情況下迅速隱蔽和疏散;要按照不同季節和不同船型選擇集結地點,便于船舶進出和實施物資補給及技術保障;要盡量靠近軍隊設防的地域,便于得到火力掩護和緊急支援。②采取有效措施,實施快速集結。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必須嚴格按動員實施計劃統一組織、統一調度,并針對不同動態的海上民用運輸船舶,采取不同的應急措施。海上民用運輸船舶到達集結地點后,應當對海上民用運輸船舶進行登記,如時間允許,也可進行必要的臨戰訓練。
海上民用運輸船舶整備,是指海上民用運輸船舶在執行任務前進行的適航性整修和補充機具、燃料、物料等活動。在一般情況下,海上民用運輸船舶應先集結后整備,情況緊急時,可直接到裝載地域集結整備,也可邊集結邊整備。其內容主要包括:補充船舶所需的燃料和生活必需品;收集執行任務區域內的航海資料;對船舶機艙、駕駛部位的設備進行適航性檢修;備足船舶的主機、副機等主要設施設備的檢修零配件;配備必要的軍運裝卸、捆綁以及救生、搶修器材;對裝運人員的船舶要進行徹底清掃和消毒。在海上民用運輸船舶整備前,各有關部門要檢查落實整備場所和物資器材的準備情況。海上民用運輸船舶整備后,有關部門要組織檢查驗收,確保整備的船舶符合軍事運輸要求。
(3)合理開展海上民用運輸船舶的加裝改造。為適應不同保障任務需要,被動員海上民用運輸船舶在執行保障任務之前,應當根據軍方作戰需求,進行必要的加裝改造。通行性的加裝改造,主要是增設通信、導航密碼設備,加裝消防、海上補給及生活設施,加固船體主要部位,安裝緊固物體的構件,裝配簡易、輕便的自衛武器等。專用型的加裝改造,主要是根據保障任務的不同需求,對海上民用運輸船舶進行結構性的加裝改造。被動員海上民用運輸船舶的加裝改造,應當根據不同的使用對象和現有技術能力等情況,在有關國防交通主管機構的組織協調下,采取不同的形式進行。經過整備和加裝改造的民用運輸船舶,應及時組織驗收。海上民用運輸船舶的驗收,通常由國防交通主管機構協調有關部門和單位組成的驗收小組負責,逐批逐船地進行檢查驗收。凡未達到戰術、技術要求,不適合軍運要求的海上民用運輸船舶,應責成相關單位予以重整返修。
(1)強化運力指揮。經過整備和加裝改造的海上民用運輸船舶通過驗收后,要按計劃分配和交付使用,及時明確各種指揮關系。一是轉隸指揮關系。在國防交通主管機構的統一組織下,將所動員海上民用運輸船舶按照預定計劃分配和交付使用單位,轉隸使用單位指揮。二是明確指揮權限。在組織實施大規模作戰海上投送的過程中,單獨編組的海上運輸船舶由聯合作戰指揮機構負責指揮;配屬支援的國家和地方投送保障力量,由配屬支援單位的指揮機構負責指揮;海上投送和搶救力量的使用由海軍負責指揮;戰役實施過程中,交通運輸保障單位的指揮機構需要轉換時,應由聯合作戰指揮機構統一組織和協調。三是落實指揮保障。戰時與海上民用運輸船舶的通信聯絡要多法并舉,借助現有的無線和有線手段,形成上下左右相聯互通的通信網絡,增強抗電磁干擾的能力,并搞好與作戰指揮部門及地方通信系統的銜接,盡最大可能解決“動中通”問題,提高指揮時效性。
(2)科學合理編組。針對各類船舶專業性強、船型大小不一、航速不同等技戰術性能參差不齊的特點,要按照“船型互為補充、噸位大小配套”的原則,根據各使用單位擔負的作戰、保障任務,對動員征用的海上民用運輸船舶進行科學合理編組。一是按任務綜合編組。根據作戰集團的編成和各參戰部隊需求,將不同噸位、不同類型的海上民用運輸船舶與海軍作戰艦艇統一編組,形成能夠獨立遂行多種保障任務的船舶編隊,這種編組有利于在戰時統一指揮、統一調度,實現作戰與后勤保障的高度“一體化”。二是按功能專業編組。根據所動員海上民用運輸船舶的專業性質和保障能力,將類型、功能相近的船舶編成不同的保障模塊,在實施保障中可以按需進行靈活編組,這樣既有利于動員海上民用運輸船舶在海上后勤保障中的運用,也有利于各級指揮機構根據作戰進程和海上后勤保障形勢的變化靈活調整這些力量,使之更好地實施海上后勤保障。三是按地區就近編組。主要指按被動員海上民用運輸船舶所在地區就近編組,使其能夠就近擔負保障任務,較快形成相應的海上后勤保障能力。
