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鄭州的王女士悠閑了許多,再也不用整日為打掃家里的衛生而犯愁,因為她請了一個“私人助理”——地面清潔機器人。據王女士介紹,這種智能地面清潔機器人能夠自動清理房間的角角落落。如果在手機上下載一款APP,經過簡單的網絡設置,通過手機操作,你坐在辦公室就能把家里的地板清理的干干凈凈。該充電的時候,在手機上點一下“充電”按鈕,它就乖乖地回到充電處自動充電。
如此愜意的生活,隨著智能制造產業的快速發展會更加智能化。
2016年12月7日,國家工信部正式公布《中國智能制造“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為中國制造業智能化轉型的重要五年確定兩大時間節點和十個重要任務。此次政策紅利為智能制造行業注入“強心劑”,能夠推動機器人與自動化、智能物流裝備等相關智能裝備產業概念股中長期受益。
十個重要任務
根據《規劃》,在2025年前,中國將推進智能制造實施“兩步走”戰略:第一步,到2020年,中國智能制造發展基礎和支撐能力明顯增強,傳統制造業重點領域基本實現數字化制造,有條件、有基礎的重點產業智能轉型取得明顯進展;第二步,到2025年,中國智能制造支撐體系基本建立,重點產業初步實現智能轉型。
值得關注的是,《規劃》為中國智能制造發展提出了十大重點任務:一是加快智能制造裝備發展;二是加強關鍵共性技術創新,布局和積累一批核心知識產權;三是建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四是構筑工業互聯網基礎;五是加大智能制造試點示范推廣力度;六是推動重點領域智能轉型,在《中國制造2025》十大重點領域試點建設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在傳統制造業推廣應用數字化技術、系統集成技術、智能制造裝備;七是促進中小企業智能化改造;八是培育智能制造生態體系;九是推進區域智能制造協同發展;十是打造智能制造人才隊伍。
國家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制造業在世界各國經濟發展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需要各國共同面對來自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機遇與挑戰。面向未來,世界各國制造業仍然具有很強的互補性。
產值規模達2.8萬億元
智能制造領域是“中國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在《“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中,智能制造也是重點領域。
制造業將在“十三五”期間進入政策黃金期。具體目標是研發一批智能制造關鍵技術裝備,國內市場滿足率超過50%,核心支撐軟件國內市場滿足率超過30%;培育40個以上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億元、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智能制造人才隊伍基本建立。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7年~2022年中國智能制造產業研究預測及投資前景咨詢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已超過20萬億元,2006年~2015年,年均復合增長率(CAGR)高達12.7%,保守估計到2021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將超過30萬億元。
浙商證券分析師王鵬表示,中國目前仍是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制造業國家,而智能制造的發展將有助于提升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產品附加值,也迎合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想,因此智能制造乃大勢所趨。
“當前中國智能制造產業正處在新一輪技術革命周期的起點上,如今機器人、無人機、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智能醫療、智能汽車、無人機、人工智能、3D打印、AR/ VR、智能物流等正在成為行業熱點詞匯。參考美國、德國制造業的發展水平,如果2020年我國智能制造產值貢獻占制造業的10%左右,屆時其將達到2.8萬億元的規模。”中商產業研究院袁健教授告訴記者。
關注工業機器人
工業機器人是智能制造騰飛的重要基礎。
由于我國人力成本上升、工業機器人成本回收期的縮短、工業機器人密度的差距等因素存在,我國工業機器人行業的景氣度將繼續保持。
2016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的需求增長一直處于較高水平:1月~10月,國內工業機器人累計產量為5.7 萬臺,同比增長29.1%。

高工產業研究院預計,中國工業機器人2016 年到2017年的銷量增速分別為23.9%、25.8%,2017 年機器人銷量將超過10 萬臺。
另外,我國智能物流設備市場的容量2015 年達到684億元,預計到2018年將達到約1360 億元,年增速在20%以上。目前,我國智能物流系統平均滲透率在20%左右,行業處于快速成長階段。
安信證券認為,機器人產業是工業4.0的重要組成部分,相關政策或將催生相關公司爆發性發展。
投資機會方面,國開證券認為從四條主線來選擇:第一,業績相對較好的公司,比如科遠股份、匯川技術等;第二,布局核心零部件領域的公司,雖然我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但是國內廠商市場占有率偏低,伺服系統、控制器、減速機等核心部件長期依賴進口,核心技術亟待突破,從這個角度講推薦上海機電、埃斯頓等;第三,具備全產業鏈優勢的企業,推薦機器人、新時達等;第四,我國服務機器人目前仍處于藍海,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推薦巨星科技、康力電梯、慈星股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