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
[摘 要] 目的:探討《護理學基礎》實踐課程的教學改革。方法: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護理學基礎》實踐課程的教學改革主要從課程設置上突出實踐技能教學,教學方法上進行了多樣化融合改革,包括案例教學法、空間教學法和仿真實訓教學法等教學方法改革,另外還從教學團隊上進行了結構性調整,考核方式上注重過程考核,主要從以上四個方面進行了教學改革。結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學生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教學效果良好。結論:《護理學基礎》實踐課程的教學改革成效顯著,值得進一步深入推廣。
[關 鍵 詞] 護理學基礎;實踐課程;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2-0112-02
護理學基礎是對各專科和各系統疾病的病人及健康人群進行的具有共性的生活護理和技術護理服務,而《護理學基礎》課程的實踐教學是護理專業學生學習護理工作中最基本的技術操作的教學內容,又是病人及健康人群最需要的護理活動。基礎護理的質量好壞,不僅與護士的基礎護理技能水平有關,還與護士的倫理道德、職業信念、思想境界密切相關。護理教學是在護理教育目的規范下,以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為中介的師生雙方教和學的共同活動。《護理學基礎》實踐課程的教學關系到護理專業學生護理操作技能水平和綜合素質的體現,因此,我校對該課程進行了如下教學
改革:
一、課程設置上突出實踐技能教學
我校將《護理學基礎》課程設置為①和②兩門課程,分別在三年高職護理專業學習期間的第三學期和第四學期即大學二年級進行授課,第三學期課時為90學時,其中理論課時30學時,實踐課時60學時,第四學期為60學時,全部為實踐課時,合計共150學時,理論課時共30學時,實踐課時共120學時,實踐課時占總課時的80%。在課程設置上實踐教學占了絕大多數教學時間,突出了實踐技能教學。
二、教學方法上進行了多樣化融合改革
(一)案例教學法
20世紀80年代,案例教學法引入到我國法學、醫學等高等教育中。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探索,案例教學法漸趨成熟,對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尤其是在注重培養臨床實踐技能的高等醫學教育中,在理論知識的教學與臨床實踐技能的培訓中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護理學屬于醫學的重要分支學科,案例教學法一直是護理學的重要教學方法,但在《護理學基礎》實踐課程中應用案例教學法的文獻報道較少,多數護理教師認為護理學基礎學習的是單獨的每個技能操作項目,而每一個護理操作項目程序較復雜,學生經過2個學時學習之后還只是初步熟悉程度,對毫無臨床工作經驗的學生學習操作同時應用案例教學可能會增加學生理解學習的難度。近幾年,湖南省教育廳組織了專業技能考核,并完善了《護理專業技能考核標準》,該標準全部是按照案例引導的方法進行編寫,學生首先對案例進行分析判斷,然后根據要求完成相應技能操作考核。結合湖南省的實際情況,特改革創新了《護理學基礎》實踐課程的教學方法,將案例教學法引入各項技能操作教學過程,參照我省相關考核標準,進行了實踐課程的教學改革。雖然教學難度上有所增加,但是對引導學生研究性學習以及綜合素質的提高有明顯效果。
(二)空間教學法
我校從2010年開始在全國率先推行空間教學改革,并將空間教學廣泛應用到課程教學中,教學方式方法發生了深刻的變革,在教育界教學改革中開創了嶄新的局面,空間教學是以網絡信息技術為基礎,在大學城空間內建設空間內容為前提,在空間中進行教學的方法。這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方法,該教學方法強調課程空間資源的建設,打破傳統的教材、黑板和粉筆的教具應用,課堂上豐富多彩、動態的教學資源深深吸引學生,課后師生在空間互動解答疑惑和交流感情,使學生主動積極應用已知的知識去分析解決問題,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一般認為《護理學基礎》課程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主要在于實踐教學,似乎空間教學難以發揮作用。實際上,實施教學改革以來,學生學習該課程的興趣大大提高,改變了傳統的理論講授和實踐教學的方式,學生除了現場觀看教師示教和練習操作以外,還可以通過空間不斷鞏固學習的技能,掌握操作的關鍵點,復習重點和難點,加快熟悉實踐技能的速度,加深技能的內化,促進學生掌握各項技能。
(三)仿真實訓教學法
仿真實訓是結合教學情境中的臨床實例,借助高級護理情境仿真訓練系統、仿真靜脈輸液教學系統、網絡化急救醫學情境仿真訓練系統等完成教學,由學生自主管理和練習。仿真實訓教學對于護理專業學生而言是一種身臨其境的學習方式。隨著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現在護理服務對象的維權意識逐步增強,對醫學生臨床見習和實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仿真實訓教學是護理專業學生學習臨床護理技能的重要方式。我校首先將實訓室的硬件和軟件進行了更新建設,創造了仿真教學環境,為實施仿真實訓教學提供了保障。實施以來,學生能迅速判斷情景,熟練采取相應護理技能進行護理,具備了實習上崗的基本能力和素質。
三、教學團隊上進行了結構性調整
考慮到《護理學基礎》課程的重要性,對實訓課程教學的教學團隊進行了結構性調整。實訓課程教學團隊以經驗豐富的高級職稱教師負責,年富力強的講師為主,年輕的助教為輔進行了師資隊伍的調整,實行老—中—青梯隊管理,使得教學團隊富有活力而又積極上進,重視改革,保障了教學改革的效果。
四、考核方式上注重過程考核
課程的考核方式上也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注重過程考核,不再是一考定課程學習效果。考核成績由遵守制度和紀律、平時訓練、平時考核、課堂表現、期末考試等多種考核組成,期末考核只占總成績的30%,學生平時的學習訓練考核也與課程成績掛鉤,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動力,能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
我校《護理學基礎》實踐課程的教學改革主要從課程設置上突出實踐技能教學,教學方法上進行了多樣化融合改革,包括案例教學法、空間教學法和仿真實訓教學法等,另外,還從教學團隊上進行了結構性調整,考核方式上注重過程考核,從以上四個方面進行了教學改革,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學生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教學效果良好。《護理學基礎》實踐課程的教學改革成效顯著,值得進一步深入推廣。
參考文獻:
[1]韓慶奇,張寶,劉文寶.案例教學法在醫學教育應用中的基本模式及特征[J].西北醫學教育,2013,21(2):246-248.
[2]周紅,敖薪,龔愛萍,等.研究性學習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2,26(3):747-749.
[3]孫亞男,徐穎娟,劉軼群,等.高職教育中《護理學基礎》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實踐[J].中華護理雜志,2008,5(5):262-263.
[4]李敏,彭芳.《CGFNS/RN》課程空間教學效果的研究[J].中國保健,2011,19(32):5-6.
[5]余雪.高職護理專業仿真實訓教學及情境設置的實踐[J].中華護理雜志,2013,10(7):3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