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岳安
在書柜里找到讀書的獲得感
☉李岳安

本人有個習慣,到了別人辦公室或家里,沒事就喜歡看書柜,看有沒有好書,有時也會讀幾頁。但經常會遇到書柜雖塞得滿滿的,竟找不到一本喜歡讀的書。對此,我專門做過統計,對幾個辦公室書柜里的書籍清點時發現,書柜幾乎都被上級下發的書籍占滿,有時一發很多本,都沒地方放;80%以上書籍沒有折痕和筆記,幾乎沒有翻閱過。去倉庫一看,還有成捆成捆的書籍壘在墻角,都沒有拆封。管理員告訴我,這些書有的是上面發多了剩下的,有的是下面嫌麻煩不來領,成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層層往下發書,最終都塞進了大大小小的書柜,也沒有人看,還忙乎得不行;不發吧既要擔責任,還要占地方。
現在網絡很發達,網上資料也很豐富,如果不注意質量,復制粘貼、東拼西湊成一本書就往下發,或是把幾個講稿、文件等一編排就發行,那么這些速成書籍就不會受到歡迎,放在書柜里也就成了擺設,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不如不發。當然,適當下發一些經過精心編排,指導性、趣味性都很強的書籍,還是會受歡迎的。中組部、中宣部向黨員干部推薦學習書目的做法就比較好。
當前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不再是買不起書,也不是無書可讀,關鍵是缺少了想讀書的心和靜心讀書的人。我曾留意過地鐵上的乘客,有一半以上在玩手機,其中絕大多數在玩游戲、看電影、微信聊天、瀏覽網頁視頻等,讀電子書的不多,讀紙質書的更少,偶爾能見到幾個學生拿著課本在復習。當前,網絡很發達,手機功能很強大,什么應用軟件都有,可以說是一臺微型電腦,面對電影、游戲、新聞、視頻等娛樂性、趣味性都很強的諸多選擇,能夠抵住誘惑點開讀書軟件的人少之又少了。
我本人手機上也下載了讀書軟件,雖然有書簽可標注,也可以記電子筆記,零碎的小塊時間可以很好地利用起來,很是方便。但讀電子書總找不到那種隨手圈劃、前后翻閱、吟詠摘抄的感覺,電子書柜里也下載了很多書籍,卻總不如書柜里的書真實。我房間有一個書柜,上邊擺著幾十本書,下邊擺著幾個讀書筆記本,書柜里的書雖然不多,幾層書柜空置了一大半,但放進去的這些書都是我喜歡的,每一本我都讀過,并標注什么時間讀了第幾遍。我也曾想著找點或買點書把書柜填滿,看起來也整齊,后來想到書柜塞滿了,卻沒有幾本讀過的書,豈不成了裝點門面的工具,也就放棄了這種自欺欺人的想法。幾年下來,看著書柜里的書籍和筆記本越來越多,讀書的獲得感與日俱增。
【作者系南海艦隊紀檢處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