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廣東 廣州 510900)
[摘 要] 結合當今社會的發展形勢以及對會計專業人才的需要,對當前高職專業培養做出相應的分析。根據大部分企業想要的人才類型,提出高職學校在會計專業方面對學生的職業類型定位、就業面向定位和水平層次定位。
[關 鍵 詞] 會計專業;目標定位;社會需求;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2-0129-03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當前社會對會計人才職業技能、整體素質等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我國各大高職院校對本校學生的技能培養和專業素質培養也要隨之發生變化。那么,到底什么樣的會計專業人才才能適應社會的變化,才能在企業中站穩腳跟?其實,會計這個專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學會舉一反三,這也就意味著高職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專業技能和綜合素養都要兼顧。不僅要重視課堂教育,也要鼓勵學生積極接觸實際案例。但是,每一種教學方式的改革和發展都會出現一些難以估量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嘗試,尋找最完美的教學機制。
一、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概述
在我國,整個會計人才的教育體系是比較完整的,包括中職、高職、本科、研究生等好幾個層次,高職教育位于整個體系的中間位置,如果教育搞得不到位,那么高職出身的學生就沒有與本科、研究生等層次更高學生的競爭能力,他們就無法適應社會的變革,對他們來說,他們的每項技能都不是很精通,影響了自身的就業,也影響所在學校的發展。針對這種現象,我國各高職學校應該重新設定人才培養目標,在實踐教學中展現自己的特色,提高學生的能力。
高職教育既強調“高”又強調“職”,也就意味著學校教育必須有一定的標準。“高”是說明了它的層次和地位,也就是說學校培養出的學生應該是高技能、高素質、高標準的,突出了學校的教育體系,相對來說是比較齊全的,也是能夠符合社會需要的。“職”就是說學校必須重視學生的職業技能操作,培養社會應用型人才。
隨著社會越來越現代化,從事會計工作的人更需要把自己的知識和企業發生的各種實際案例結合起來。除了這個方面,他們還要不斷接納新的想法,勇于創新,摒棄老舊的方式。不管是學校還是學生,在進行各方面學習的時候,要把握好方向,比如說就業等。而現在這個形勢下,我國大部分企業都選擇走出國門,這樣來看,企業對會計人才的要求更高,必須具有多項技能才能對自身發展有更好的助力。
二、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當下高職學校的會計教育,繼承了和普通高中差不多的管理體系,并沒有進行專門的崗位培訓。學校只重視在課堂上傳授理論知識,沒有給學生相應的實際訓練,更確切地說,有些學校就沒有建設實踐基地,更有甚者,教師的教學方式過于陳舊,學生沒有積極性,教師講課更是與當前社會形勢接不上軌。長期的教育下來,學生的能力不見提高,學習興趣下降,基本上沒有自主創新意識。諸如此類的問題還有不少,而這種現象也表明,我國在高職會計教育方面必須進行重大改革,只有符合市場需求,學校的教育才是成功的。
第一,教材問題。因為課程安排的原因,學校都是先給學生傳授理論知識,然后再安排學生去做實驗,知識和操作不能同步。雖然有一部分學校有實踐基地,但是學生上手的機會也不多,這樣的教育方式想要學生把知識和實際操作融合在一起是想都不敢想的。與其說是在培養學生,不如說是在制造一臺機器。雖然說學生應試能力很強,該記往知識的也都掌握了,可是對于在企業中的工作來講是遠遠不夠的。學生不了解管理、經營等知識,也就說明在企業面試的過程中是沒有辦法回答這樣的問題的,也就無法進入自己心儀的公司工作。很多媒體對此作了相關的調查和分析,就調查結果來看,有超過65%的企業認為應聘人實踐能力一般,接近20%企業認為很差,只有很少數的認為還可以。通過分析這些數據不難發現,根本的原因還是在于高職院校對學生的培養存在一定的問題,不科學的教育模式不僅耽誤了學生的前途,對社會來講更是巨大的損失。現在的就業壓力大,但是總體而言還是學生自身的問題,現在的會計專業市場缺乏人才,真正有才能的人很少。
第二,現在我國各高職在用的教科書只把常規理論當作重點,忽略了實際案例和國際發展下不斷增加的新型理論。這種方式培養出的會計人才沒有在實際經濟事務中預測的能力,滿足不了世界形勢的改變對人才的要求。大多數的會計學專業的學生不注重實踐能力,導致高職會計專業定位錯誤,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不達標,實踐能力弱,好的企業進不去,差一點的企業學生又看不上,造成了學生就業難、企業招不到人的現狀。造成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高職學校和社會無法接軌。
第三,學生上課模式過于老套,沒有與社會同步。最近這幾年來,會計專業形勢也發生了不小的變革,新添了許多項目。我國的制度也隨著世界潮流發生了改變,但是教科書的內容還是延續了以前的版本,教學質量下滑,教師講課教授的東西不能和將來的職位產生很大的聯系,導致與現實脫節。
三、企業對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
有人這樣說過,當前這個社會,擁有多種技能的高端技術人才稀缺。中國大部分企業來說,在傳統的高職教育模式下培養的一般會計人員不少,但是像那種通過各種考試認證、有著各種高級證書的人真是少之又少。說到底,現在社會實際上需要什么樣的會計人員,是不是高職出身的學生就比不上本科、研究生?
