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慶 郝志偉
聚力“四抓”助推群眾性文化活動提質增效
何 慶 郝志偉
群眾性文化活動是官兵普遍參與、共同學習娛樂的活動形式,是提振官兵精氣神、強化部隊軟實力的有效手段。當前一些基層單位開展活動創新力不強、吸引力不足、參與度不高,已不能滿足官兵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須以全新的視角、科學的思路和有力的舉措,扎實推動基層群眾性文化活動蓬勃發展,為強軍實踐提供強有力的精神文化支撐。
文化連著政治、事關方向。群眾性文化活動作為軍營文化的主旋律,承載著引領建設方向、凝聚軍魂意志的重要作用,必須聚焦強軍使命,突出鑄魂育人,在凝聚力量、服務打贏上發功用力。
一要突出思想性。著眼用先進文化占領軍營陣地,緊緊圍繞強軍目標,精心設計文化活動內容,打造與部隊建設轉型相適應、與使命任務相合拍、與官兵需求相對接的精品活動項目,重點是發揮文化滲透性、融合性和感染力強的特點,積極宣傳黨的聲音、傳承紅色基因、打好意識形態領域主動仗,保持群眾性文化活動的高格調、高品位。
二要彰顯戰斗性。圍繞軍隊打仗的根本職能,積極探索文化活動與職能任務銜接的有效途徑,扎實開展軍事技能比賽、創破紀錄比武,設計開發軍棋對壘、勇士沖關、“軍營男子漢”等操場趣味游戲,跟進開展宣傳鼓動、文化服務和野戰文藝創演,激發練兵動力,舒緩心理壓力,讓文化活動成為軍事任務的催化劑、助推器。
三要飽含教育性。針對青年官兵人格思想尚未定型、求知審美愿望強烈的實際,把文化活動作為官兵學習成才的“第二課堂”,通過開展向“大功三連”學習實踐活動,組織官兵觀看《亮劍》《士兵突擊》《三八線》等優秀影視作品,圍繞婚戀觀、消費觀、道德觀開展演講比賽、組織討論辨析,解答官兵立身做人、立志做事的基本問題,組建籃球足球隊、舞龍舞獅隊、鑼鼓腰鼓隊、軍樂隊等特色文體隊,幫助官兵端正情趣愛好,助力成長成才。
四要兼具娛樂性。以豐富部隊文化娛樂生活為切入點,充分尊重官兵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堅持兵寫兵、兵演兵、兵唱兵,積極開展豐富多彩、高低兼顧、雅俗共賞的文化活動,力求賞心悅目、歡聲笑語,最大限度地吸引官兵眼球、扣住官兵心弦、激發官兵興趣。
沒有創新力就沒有生命力。要積極適應80后、90后官兵求新求變求美的特點,注重充實內容、創新方法、拓展功能,始終與時代發展同頻共振。
一要把時尚基因植入活動內容。融入社會流行時尚元素,把地方校園文化、社區文化、網絡文化、草根文化等符合官兵口味、具有時代氣息的內容引入軍營,廣泛開展深受官兵歡迎的卡拉OK、電子競技、時尚運動等潮味十足、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滿足官兵對高品質文化活動的期待和追求。
二要借流行元素設計活動形式。借鑒汲取當前優秀娛樂節目的豐富營養和成功經驗,在形式上求新求活求變,安排一些諸如“強軍好聲音”演唱會、“最強大腦”腦力PK賽、“軍史辭典”知識競賽和“奔跑吧戰友”馬拉松比賽等時尚流行的文化活動,使之成為官兵業余生活的關注點、興奮點。
三要用高新科技打造活動載體。針對當前“網絡控”“動漫控”“游戲控”官兵日益增多的實際,把官兵喜聞樂見的信息技術、大眾傳媒、VR等新媒介運用到文化活動中,善用“互聯網+”深入挖掘軍營網絡功能,通過開設網上“大課堂”“信息窗”“娛樂園”等專欄,設置新聞資訊、娛樂在線、軍營博客、軍營農場、網絡游戲等欄目,讓圖與文共展、虛與實結合,推動基層文化活動從平面走向立體、從單項走向多維、從乏味走向鮮活。
