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炎黃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漣水 223400)
[摘 要] 民辦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育事業的重要增長點與改革力量源泉。九十年代末,民辦高校如雨后春筍般飛速發展,但近些年有下滑趨勢。淺析江蘇省民辦學院在生源減少的背景下如何良性發展,并提出對策。
[關 鍵 詞] 民辦高職;生源減少;良性發展;研究
[中圖分類號] G7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2-0010-02
民辦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代高等教育及社會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有重要的影響。自2009年起,高校生源呈現連續下降的趨勢,但由于錄取比例的大幅提高,整個高等教育的錄取人數仍在緩慢增加。但是,高職錄取人數在2009年達到最高點之后開始下降,這說明對于高等教育,生源問題最先呈現在高職教育中。從2011、2012、2013、2014、2015這五年的情況看表:
高職院校普遍面臨生源短缺的巨大壓力,多數高職院校完不成招生計劃、招不滿學生,生源問題成為影響高職院校生存與發展的最大問題。
一、民辦高校生源減少的原因
(一)社會偏見與傳統觀念的影響,考生對民辦高校的定位不高
我國民辦院校起步較晚,家長與學生對此認識不足,思想上仍存在很多偏見與疑慮。只把民辦院校作為在公辦高校沒有被錄取時的“備選”。
(二)高考生源總數不斷減少
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帶來人口出生率的不斷下降。隨著生育高峰期的過去,適齡高考人數將持續下降,必將影響到高職院校的招錄數量和質量。有學者指出,在政策與外部環境不變的情況下,江蘇的高校,特別是高職高專院校在未來幾年內將面臨生源不足的嚴峻情況。而部分缺乏專業特色、地域優勢,辦學質量不高的院校將面臨生存危機。從江蘇省的具體情況來看,自2009至今,江蘇省高考報名人數已連續五年下降:2009年江蘇高考報考人數為54.63萬人;2010年至2014年,高考報名人數分別降至52.7萬人、49.9萬人、47.4萬人、44.86萬人和42.57萬人。
(三)部分民辦學院辦學不規范,給社會帶來負面影響
前幾年,受高校教育產業化理念的影響,高職院校數量急速增長、規模極度膨脹。這種短期行為忽視了長遠發展,使生源危機的后果更為嚴重,高職院校的社會認可度不高。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相當一部分人認為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是企業的工人,社會地位低、工資收入少。就連招聘單位也對高職畢業生有偏見。這種誤解和偏見導致許多家長、學生放棄了對高職院校的選擇,有的學生在被高職院校錄取后卻不去報到。江蘇省大部分高職院校的一次報到率也只有70%,民辦高職院校的錄取就更低了。
(四)其他途徑擠占高職生源
1.本科院校招生人數及規模的擴張
民辦高職面臨的對手不僅包括民辦高職、公辦高職,還包括普通公辦高校。我國自1999年開始實施高校擴招政策,普通高校的招生規模迅速擴大,這就導致原本就生源不足的民辦高校招生更為困難。
2.高考復讀
每年都有相當一部分未被錄取或錄取院校不合心意的考生會選擇復讀。高中復讀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職院校生源數量,對高職院校的招生產生了隱性的影響和制約。
3.公辦高等職業學校實行注冊入學
江蘇省自2011年開始對26所(其中公辦3所、民辦23所)高職院校執行注冊招生政策,2012年開始擴大公辦高職院校執行注冊招生政策的數量,目前合計有70所高職院校加入,其中絕大部分是公辦高職。公辦高職院校的辦學實力總體優于民辦高職院校,在生源不足的情況下,民辦高職院校的生存環境進一步惡化。
(五)地理位置,辦學特色及管理理念等差異化導致民辦院校之間招生差距較大
1.學院的地理位置
蘇南:招生較好的有正德職業技術學院、金肯職業技術學院,鐘山學院,南洋學院。
蘇北:招生較差的有炎黃職業技術學院,明達職業技術學院,澤達職業技術學院。
2.辦學特色
正德學院利用南航資源,定位“專轉本”,本科跳板,生源較好,招生情況良好;三江學院利用建校早的優勢,加強內涵建設,穩定生源,發展好,首批升為三本院校;九州職業技術學院也利用建校早的優勢,立足徐州及周邊,生源穩定,發展良好。
3.管理理念
中式:三江學院,正德職業技術學院,九州職業技術學院。
臺式:明達職業技術學院,炎黃職業技術學院。
外式: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南洋職業技術學院。
二、民辦院校應對生源減少的對策
(一)開拓多元化的收入途徑
目前世界高等教育公認的五大危機是:生源危機、質量危機、經費危機、道德危機、就業危機。這些危機中,生源危機在民辦院校尤為凸顯,已成為阻礙民辦高校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原因。民辦院校辦學經費主要依賴學生的學費收入,生源下降就意味著經費收入下降,從而影響教學投入。所以多元化開拓收入尤其重要,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加大招生力度和擴大規模經濟。加大招生力度的主要措施有:招生模式的改變、加強多方合作、校校聯合;多種方式辦學、成人教育、聯辦本科、校企辦學;社會培訓:會計證、普通話、導游證、承攬縣內技能鑒定。擴大規模經濟主要有資源外包創收:閑置房屋外包、超市外包、醫務室外包、浴室外包、足球場外包、寒暑假教室宿舍外包、閑置地外包、機房教育設備合理對外使用。
(二)節省開支
節省開支主要部分為:生均成本、教職工薪資成本與辦公經費成本。其中,教職工薪資成本包括:干部、教師、員工;辦公經費成本包括:水電費、教研費、招生費、辦公用品采購費、招待費。
三、良性循環系統形成
(一)教學良性循環
三個方面有機結合提高學生社會競爭力,具體如圖所示。
(二)師資良性循環
組織能力強、有一定管理經驗的教師負責系部管理者;職稱高、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從事理論教學;專業性強的教師專門負責考級考證培訓,保證通過率從而做大做強;年輕的教師與應急處理能力強的教師負責校企合作。
(三)實踐環節良性循環
實踐環節是職業技術院校立校之本,校企合作難度大(學院政策支持與成績肯定),學院系部應分配專人全面配合企業與學院工作;從實習單位的選擇、實習崗位、實習管理、實習效果全程參與,做到學生滿意、學院滿意、企業滿意三滿意狀態。
(四)財務良性循環
減少課時成本,重實踐環節(校外實習),減少人員開支、管理費用、雜費,重新有效利用資源
(五)形成良性循環系統
民辦高職院校應該形成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注重實踐,學生樂于學習,社會認可度大,學生就業機會多,學生社會競爭力強,提高學校聲譽,促進招生的良性循環。
《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了到2020年要形成適應發展需要,產教深度融合,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人才培養層次更加完善,專業結構更加符合市場需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動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實現職業教育與技術進步、生產方式相適應的體制。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到2020年職教生將占在校生一半以上,專科層次職業教育在校生要達到1480萬人。在社會需要下民辦職業院校在生源減少的背景下必須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胡章鴻,仇文利.生源減少背景下江蘇高職教育科學發展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3(8).
[2]仇文利,胡章鴻.基于生源減少的江蘇高職教育集團內涵發展對策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3(20).
[3]董長云.生源減少背景下高職教育的轉型發展[J].中國成人教育,2013(21).
[4]丁曉昌.江蘇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