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深圳 518172)
[摘 要] 調研以深圳市1552名大學生為范本,就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廣情況,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觀的認知、態度及踐行等情況進行了詳細調研,在統計、分析相關數據的基礎上對如何加強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給出建議及對策。
[關 鍵 詞]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校;調研報告
[中圖分類號] G640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2-0018-02
一、調研方式
本次調研以深圳市各高校在校生為范本,以調研問卷的形式組織開展相關調研工作。課題組共隨機發放調研問卷1600份,回收問卷1569份,其中有效問卷1552份。調研對象包含中共黨員88人,共青團員1316人,群眾148人,其中男生716人,女生836人。
調研問卷分為個人基本信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了解程度及途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態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廣模式及傳播路徑、參與學校第二課堂活動情況等五部分內容,共包含20個題目,其中單項選擇題18道,多項選擇題2道。
二、調研結果分析
(一)當代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了解程度及態度
調研數據顯示,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要內容持“贊成,內容合理,清晰明確”意見的學生占92.27%;選擇“無所謂,與我無關”的學生占5.93%;而持“反對,內容假大空,沒有實際意義”意見的學生僅有28人,占總人數的1.8%。對于“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看法”,88.14%的受訪學生選擇“與每個人密切相關,需倡導更需踐行”;選擇“沒有必要,反正沒有效果”的學生僅占1.29%;受訪學生大多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持積極、肯定態度。
在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了解程度的題目中,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非常了解的學生占18.3%,63.92%的被訪學生表示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所了解,選擇“不太了解”“與我無關”的學生比例低于20%。然而,對于調研組設置的用于辨別受訪者是否真實、客觀填寫問卷的題目:“以下選項哪一項不完全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僅有36.34%的受訪學生能夠做出正確選擇。調研數據的交叉分析也顯示,認為自己非常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學生僅有57.75%做出了正確選擇,正確率偏低,且不排除有學生是在不確定答案的情況下偶然做出正確選擇的。其中,政治面貌為黨員的學生正確率相對較高,但也僅為46.88%,雖高于團員學生和一般學生,卻遠低于期望值。
總體而言,在限定的主流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問題上,傳播媒介的議程設置功能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受訪者的觀點,受訪者普遍傾向于表達與主流價值觀一致的積極意見,這也從側面反映了當代大學生的價值取向主流是積極向上的,政治態度主流是健康進步的。然而,通過對以上兩項數據的對比可以發現,高校大學生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知方面存在的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急需加強。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廣模式及傳播路徑
針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廣及傳播路徑等問題,選擇“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為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渠道的學生占73.7%,緊隨其后的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而在“你會選擇通過何種方式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問題上,選擇“通過微博、微信等平臺進行話題互動,進行宣傳”選項的學生占62.89%,選擇“向家人解說”“成立義務小組當街宣傳”“發放宣傳單”等選項的學生比例相當,均為11%左右。
此外,針對“做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需要從哪方面著力”,選擇應該“增強宣傳感染力”的學生最多,達到40.21%,之后依次為“豐富宣傳形式”“增加數量擴大覆蓋面”“增強廣告針對性”。
由此可見,無論作為受眾還是作為傳播者,新媒體仍然是當代大學生關注度最高的宣傳媒介。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如何利用新媒體,以更加立體、更加靈活、更加貼近當代大學生文化結構與審美特征的話語方式表現出來正是提升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效果的關鍵點。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可與踐行
調研數據顯示,受訪學生普遍認為青少年學生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點群體,選擇該選項的學生比例達到87.11%,之后依次為黨政機關干部、社會公眾人物、企事業單位職工,應從加強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加強社會環境建設方面著重推廣、塑造、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超過80%的受訪者認為家庭潛移默化影響和社會輿論導向是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最好方式。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受訪學生認為“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最突出的問題”是誠信危機,而對于“解決這一問題應從哪方面著力”,排在前兩位的選項分別是“主動向道德模范等優秀人物學習,增強自我修養”以及“多讀書,認真用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綜藝節目方面,帶有一定教育意義的《中國詩詞大會》《見字如面》《朗讀者》等節目仍然能夠在眾多純娛樂節目中脫穎而出成為社會熱點話題,受到超過30%受訪學生的關注。而最感興趣的第二課堂活動,45.62%的受訪學生選擇了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排在第二位的是志愿服務活動,占18.04%,之后依次是體育類活動、文藝類活動、班級團日活動、技能競賽。
由此可見,如何加強家庭、學校、社會聯動,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附著載體的生活化、多樣化與立體化,使在校大學生自覺地認知、認同、內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從而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識,仍然是高校應該重點解決的問題。
三、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工作建議及對策
(一)發揮議程設置功能,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學生素質培養的全過程,在多元性互動中實現價值認同
媒介議程設置功能認為媒介可以通過提供信息和安排相關的議題來有效地左右受眾關注某些事實和意見。充分發揮高校作為教育媒介的議程設置功能,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學生素質培養全過程,可以讓更多學生個體有機會接觸到社會主義核心觀,從被動地表面上認識和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再通過一系列教育手段促使學生過渡到自愿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改變認知和態度,并不斷修正自己的信念和行為,直至最后真正接受、認可并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之成為個人價值體系中的有機組成部分。
(二)加強新媒體建設,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滲透性與影響力,從傳播內容、傳播方式的創新中促進價值實現
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在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和馬克思列寧主義教育、社會環境和家庭因素的影響的同時,越來越受到互聯網價值體系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各類信息的是非辨別能力不足,極易陷入混亂的膚淺認識和知識積累。
作為主流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傳播過程中更多采用自上而下的單向傳播模式,導致認知度不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以當代大學生關注度最高的新媒體為傳播媒介,通過網絡特有的感染力為當代青年提供關于價值修養和倫理風尚的價值尺度,通過新媒體多維立體的傳播模式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滲透性,有效引導青年價值認同。
(三)推進第二課堂活動,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附著載體的生活化、多樣化與立體化
調研數據顯示,內容枯燥乏味、形式單調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廣效果欠佳的重要原因。當代大學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對于大多采用“說教”形式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和簡單粗暴的日常行為規范較為排斥。而校園文化第二課堂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必要延續和補充,能夠潛移默化地向大學生滲透價值觀念,并規范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通過生動活潑的第二課堂活動,能夠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附著載體的生活化、多樣化與立體化,寓教于樂,促進當代大學生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
與此同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進一步厘清教育目標,明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教育過程中價值風向標的精神實質,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方向,不能一味遷就學生的興趣愛好,改變校園文化活動“娛樂化”的現狀。
(四)加強輿論引導,打造社會輿論平臺,在全社會大力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針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踐行的研究工作中,存在整個價值體系的研究過于學術化、傳播模式和途徑比較單一、傳播實際效果不理想等問題。調研數據顯示,其中較為突出的是當代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知曉率較低,對體系的基本內容理解水平和認知度不高。這就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加強輿論引導,打造社會輿論平臺,在全社會大力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四、結語
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基本內容的領悟、認同及踐行情況,體現了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自覺發揚程度。為了實現教育目的,高校需要切實把握學生時代特點,創新工作理念,創新傳播模式和途徑,培養出具有牢固理想信念、良好道德修養、現代科學知識的高素質綜合型人才,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想訴求。
參考文獻:
[1]朱志明,陳虹,朱百里.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度調查及對策[J].大學生研究,2010(4):75-78.
[2]徐衛民.以高?;鶎訄F委為平臺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9):117-118,126.
[3]閆英華.“90后”大學生的價值觀現狀及教育對策[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2(5):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