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杭州 310053)
[摘 要] 高職院校要適應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必須構建新型的高職院校教學管理模式,對現有的管理機制進行改革與創新,由一級教學管理模式改為二級教學管理模式,對高職院校辦學的整體管理水平的提高,有著較為重要的意義。
[關 鍵 詞] 高職院校;教學管理;二級管理;改革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2-0014-02
從八十年代初至今,高職教育已有近40年的發展歷程。從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將高職教育明確定為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后,高職教育進入了全新發展的階段。
高職院校要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必須更新教育理念,形成高職獨特的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模式,使培養的學生具備較強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操作能力,才能提高學生的社會競爭力,因而轉變傳統的管理模式,加強院系二級管理,形成新型的管理模式非常必要。
一、實現院系二級管理的必要性
(一)提高高職院校管理的效率
高職院校教學管理是整個高職教育中的重要部分,關系著學校整體辦學的正常運行,是學校教學目標實現的關鍵內容,對學校教學改革的實施、整體辦學水平的提升都至關重要。隨著逐年擴招,許多高職院校雖然在校生人數已突破萬人,但管理上仍然延用中專的一級教學管理模式,系部的二級管理更多的只是做一些表層化的管理,鮮有成效。一方面,學校職能處室管理力不從心,另一方面,極大地制約了系部的自主權,不利于學校的快速發展。為使高職院校能適應社會需求,實現可持續發展,對系部進行結構優化、對招生專業進行調整、加強系部教學管理功能、推行院系二級教學管理模式迫在眉睫。
(二)實現高質量的人才培養目標
高職院校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采取獨特的人才培養模式,使培養出來的學生,專業技能高于普通高等院校、專業知識強于中職院校,這一目標能否順利實現,與學校的教學管理模式有著密切的聯系。學校在明確二級系部職責的前提下,將職能部門的部分職權下放,構建系部教學管理模式,使系部在人才引進、專業設置、核心課程定制、實驗室建設等方面擁有自主權,這樣才能促進系部圍繞學校整體辦學發展方向,經過市場調研、專家論證,制定出適應企業需求的人才培養目標,應對職業教育的競爭。
二、高職院校現狀分析
(一)思想觀念比較落后
因近年中職、普高生源比較充足,高職院校的招生相對沒有壓力;教職工沒有危機感,普遍缺乏競爭意識;學校整體發展的思想觀念也比較落后。在教學管理上存在經驗主義,形成習慣性的思維定勢,不利于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二)職能處室權力過于集中
高職院校職能處室的權力過于集中,作為教務管理的執行部門、具有教學管理主要職能部門的教務處,更是集中了人才培養方案制訂、授課計劃審核、教學評價等大量教學管理過程中的職權,二級系部相當多的工作要聽從職能處室的管理與決策,沒有自主權,工作中不能放手去干,影響了實際效果。
(三)二級管理功能定位模糊
現階段,部分高職院校,未能改變辦學理念和教學管理思想,在教學管理時仍舊沿用中專管理模式。部分高職院校希望未來有機會升本科,因此采用本科的辦學方式進行教學管理,只注重追求學生的數量,而忽略了教學的質量。高職院校在功能定位及制度建設中的不完善,使學校教學管理的重心不能下移,二級系部在工作中過多地依賴職能處室,以完成學校布置的工作為主,主動性不強,不能創造性地開展教學管理工作。
(四)責權關系不明確
責權分配體系是管理運行機制的根本,也是二級管理機制運行的關鍵。高職院校不能依照特有的教學規律和整體的辦學條件,全面系統地研究教學管理工作,提出合理的院系二級管理模式,就會造成責任主體不明確,使系部在工作實施過程中,實際的教學管理工作只存在于表面,造成教學資源不能充分地得到應用。
(五)評價反饋機制不客觀
學評教、教評教等教學效果的評價與反饋,對提高教學質量起著關鍵的作用。高職院校一般由教務處在全校范圍內統一進行評測,因各系部所授專業課、基礎課等不是同一體系、類別,存在差異,因而使目標考核體系不明晰,評價反饋機制不客觀,最終使教學評價流于形式,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無法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造成系部之間缺乏競爭的動力。
三、新形勢下的對策研究
為了適應高職院校不斷發展的需要,理順教學管理思路,切實加強學校和系部二級教學管理非常有必要。學校應改變管理思路,將教學管理工作重心放在調查研究和監督評估上,把部分責權下放到系部,相應地擴大系部教學管理工作的權限,對系部進行間接管理。
(一)轉變觀念理清關系
二級教學管理工作模式的建立,轉變觀念是關鍵。高職院校實行二級教學管理,要在日常繁雜的教學管理事務中理清各種關系,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學校整體發展的決策上。把系部的權利堅決下放,充分發揮各系部教學、科研等特色,發揮教師的教學能力。
學校和系部的教學管理人員雖然所處的崗位、工作職責不同,但都是為了實現提高教學質量、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系部教學管理人員在為師生做好服務工作的同時,應積極配合學校教學管理部門的相關工作。
(二)強化目標管理
進行目標管理,能在教學管理、改革教學方法、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等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學校對系部進行目標考核管理,充分論證、確定系部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實驗室建設、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教風學風建設和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的工作目標,年終依此進行考核。為充分調動系部的積極性,除全校性的重要事項需要外,學校一般不干涉系部的具體工作。
(三)強化教學管理人員專業化要求
教學管理工作是高職院校教學正常實施、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各系部專業和課程設置不盡不同,為更深入地做好教學管理工作,應盡可能選擇專業對應、學習創新能力強的人擔任教學管理工作。隨著知識更新速度的不斷加快,必須加強對教學管理人員的職業素質和專業化水平培訓。
(四)創新評價監督機制
為保證教學質量,學校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系部目標責任評價監督機制,做到公平、公正、公開。要分層次、多角度地了解實際情況,廣泛聽取意見,進行客觀評價。評價監督機制要做到按工作目標進行,指標體系合理,可操作性強,應考慮系部之間的專業設置、師資力量等差異,促進系部之間進行競爭,從而激發系部的教學、辦學活力。
(五)完善宏觀調控機制
在二級教學管理過程中,學校應建立完善的協調機制,進行科學定位,對系部的工作目標、評價監督等進行宏觀調控。在保證教學正常運行的前提下,建立各系部與職能處室之間的協調機制,實現系部之間部分師資、機房、實驗室等教學資源共享。
(六)重視教學管理隊伍建設
為加強二級教學管理制度的執行,促進教學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教學管理人員進行職業素養、崗位工作職責的學習具有重要意義。為樹立教學管理人員為師生“服務”的意識,應通過校內在崗培訓、校外交流考察等方式,提升教學管理工作人員的綜合能力,實現教學管理工作從“管理”向“服務”的轉變。
高職院校在推行二級教學管理機制改革中,統籌考慮學校發展規劃,在規范管理的基礎上,將教學管理工作重心下移,擴大系部的自主權,就能調動系部工作的積極性,促進學校和系部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玉鵬.高職院校構建院系二級管理體制的“四要素”[J].商業文化(學術版),2009(10).
[2]楊萍,王海峰.高職院校二級管理中的問題及對策思考[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2).
[3]刁雪強.高職院校教務管理工作實施院系二級管理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科技創新導報,2011(24).
[4]吳靜.高校二級管理模式下宏觀調控實現方式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05(5).
[5]劉士祺.論教務處在高職院校教學管理中的職能作用[J].高教學刊,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