第一,我國大多數企業在進行招聘的時候不僅僅是看中學生的學歷,更是把應聘者的實踐經驗作為首要考慮因素。
公司中的會計工作包括實務和理論,各公司需要會計人員所做的工作更加傾向于實務方面,因此,企業更喜歡有實踐經歷的人員,他們一進公司馬上就能投入工作,為公司省去了培訓所花的時間和費用。畢竟一些基本的會計核算工作是大多數做過的人都會做的,不用培訓就能做得很好的。就這種現象來說,公司應聘者的學歷就不是那么關注了。
第二,在社會對會計人才的需求中,最缺少的就是中高級會計人才。長期以來,會計專業都是屬于冷門專業的范疇,近幾年才有所改變,人們難免會有種疑惑,難道企業真的不需要會計了嗎?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新興企業也在不斷增長,國家對它們也是十分支持,每年都會撥給它們大量的資金,可是對會計人才的需求沒有變多。其實,深入研究的話就會發現,像那種一般的會計應聘者太多了,這一點從各媒體的調查報道中也能看得出來。然而中、高級會計人員一直以來都不是很多,但他們卻是各大企業競爭的對象。尤其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我國的許多企業都紛紛向海外發展,這更要求會計人員擁有強大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
也就是說,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變革,大部分企業所需的會計人才不僅要掌握基本理論知識,能處理本公司平日里的工作,還要學會很多國際上通用的準則,融會貫通。當然,也有一部分企業已經不僅僅滿足于自己的員工只具有財會知識,他們還要求自己的下屬人員要掌握各種國際資金管理理論,以此來應對世界經濟發展迅猛的大流。也正是因為如此,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力度不斷加大,各大企業對海外發展的不斷重視,市場就非常需要背景過硬的實力派的會計工作人員。在這之前,有一點尤為重要,那就是精通外語。沒有哪個公司會為了一個會計配備一個翻譯員的。只有自身條件過硬,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四、高職會計專業對人才培養應進行的改革措施
在國家規定下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應該是為社會培養高管技術人才,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隨處可見的普通的會計專業人員。為了改變現在這種棘手的情況,各高職院校應該高度重視對本校進行教育體制改革,擯棄以前那種管理模式,只有這樣,才能使高職院校繼續招生,對社會而言,這也是非常重要的。就現在這種形勢來說,高職缺乏創新性和時代性,如果在這樣繼續下去,很有可能導致高職的招生情況一年比一年糟糕,影響高職本身的聲譽和發展,教育不出良好的對社會有用的學生,影響了中國會計行業的進步。所以說,如果高職要培養高標準的會計專業人才必須對現有的教育體制進行改革。
(一)不斷完善會計實踐教學內容
在給學生上課時,高職院校要把教科書和實踐操作集合起來,最好是在實踐基地現場教學。在會計專業中理論和實踐是統一的,缺少其中任何一項都是不完美的,同樣也是不成功的。因此,學校應將兩者結合,讓它們相輔相成。當然了,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教材也要根據國際準則進行修改。大部分高職院校的教材較舊,沒能跟上國際經濟的變化,因此需要重新選用更新的教材,尤其是包含有世界各典型案例,讓學生能夠多加分析,對學生的學習具有指導意義的那種。不得不說的是,學校必須建立和某企業的合作,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更直接地接觸到與日后工作相關性特別大的部分,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
(二)加強會計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
學校可以聘請一些職教專家到學校進行專題講座,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本校的任課教師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學習到更新的理念和知識。學生在聽講座的過程中,也能夠獲得最新的資訊。此外,還可以通過推薦給學生許多溝通交流平臺的方式增長學生的見識。當然,各高職院校之間也可以舉辦一些活動或者比賽,讓學生通過同齡人之間的溝通和對比,發現自身的不足之處,然后能更加刻苦努力,學校之間也可以相互借鑒,取長補短。高校可以組織學生在節假日參觀一些公司或企業,去看看投入工作中的人是什么樣的。也可以邀請一些優秀的企業家來學校給學生做講解和企業所需要到底是什么樣的人才,讓學生對以后的工作有一定的展望,也能激勵學生產生積極性。說到改革,高校應該提高教師的創業教育責任意識,然后也要把教師的考核標準做出相應的改變,教師要鼓勵學生創業,不能打壓學生的積極性。另外,高校還應該獎罰分明,對有業績的教師必須獎勵,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師的積極性。還有,高校應該專門為想創業的學生配備教師,定期請一些創業成功的往屆學生來對他們進行指導,幫助他們解決一些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對于本校的教師,學校也應該對他們進行定期培訓和外出學習。此外,高校還應該自己搞科研,如研究當前國際形勢等,提高學校整體教學水平。總之,加強師資隊伍力量是開展創業教育的基礎,也是保障學生創業成功的重點。
