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職業技術教育學院,上海 201804)
[摘 要]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科技等各方面不斷發展,各個行業對職業技術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標準也越來越高。在新時期的新教學下,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再只是對關于一些相關知識的掌握,而是更加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因此,校企合作是現階段教育制度改革的根本要求。針對如何進行校企合作下的有效職業教育實施提出探討。
[關 鍵 詞] 校企合作;職業教育;職業技術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2-0074-02
校企合作是新時期的一種重要教學手段。當然,很多有識之士對校企合作對職業教育的有效實施也做出很高的評價。他們認為校企合作與職業教育是息息相關的,也是教育發展改革的必經之路。但是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校企合作的教育方式也在不斷變化,慢慢地也演變成了多樣化的教學。這樣的發展趨勢在不斷變化。但是很多學校對校企合作的理解與領悟,都存在一定的誤差,它的發展也只是進行表面的現象演變,而實質上卻沒有發生本質的變化,從而也就會出現學校熱、企業冷的現狀。這樣的教學對學生而言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幫助。接下來就將針對校企合作的現狀以及如何有效將兩者結合實施來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校企合作的現狀以及認識
(一)校企合作的現狀
我國在很早之前就已經將校企合作納入我國的教育更新中。也可以說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一個最為基礎的教育改革。校企合作下的職業教育改革也已經從數量型的增長慢慢變為質量型的教育。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科技以及教育的不斷發展,國家對學生的教育也被逐漸提上日程,對中等職業教育也高度重視起來。畢竟人才對國家的發展起著必不可少的作用。校企合作也已經成為職業教育發展的基本方向之一,它為我們的中職教育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同時也可以將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更好地結合。這樣,學生才可以為之后的工作奠定很好的基礎,而不是單單學習與掌握一些空理論。
現如今,校企合作下職業教育的教學模式不論是形式還是模式都已經產生了巨大變化,也有了新的發展。一是教學主體的多元化:有校辦產業(企業)式、行業(企業)辦學式、校企股份合作式;二是合作下內容的多樣化:有技術合作式、人力資源合作式、資本合作式、教學內容合作式;三是校企合作中企業參與多層化,有企業配合式、校企聯合培養式、校企實體合作式等。
(二)對校企合作的認識
我國的職業教育借鑒了德國的“雙元制”模式,這樣的教學模式在我國也已經被慢慢的被接受和認可。隨后我國以此為基礎針對傳統職業教學的一些不足來進行不斷完善,并慢慢地在我國的職業教育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實踐教學模式,如訂單式、2+1式、工學交替以及工學結合等。它們之間既有著相同之處,也有著一些差異性。如訂單式教育是學校與企業共同制定目標,培養學生,當學生在畢業之后就可以直接去相應的企業上班。這樣的教學實踐,對學生而言有一定的保障性。尤其是在當今社會競爭壓力大的市場中。而2+1式教學實踐的特征是學生前兩年在校內進行學習與一些生產方面的實習,最后一年進行企業實習。工學交替的教學模式是指學生在學習一段時間后,就要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到企業進行實習實踐,這樣的方法對很多企業來說具有較大的難度的。這樣的教學實踐,需要企業完全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到學習的學生教育當中,因此實施起來就會相對的困難。校企合作下的職業教育,對學生而言,都應該符合新時期的新教學,讓學生成為實踐操作、理論與知識更好結合、具有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學生。
二、校企合作下的有效職業教育
從教學的多年經驗來看,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必經之路,只有將校企合作真正結合在教學中,才可以讓學生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結合。那么,如何可以讓學生真正認識到校企合作的職業教育的有效性,筆者認為需要進行以下的幾點策略教學:
(一)加大學校與企業合作的力度與緊密度
在校企合作的教學下,雖然很多學校都已經將這樣的教學模式運用到了教學中,然而效果卻沒有想象的那么明顯。其實不然,很多學校對這樣模式的教學根本沒有做到真正的結合。出現這樣的狀況,其實就是學校與一些企業的合作其實是不對等的。一些企業沒有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投入,他們認為如果自己投入過多的財力與物力,就會使自己的企業機會成本上升,但是面對如今需高素質勞動力的社會,企業又會覺得自己過多的投入,有可能會讓自己的成本泡湯,這也就會使得企業不愿承擔風險去花大價錢進行培訓。
