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吳江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吳江 215200)
[摘 要] 了解職業學校的學生心理特點及學生的成長環境,能幫助教育者進一步加強對職校學生尤其是問題家庭的職校學生的思想教育。教師在授業的同時,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也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就如何開展職業教育中的師生情感交流,提出一些可供職業教育者參考和實踐的原則與方法。
[關 鍵 詞] 情感交流;職業教育;經驗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2-0119-01
由于教學任務和培養目標等方面的諸多差異,職業學校的生源、綜合素質、學習主動性都要遜色許多,這是一個公認且無法回避的尷尬現象。大多數中職學校的學生自信心差、求知欲低、自制力不強,同時,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正逐步形成,心理敏感、情緒多變。在這個時期,教育者需要有正確的認識和處理方法。
一個人的性格成長與家庭環境密切相關。其中不容忽視的就是單親家庭、離異家庭或感情破裂家庭對孩子成長所造成的影響問題。
在筆者教過的某個中專班上,約3個學生中,就有1個來自問題家庭。他們中的父母在孩子童年時代甚至更早的時期就已經出現感情破裂,夫妻分居、離婚、再婚現象。還有的學生雖然表面上家庭完整,但父母感情名存實亡。在這種問題家庭環境下,孩子的成長顯然不可能按照期望的良好的發展路線走下去。有過這樣經歷的學生,在婚姻、家庭、情感方面或多或少地表現出懷疑、否定、不信任的態度。這對于正處于成長發育時期的青年學生,影響是十分關鍵的。可能是因為司空見慣,大多數問題學生已經表現出相當的自我調節和適應能力,極度壓抑、喪失求生欲等情況并不多,但是破裂家庭給他們帶來的影響更多的是在隱性的心理暗示和性格表現方面。
例如,有一位學生,平常在學校里非常外向,而且他活潑好動表現過度。他不僅在課間,在課堂上也管不住自己的言行,音高話多,隨意表達自己的觀點,舉止散漫,無所顧忌。上課時,一到興奮難耐,就唱起歌來。老師對他教育再三,下一節課仍是如此。這位男生從小父母離異,雙方又各自再婚。他每天在家中,很少或基本上不與父親講話,孩子與父母之間的交流幾乎為零。長期的壓抑與封閉使他的心靈受到傷害,思想舉動與一般學生不同。在家中像個啞巴,在學校卻像個癲狂主義者。這顯然造成了他人格上的分裂。
針對職業學校的學生的心理特點,在了解了學生的家庭狀況和成長環境之后,教育者應該更加重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認識到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根據美國比較心理學家兼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的理論,人的需要可以分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人的滿足由低到高,且不同層次需要與人的年齡增長相適應。青春期的學生自我意識增強,渴求獨立并希望得到尊重和社會承認。在教育管理中,良好的情感交流正好符合他們這個階段的特點,對于職業學校的學生的作用也更加明顯,可以激勵起他們的自信心,在潛移默化中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而且情感交流的作用并不僅僅是這些,更多的影響都是內在深遠的。師生之間相處,從時間上講,雖然可能只是一年或是兩年,但是對于一個學生產生的影響卻可能是一生。
職業學校的學生,在情感方面的需求更多、更深入、更復雜。這種情感需求表現為希望與他們的老師建立一種平等民主的關系。有的學生敢于在課堂上向老師大膽地表明自己的立場,甚至針鋒相對,自我意識較強。他們在學習生活中出現問題,總是渴望老師能像朋友一樣給予幫助,而非居高臨下地給予或施舍。
以下提出三點在師生情感交流中的原則與方法,供職業教育者參考和實踐。
一、把學生當作“人”
培養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學生,比訓練一個循規蹈矩的學生遠要有意義得多。職業學校的學生自我意識、民主平等意識強烈。學校有時為了強化學生管理,制定出一系列嚴厲的強制措施,這方面首先是為了約束學生行為,但制度在限制學生的同時,也更加引起學生的不滿和厭學情緒。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可把學生當成“物”來管,更應把他們當作“人”——一個獨立的人。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當不斷向他們灌輸獨立意識,讓他們擔負起一定的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重要性、知識的重要性、未來競爭的殘酷性等。
二、教育“理”為先,“情”隨后
凡事理為先,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觀、是非觀。在“理”的教育過程中,還需要用“情”來維系,建立起融洽的師生關系。事實證明,缺乏情感的單純的理性教育,生硬僵化,管得了事,管不了人;管得了人,管不了心;管得了表面,管不了深層;管得了一時一事,管不了長久。教師更應注重學生的內心需求,情感變化。適當的談心、關愛、幫助,能建立起融洽的師生關系,也能夠使教育工作事半功倍。
三、用心教育,寬嚴有度
職業學校的學生,成績欠佳,可能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若再加上家庭的不幸,身心都會受到傷害。那個父母離異的男生,外表不可一世,實質上存在深深的心理陰影。這種陰影使他在家里和學校表現出完全不同的言行舉止,判若兩人。這樣的學生就需要老師進行耐心而深入的心理輔導,給予人性的關愛和幫助。職業學校的學生需要“管”,也需要“愛”,寬嚴有度,才是智慧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