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個平凡的基層審計工作者,在河南省審計系統計算機專業領域這個圈子里,卻小有名氣。他在滎陽市審計局信息化中心這個崗位上履職10年,憑著對“金審”工程執著的追求和滿腔的熱忱,在局領導的大力支持下,使這個局信息化建設從無到有,再到成為省計算機聯網審計試點單位。他就是滎陽市審計局信息化中心副主任靳峰。
2005年,他大學畢業分配到滎陽市審計局。由于勤奮好學,2007年就取得了審計師中級技術職稱,很快成為一個審計能手。但隨著計算機、數據庫、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在審計中的廣泛運用,他越來越強烈地意識到計算機將來一定會成為審計工作重要的工具。帶著年輕人對新事物的好奇,他開始利用業余時間鉆研計算機,并嘗試著將計算機運用于審計工作。別說是一個“菜鳥”,就是一個專業生,要做好這些事談何容易!因此他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間,一頭扎進各類計算機課程中。工作之余,他要么在不停地翻看專業書本,要么苦坐冥思,揣摩各種數據、符號。有時為解決一道難題,他夜以繼日、通宵達旦;有時做夢都在找規律、編程序。憑著這種執著與堅守,靳峰具備了計算機審計相關知識,成為滎陽市審計局的計算機高手。
2009年,國家審計署啟動金審工程;2011年,滎陽市審計局設立信息化中心。他這塊“好鋼”終于等來了這一天,讓自己的所學有了用武之地。但是計算機審計工作沒有經驗可以借鑒,幾乎是從零開始。面對困難,他沒有退卻,他的第一步,就是抓自身的計算機學習。2013年,他參加了國家審計署舉辦的計算機審計中級培訓班。這為期兩個半月的培訓,被人戲稱為“魔鬼式訓練”,學習極其艱苦,好多計算機科班出身的學員都沒能畢業,但他依靠自己那股拼勁,每天堅持學習到后半夜,最終完成了學習任務,獲得了由劉家義審計長親自簽署的畢業證書。為將所學的知識及時、靈活、有效應用到實際工作中,他建議局黨組成立審計攻關小組,選擇電算化程度較高的兩家公立醫院,首次利用數據庫技術開展計算機審計,從而掌握了信息化環境下數據分析技術和方法,初步形成計算機審計能力。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是他經常發出的感嘆。隨著對計算機學習的深入,他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這門學科學無止境。在此后的時間里,他不斷利用業務時間自學,先后兩次到省廳接受培訓。2014年,又耗費了差不多4個月的晚上休息時間,考取了高級網絡工程師這個讓很多計算機專業人士都望而卻步的專業技術資格。并多次組織同事開展學習活動,全局有2名人員通過了國家審計署認證考試,2名工作人員通過了河南省審計廳計算機中級水平考試,計算機整體水平不斷提高。
在不斷積淀中成長的靳峰,就像經過粗石磨礪的利劍,在各項審計工作中如魚得水、游刃有余。短短幾年時間,他先后參加大型審計項目10多個,查出違紀違規資金9000多萬元。
滎陽市人民醫院是滎陽最高級別的醫院,擔負著本市救死扶傷的重要任務。本市人民醫院很早實行了計算機收費,但限于審計人員技術力量,歷年都只對財務數據進行了審計,業務數據方面只能利用手工進行抽查。靳峰面對資金量大、收費項目繁多等情況,將有關財務數據和業務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分析,導入審計綜合數據分析系統供審計組人員使用,有效提高了現場審計工作的效率。但做好這些工作又談何容易,里面的科目設置、數據銜接等許多內容需要修改和匹配,這些數據的處理讓他增加了很多工作量,犧牲了很多不眠的夜晚。
2015年,靳峰參加了對鄭州市住房公積金的審計,面對數量巨大的繳費、貸款人群,他創新計算機數據比對核實方法,以住房公積金繳納對象的姓名及身份證號碼為主要關聯條件,將鄭州管理中心與市直各行業管理機構之間開戶情況進行比對,發現有800多人存在重復繳存公積金的情況;將住房公積金繳存明細與財政工資統發系統、低保人員信息系統進行比對,發現有90人涉嫌騙取國家低保資金,有效地推動了公積金管理機構的信息共享工作。
滎陽市審計局計算機審計的成功經驗也吸引了許多縣市局。2014年,河南省計算機審計現場演示會在滎陽市審計局召開,許多縣市也都趕來取經,人們在感嘆這位年輕人技術嫻熟的時候,卻很少有人知道他背后與“金審”難解的人生情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