(3)加強運力調配。大規模作戰水路運輸投送保障,對象多、范圍廣,任務重、要求高,保障能力與作戰需求矛盾突出。因此,要注重整體籌劃、全面兼顧、重點保障。一是明確保障重點。在作戰空間上,主要力量應用于主要戰場、主要作戰方向和主要作戰地區;在作戰時間上,主要力量應用于主要作戰階段和戰役關鍵時節;在保障對象上,主要力量應用于擔負主要作戰任務的部隊;在保障內容上,主要力量應用于輸送人員和主要作戰物資。二是分清輕重緩急。正確處理好軍運與民運的關系,在優先保障部隊作戰運輸的同時,兼顧地方生產生活和其他物資運輸;正確處理好各作戰方向與各軍兵種部隊的關系,優先保障主要作戰方向和主要作戰部隊;正確處理好各項運輸的先后關系,優先保障急需的物資、裝備和兵員;在作戰轉換或結束時,優先保障部隊機動和傷員后送。三是精心搞好銜接。把接運和裝卸載作為保障重點,統籌安排使用好各種力量,掌握好接運時機和地點,組織運輸銜接,使上下環節相連接、運輸工具與運載量相適應,裝、運、卸力量相匹配,確保隨到、隨裝、隨卸。
(1)健全動員管理機構。海上民用運輸船舶動員涉及國家、軍隊和地方許多單位及部門,組織工作極為復雜,必須有一個統一歸口的職能機構來領導和組織。目前在國防動員委員會的領導下,由各級國防交通主管機構負責海上民用運輸船舶的動員工作,基本實現了統一領導下的分工負責制。但近年來的工作實踐表明,各級國防動員委員會及國防交通主管機構還存在機構不健全、人員不落實、工作關系不順等問題,除省級交戰機構人員外,市、縣、行業的交戰機構和人員幾乎都兼職其他工作,造成工作精力分散,工作思路不連貫。一旦戰爭突發,必然會給動員保障工作帶來斷層。因此,現有交通戰備機構仍需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做到人員編制與承擔的任務相適應。要進一步明確和強化各級交通運輸動員機構的職責,使之真正成為組織領導民用運力動員工作的實體職能部門。
(2)完善動員配套法規體系。《國防交通法》規定,“國家以大中型運輸企業為主要依托,組織建設戰略投送支援力量,增強戰略投送能力。”明確了建設骨干在軍、主體在民、軍民融合、一體保障的戰略投送力量體系,進一步確立了戰略投送支援力量建設的法律定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處理好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全局利益與局部利益之間的矛盾,必須有相應的法律手段作保障。民用運力動員工作是在市場經濟大環境下進行的,因此,必須加大法制力度,堅持依法辦事。各地要把民用運力動員法規納入地方法制建設總體規劃,依據國家頒布的《國防動員法》《國防交通法》和《民用運力國防動員條例》等有關法規,制定配套的《海上民用運輸船舶動員征用規定》和《海上民用運輸船舶和船員民兵動員征用暫行規定》等[2]。進一步明確政府有關部門、軍事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公民在民用運輸船舶動員中的職責與義務,制定戰爭潛力向戰爭實力、戰備物資向動員物資轉換的程序和制度,確保戰爭動員的順利進行。同時,要賦予動員機構的執法地位,明確執法主體,擴大執法權限,加大人大、政府的監督力度,運用法律手段解決好民用運力動員工作的重點、難點問題,確保動員工作在法制化軌道上運行。
(3)加大貫徹軍事要求力度。目前,我國海上民用運輸船舶建造貫徹國防要求正在逐步開展,但還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一要研究新造民船貫徹國防要求技術標準。按照系列化要求,系統研究民用集裝箱船、滾裝船、雜貨船等各種船型、不同噸位適裝船舶貫徹國防要求技術標準,掃清技術障礙。二要健全新造民船貫徹國防要求體制機制。強化軍事部門對海上民用運輸船舶設計、新造、改造審核監督力度,建立海上運力新造通告制度。可考慮賦予各級航務(水路)軍代處相應職權,歸口管理,突破海上民用運輸船舶貫徹國防要求“瓶頸”。三要開展新造民船貫徹國防要求實船試點。著眼技術儲備與實物儲備相結合,結合貫徹國防要求技術標準研究,有針對性選擇典型船舶進行實船貫徹國防要求試點,總結完善理論研究成果,不斷探索平戰結合、寓軍于民的海上民用運輸船舶建設管理方法。
