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外匯儲備又下降了,大家稍有放松的心又懸了起來,私底下會直吼一嗓子,人民幣是不是還要跌啊?這關系到每個家庭、每個企業的財富布局。
2016年12月7日,央行公布最新外匯儲備規模數據,2016年11月30日,我國外匯儲備規模較上個月底下降691億美元,創2016年以來最大下降,外匯儲備絕對值創出新低。
對此,外管局解釋有四方面原因:(1)央行在外匯市場的操作;(2)外匯儲備投資資產的價格波動;(3)由于美元作為外匯儲備的計量貨幣,其他各種貨幣相對美元的匯率變動可能導致外匯儲備規模的變化;(4)外匯儲備在支持“走出去”等方面的資金運用記賬時會從外匯儲備規模內調整至規模外,反之亦然。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美元漲了,其他貨幣都跌,央行資產中日元、英鎊等計價資產折算成美元得跟著跌。同時,企業走出去,外匯得支持。
人民幣相對于其他貨幣的穩定可以帶來些許的心理安慰,但大家不會看人民幣指數,只會看對美元的高低。人民幣對美元的大幅下挫將直接打壓人民幣持有者的信心。信心下降導致資金外流不能忽視,人民幣跌到哪里會出清,是筆算不清楚的糊涂賬,跌一段時間,就得顯示鐵腕風格打爆空頭,同時堵住瘋狂外流的渠道。
2016年4月,中金梁紅在題為《貿易順差創紀錄 外儲卻大幅下滑:消失的巨額順差去哪兒了?》的研報中,提及隱秘、非法的資本流出。證據在于,貨物出口資金沒有匯回,在未匯回順差中僅有部分可對應到有記錄的資本流出。原則上,經常賬戶順差必然對應資本項目活動。如果出口商將外匯收入存放在海外并且有相應記錄,那么這一動作在賬面上將體現為貨幣和存款形式的資本流出,大致匡算賬面上的資本流出至多占到2015年順差與凈結匯差額的52.4%。
消失的順差可能涉及隱秘的非法資本外流。凈誤差與遺漏項(NEO)與未結匯順差的走勢大體一致,NEO可解釋2015年未結匯順差的 29.8%,余下的17.8%似乎很難對應到具體的資本活動,這是個謎。
海關總署的官網中,警戒預警數據的第一條是2016年10月25日發布的“前三季度我國消費品進口值持續增長”,從2015年2月起,單月進口值已經連續8個月增長。惹人關注的是,2015年前三季度醫療保健品和肉類進口分別增長12.9%和70%,兩者合計對同期我國消費品進口總值增長的貢獻率達45.6%。大規模的服務進口與高端商品的進口,加劇了資金外流。
據我了解的情況,雖然資金外流通道被封堵,但外流熱情不減,只不過通道更隱秘,成本更高。講真,與韓國人相比,國人對人民幣的信心、對本國經濟的信心不算高,似乎更具有投機色彩。
在這之后,更嚴厲的行政手段一定會跟上。
據新華社2016年12月6日發表的電文,發改委、商務部、央行、外匯局四部門負責人就當前對外投資形勢下中國相關部門將加強對外投資監管答記者問,指出對外投資方針不變,但監管部門也密切關注近期在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領域出現的一些非理性對外投資的傾向,以及大額非主業投資、有限合伙企業對外投資、“母小子大”、“快設快出”等類型對外投資中存在的風險隱患,建議有關企業審慎決策,將把完善中長期制度建設和短期相機調控結合起來。
這是一份低調也被低估的新華社電文,但是四部門同時出現級別并不低。看來在外匯投資領域的國家安全問題被提上了議事日程,為了抑制外匯加速流出,行政手段一定會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