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職業技術學院普師分院,遼寧 營口 115000)
[摘 要]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實施是激發學生數學興趣的源頭,也是所有數學老師的追求。當前,我國全面實施教學標準,教學方法隨著新課標的改變而改變,而對于吸引學生的興趣還要一直延續下去,充分激發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可以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全面的提高,使學生學到更多的數學知識。
[關 鍵 詞]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23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2-0096-02
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小學生的文化知識也在不斷加深,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是我國新課程標準改革的重要目標,尤其是數學知識的學習中,傳統的教學思路以及方式方法比較古板,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氣氛枯燥乏味,相對教學效率低下。所以,根據當前小學數學課堂的現狀,必須改變課堂教學方式方法,以此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一、樹立有效教學的理念
隨著新課改的應用,數學教學中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根本,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在新課標的理念下,教學活動是學生在老師的教導下進行知識積累形成的實踐活動。它是動態的,不是靜止不動的。這充分說明在課堂上學生才是教學中的主體,師生關系是平等相對的,開放了學生的天性。它比傳統的教學模式更加大膽開放,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在課堂上講,學生在座位上聽,這不但限制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且還減弱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國家對教學模式做了大膽的改革創新。當前,改革下的新課程理念中的教學模式,教師可精心設置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并給予解決,使學生在探索中組建知識。
二、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態度
小學生知識面相對較窄,大多知識都是在多媒體或是課本上學習的,他們還做不到自主學習,也未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且學習目的尚不明確。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態度,樹立學習目標是十分重要的。教師要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使學生不斷地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利用那些名人事跡激勵學生,使學生樹立遠大的學習目標,踏實學習,為自己心中的理想而努力。
三、精心設計課堂提問,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
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與學生的互動主要表現在提問上,課堂上成功的提問可以帶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處于思考狀態。反之,失敗的提問不但帶動不了學生的思維,反而阻礙了它們,讓學生的思考方式出現偏差。所以,老師在課堂上的有效提問,需要用心鉆研,掌握其中的奧妙。這就需要老師在課堂上首先要明確提問的目的。課堂上老師的每一個問題都是為了某一目的而采用的方式,通過這種方式來達到教學目的,所以,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必須圍繞教學目標設計提問內容,以真正發揮提問的作用。其次是掌握好問題的難易程度。過難或過易的問題都不可采取,難度過大,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難度過低則激發不了學生的思維,所以課堂提問的難易程度一定要把握好。最后是提問要具有一定的開放性。開放的課堂提問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處于積極探究知識的心理狀態,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求知欲越強的學生,越能積極主動地去探索知識。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
四、組織小組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合作學習是目前剛剛興起的一種全新的學習方法,這種建構主義的學習方法受到教育部的高度重視。其方法是在教學中運用與其相適應的教學組織形式——小組合作,讓學生在團隊中一起完成任務,使學生與老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全方位的交流,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在愉悅的環境中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最終學會學習。課堂上,老師要將稍有難度的內容穿插到學生的課題里,將需要探究的知識巧妙地隱藏在教學活動中,通過相互討論來取得一定的實效,使學生體會到合作的重要性。當學生明白一個人的力量不足以完成任務時,求助其他學生,使得雙方或多方都受益。并對“合作是一種需要而不是一種命令”形成正確的認識。當然,并不是所有的課題都需要合作,將開放性、高難度、需要多人合作的內容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有效的學習,合作應該是生成的而不是預設的,不然很容易使小組合作為了課堂結構的完整而流于形式。
五、多媒體輔助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
一個講臺,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個板擦,這是傳統的教學用具。隨著科技的進步,枯燥乏味的課堂用具逐步被現代科技所替代,這些傳統的教具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教學的有效性很難實現。新課程的不斷改革,讓多媒體教學走進了課堂,成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這種新的教學手段與以往的教具相比,具有以下三點優勢:(1)增加了課堂的容量,使教學時間得到有效縮短,比如,原來45分鐘的課堂教學,現在35分鐘即可解決,大大節省了教學時間。(2)減少了老師的工作量,傳統的教學老師的板書時間占用四分之一左右,利用多媒體教學使老師有充裕的時間來講解問題,有效地加深了講解的深度。(3)學習內容直觀性增強,多媒體教具可以將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化難為易,使學生能夠通過視頻、圖片直觀性地感受到學習的內容,讓學生通過視覺上的不同,了解知識,這樣通過多種感覺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能力,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因此,教師要重視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使用,將小學數學教學與多媒體教學有效整合,從而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
六、多組織學生進行課外活動,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
能力
教師要充分利用課余時間來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訓練,了解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數學問題的理解、掌握情況,及時解決問題,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解題方式。所以,老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開展課外活動和數學講座,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在活動開展前,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了解每位學生的認識程度,進而設計出合理、科學的方案,使活動具備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數學知識競賽,鼓勵學生組建數學興趣小組,定期開展數學問題的研討活動,使學生在不斷的溝通與交流中拓寬眼界,在循序漸進中逐步培養其數學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習成績。
七、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使課堂教學更真實有效
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和諧地發展。有效的學習過程還可以通過游戲實施。低年級小學生注意的特點是無意注意占優勢,低年級往往表現出學前兒童所具有的那種對游戲的興趣和足勁,他們能一連幾小時地玩,卻不能長時間地一動不動地坐在一個地方。因此針對差異性,可以實施分層教學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學生的潛能實施教學過程分層,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展示學生個性,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使數學課堂教學真實有效。
八、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造高效的課堂
在課堂準備階段,學生一定要養成預習的習慣,讓他們在正式上課前對本節課所學知識內容有大概的了解。這樣,在學習時學生才能帶著問題來上課,對于不解的地方更加專注地聽講,使學生對教學的內容理解更加深入,甚至和教師互動,提出自己的疑問,教學相長。教師為了加強課堂上的教學有效性,務必要求學生聽課時做到眼到、耳到、心到。要求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不做和上課無關的事。要求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隨時做好記錄,對老師講到的重點和難點進行記錄,老師在上課的過程中也要隨時提醒學生記錄重要的內容。
總而言之,課堂教學是一門獨特的藝術,是老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復雜性活動,它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老師的一貫追求,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學習的魅力,通過科學合理地運用各種教學方式方法,使數學課堂具有一定的實效性,才能發揮新課程理念對常態下的小學數學課堂的指導作用,使教學質量得到全面提高,讓學生在有趣、快樂的數學課堂學習基礎知識,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楊重林.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6(24).
[2]武友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
[3]洪背清.芻議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導入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9).
[4]蘇玉鳳.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3(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