而學校的合作自主能力不夠強。還有就是學校的師資力量以及一些信息化設備沒有得到企業的提供,讓學生只是去聽,而沒有真正的感受,這樣的結合只是一種表向結合。對于這樣的現象,筆者認為學校首先應該從真正意義上來認識校企合作的作用,加強學校的內涵建設,對教師進行不定期的培訓,使師資力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充分將校企合作對職業教育的重要性認識到位。這樣學校才會更好地配合企業來對學生進行實踐性教學。除此之外,對企業而言,學校在與企業合作時,一定要將一些學校需要提供的設備在雙方合作的內容中提到,同時也要讓企業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實際操作機會。這樣的合作對學生而言才真正做到實踐與理論結合。而這樣也才是對校企合作下有效職業教育的最好詮釋。
(二)增強政府的主導力度
在新時期的教學下,國家也在不斷鼓勵學生創業。由此也可以看出,國家目前需要的是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不是單單的理論知識的掌握,更需要學生自己動手的實踐能力。而現在的很多企業與學校的合作都是短期的,沒有一定的法律制度保障。憑借的只是學校與企業之間的一些口頭承諾,或是一些人脈關系的合作。只要有一方不遵守,合作就會立馬終止,沒有任何的制約性。這樣的合作對學生的教學是不利的。因此校企合作需要一定的保障制度。
雖然校企合作在我們國家的教育教學制度中也已經受到了一定的重視,但是校企合作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體制的不完善以及一些制度的不健全,其實這都體現了政府的主導作用的不明顯。從而就會使得校企合作的實施不夠有章法。對此,我認為政府應該加大對校企合作的管理與制度的制定,這樣才會更加有秩序和章法。因此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對校企合作的實施是必要的。政府加大管理以及制定一些強制性的制度,一方面就需要政府首先要認識到校企合作對職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對學生全面發展的作用,這樣政府才會更加合理地將資源進行分配,一些制度得以真正的實施和完善,這樣才會更加有效地實施校企合作的職業教育。而從另一方面來說,制度的建立與加強,可以讓企業與學校的合作不再只是一些口頭的,讓沒有長久性合作得到真正的改善,這樣合作教學進行起來也才會更加流暢,學生也才會更好地學習到相應的知識,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為學生創設好的環境
不論是什么樣的事情,環境都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因素。好的環境對學生而言是可以起到推動與促進的作用。因此,學校必須提供適應社會發展的學習條件。這樣學生才可以更好地在環境中提前感悟,對社會上的一些事情提前做好準備。建立自己的心理防備。學生只有自身的技能獲得提升,才會更加深刻地掌握一些基礎理論知識。德國諺語曾說:“不教孩子技術,就等于教會了他偷竊?!币虼?,學校應該多多提供一些實地學習的機會給學生,讓學生的職業技能在學校的學習中就可以得到真正的鍛煉。這樣,學生在之后進入社會才會更快地融入這個大熔爐。這樣的環境教學對學生而言,是可以把學生培養成技能型與學術型人才結合的綜合型人才,同樣這樣的人才也是社會發展必不可少的人才。所以說學校一定要給學生營造一種好的學習環境,模擬社會的場景,提前讓學生感受與學習,對學生的職業教育是至關重要的。
(四)教學評價的改革
職校的學生相對來說基礎較差。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選取更好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分層次的教學,這樣才不會讓學生“掉隊”。因此,教師就可以采取合理的評價教學體系來完成對學生的教學。如,有些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不夠好,但是實踐能力強,這時教師就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鼓勵學生,而對于學生的弱項,教師也要運用合理的方法將之巧妙地解答。這樣學生才會感到喜悅,對學習的積極性也就會相對的更高。而對校企合作的學習來說,教師就要在進行理論教學時,也要讓學生真正的體會實踐操作。對于學生的完成情況來說,教師不能戴有色眼鏡來對待學生,而是要給予學生最正確的評價、最誠懇的建議,這樣學生在之后的學習中才會將此錯誤得以真正的改善,學生的學習以及實踐能力也會得到真正的提高。
三、總結
校企合作下的職業教育,對學生而言可以起到很好的實踐能力提高的作用。但是這樣的教學模式也會必然在發展中存在著一些不可避免的漏洞。這就需要我們學校與企業要進行更加深入的制度完善。這樣才會為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學習機會。但是不得不說,好的校企合作是職業院校提高職業教育質量、提高學生素質、提高學生就業質量的重要途徑,是職業教育改革的核心和關鍵。因此,我們要更好地將校企合作下的職業教育制度進行完善,從而更加有效地將之結合實施。
參考文獻:
[1]張健.對教育結構優化中政府調節方略的思考[J].職教通訊,2007(5).
[2]羅秀菊.校企合作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教育,2016(10):188.
[3]余祖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機制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學術年會,2008:62-63.
[4]劉艷平.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中的問題和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1(18):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