(三)開拓校外實踐基地,創建學生實踐的場所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需要在三個方面進行進一步的改革:(1)可以讓學生進入某企業單位實習,只有在公司中進行實戰演練,才能讓學生累積更多的經驗,同時這也符合高職院校的辦學理念;(2)要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學校可以讓教師和學生同時進入用人單位進行實習,這樣可以讓教師和學生同時掌握最新的職業技能,教師的教學能力也可以得到大幅度提高;(3)可以在本校區內設立一個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一個可以隨時隨地實習的地方,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學校如果要開拓校外實踐基地,要結合學校、學生、地點等多方面的因素,選擇一個最適合本校的合作公司,不能只貪圖某公司的名氣等。會計教學方面的改革,不論對學生、學校還是社會都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因此,各高校一定要結合自身的特點,切實抓好本校的教學建設,努力培養高端技術人才,努力使高職院校成為供應社會市場需求的中流砥柱。
五、總結
本篇文章結合當今社會的發展形勢以及對會計專業人才的需要,對當前高職專業培養做出了相應的分析。根據大部分企業想要的人才類型,提出了高職學校在會計專業方面對學生的職業類型定位、就業面向定位和水平層次定位。綜上所述,培養會計專業人才是一項很艱難的項目,需要高校、教師、學生三方共同努力。尤其是當今社會競爭壓力大,許多學生面臨就業難的問題,更應該切實進行改革創新,讓高職學生擁有高標準的職業技能和素養。因此,高職院校的會計教師更應該結合教材實際、學生實際以及社會實際,培養創業人才,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劉虹.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與培養[J].山海經(故事),2015(6):52-59.
[2]吳雯.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定位[J].企業文化(中旬刊),2015(11):32-34.
[3]李蘇.基于工學結合的高職會計專業“孵化器”式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10):204.
[4]齊丹,楊海燕,李云.基于就業導向的高職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研究[J].現代營銷,2015(3):42-48.
[5]楊斌,陸名彰.產業轉型升級背景下專科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研究[J].現代企業教育,2015(2):125.
[6]謝喻江,蔣智.基于就業導向的高職財務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某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商,2015(33):40-41.
[7]劉文娟.高職會計人才培養的目標及路徑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5(9):46-47.
[8]黃夢琪,吳薇.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新思考[J].船舶職業教育,2015(5):32-34.
[9]涂祥策.高職會計專業“課、崗、證、賽”人才培養融合模式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5(19):14-15.
[10]羅尾瑛.高職院校成本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商論,2016(26):184-185.
[11]張連瑩.基于創新創業導向的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研究[J].教育,2017(3):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