(4)深化軍地一體聯訓。未來大規模作戰是多軍兵種參加的聯合作戰,聯戰必須聯保,聯保必須聯訓。一是健全軍地聯訓指揮機構。軍地一體聯訓涉及部隊、地方政府和港航等多家單位、多個系統,必須建立統一指揮機構。按照“有權威、扁平化、功能強”的要求,依托各級國防動員委員會和各區域協作機構,由主訓部隊牽頭,協調有關單位建立軍地一體聯訓指揮協調機構,對各地區內軍地一體聯訓實施統一領導、統一組織、統一管理。二是順暢軍地聯訓運行機制。按照建立制度性運行機制的要求,建立任務統籌、聯席協調、檢查督導等制度,確保軍地聯訓運作流暢、銜接合理、配置科學、安全高效。三是確定軍地聯訓內容體系。著眼遂行聯合保障的要求,依據大規模作戰部隊海上輸送要求、現有訓練條件和訓練對象整體素質等情況,確定訓練內容,制訂訓練標準,從基礎理論、基本技能、組織指揮等方面制定訓練大綱,增強訓練針對性。
海上民用運輸船舶是我軍大規模作戰海上投送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動員與運用工作直接左右戰爭中搶占先機、爭取主動,進而形成有利態勢,最終影響大規模作戰的結局。研究和探索大規模作戰海上民用運輸船舶的動員與運用,對豐富我軍戰略投送理論、促進海上運力動員與運用水平提升、加速海上投送能力生成具有重要的意義。
[1] 朱利鋒,聶征.新形勢下濱海地區民用運力動員探析[J].指揮學報,2011(3):61.
[2] 戴佳辰.海上維權民船動員需求與對策[J].軍事交通學院學報,2015,17(9):27.
(編輯:閆曉楓)
MobilizationandApplicationofOffshoreCivilTransportShipinLarge-scaleCombat
ZHANG Jian, WU Juan
(Automobile Command Department, Army Military Transportation University, Tianjin 300161, China)
To improve offshore delivery capacity in large-scale combat, considering the mobilization and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the paper firstly elaborates the 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offshore civil transport ship in large-scale combat. Then, it summarizes the mobilization requirements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determines the methods of applying offshore civil transport ship.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on promoting mobilization and application ability of offshore civil transport ship
civil transport ship; transport capacity mobilization; transport capacity application; large-scale combat
10.16807/j.cnki.12-1372/e.2017.11.001
E258
A
1674-2192(2017)11- 0001- 05
2017-04-11;
2017-05-18.
張 健(1983—),男,博士,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