四要用特色文化積聚品牌優勢。立足部隊底蘊深厚的兵種文化、地域文化、傳統文化,選準符合單位特色的品牌文化,推出一批既與時代旋律合拍,又兼具軍營特點的精品文化活動,長期堅持并形成固有文化習慣,發揮其“吸粉”效應和帶動作用,不斷提高部隊文化活動的質量層次。
群眾性文化活動是一項經常性工作,必須多措并舉、軟硬兼施,做到銜接配套、接續發展、長期給力。
一要把骨干隊伍抓過硬。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思想,按照“新兵選好苗子、老兵打好底子、競賽發現尖子、選轉留好種子”的思路,采取軍地共育教、集中辦班訓、依托實踐練、獎懲激勵促的辦法,形成連有文化骨干群體、營有特色文化隊伍、旅團有組織大型文化活動人才的良好格局。
二要把硬件設施抓配套。把文化活動場所建設納入營區建設規劃,旅團重點抓好文體中心、運動場、圖書館、軍營網吧等設施升級改造,營連建好俱樂部、學習室、榮譽室、文娛活動室、圖書閱覽室等場所配套完善,突出解決好營連文體器材、野戰文化設施和新興時尚器材的購置引進,確保官兵活動有場所、娛樂有設施、展示有平臺。
三要把經費使用抓精細。黨委機關要堅持政策上大力支持、條件上切實保障、經費上加大投入,將文化建設經費納入年度經費預算重點保障,注重把文化資源經費向基層向小散遠直單位傾斜,使文化建設成果惠及基層官兵;加強對文化建設經費的使用和管理,做到分類核算,專款專用,嚴禁截留和挪用,切實發揮最大效益。
四要把運行機制抓完善。按照工作有人抓、活動有時間、管理有措施、落實有檢查的要求,擺上位置、納入議程、常抓常議,健全黨委統一領導、政治機關牽頭負責、營連齊抓共管、官兵廣泛參與的工作運行機制,對每月搞什么比賽、組織什么活動、哪些人參加、達到什么要求、評先創優如何掛鉤都有明確規定,確保文化活動規范化制度化經常化。
開展文化活動是弘揚先進軍事文化的重要內容,是一項內涵豐富的系統工程,落實過程中必須樹立全局觀念,克服認識片面、把握不準、落實不嚴的短淺行為。
一要下足“統”的功夫。針對“眾口難調”的矛盾,既要堅守群眾性文化活動的主陣地,要求官兵全員參與,培育團結精神和集體意識,也要尊重個體差異、包羅萬象,鼓勵官兵結合興趣愛好搞好活動,區分不同類型人員,變“大鍋飯”為“自助餐”,滿足官兵多層次、多樣化、多結構文化需求。
二要把握“新”的尺度。我軍在長期的建設中,形成了一系列好傳統好經驗好做法。既要防止固守傳統裹足不前,也要力戒脫離傳統標新立異。比如拔河比賽、軍體運動會等對于強化官兵核心價值觀、激發戰斗精神非常有效,應經常開展;但唱歌比賽、知識競賽等,應注重吸引時尚元素,積極借鑒“蒙面唱將”“一站到底”等形式開展活動,用“新瓶裝舊酒”,讓好傳統煥發新活力。
三要做實“融”的文章。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貴在堅持、難在經常。要在從嚴落實綱要“四有”(隊列集會有歌聲、周末假日有活動、重大節日有晚會、每月體育有比賽)標準的基礎上,依托重大節慶、專題教育活動,對部隊文化活動進行集中籌劃安排,注重與部隊重大軍事任務、經常性基礎性工作融在一起做、捆在一起抓,點滴滲透、全程跟進、相得益彰。
四要解決“效”的問題。文化活動重在化人育人,助推強軍實踐。要堅持娛樂與育人相統一,既要注重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讓官兵在寓教于樂中陶冶情操、錘煉品格,也要防止過分強調教育功能,忽視官兵娛樂需求。比如,可以在活動中把一些嚴肅、崇高的主題用輕松、生活化的形式包裝之后呈現給官兵,可以把對團隊協作精神的培育融入到體育團體比賽項目之中,最大限度讓官兵在活動中感受快樂,在快樂中接受教育。
【作者系68208部隊政治部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