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廣播電視大學從化分校,廣東 廣州 510900;廣州市從化區教師進修學校,廣東 廣州 510900)
[摘 要] 隨著網絡經濟的不斷發展,多種多樣的銀行理財產品也逐漸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這些理財產品正是為了老百姓實現保值增值的巨大需求而設置的,商業銀行也是看到了這個巨大的市場需求,大力開展了有關的個人理財市場業務。目前在商業銀行中,有關的理財產品包括現金的管理、貨幣市場、固定收益以及衍生的各種投資等產品體系。對商業銀行理財經營現狀從三個方面進行剖析,對其經營理財產品存在的三大方面問題進行揭示并提出三個可行建議,以期能夠為商業銀行的理財業務健康發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關 鍵 詞]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問題建議
[中圖分類號] F83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2-0156-02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金融市場的開放,我國銀行內的理財產品業務也得到了快速發展。理財產品的急速發展,給廣大老百姓提供了多元化的投資理財渠道,也增加了商業銀行的利潤,有效促進了金融業經濟的發展。在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中,由于利率比普通存款的利率高,所以很多人也選擇了理財產品獲得相應的收益,但是這種情況下也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導致投資者對風險和收益認識產生誤解和偏差,也導致風險和理財目標定位模糊、同質化嚴重、收益不對等、監管不到位、開發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存在,因此必須對商業銀行的理財業務進行一些實質性的改革,使廣大投資者正確認識風險和收益,合理有效地進行個人理財。相信隨著網絡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銀行理財產品經營的可行性配套改革,理財產品在商業銀行中的作用也越來越大,理財業務將日益蓬勃發展,理財市場也將日趨完善。
一、商業銀行經營理財產品的現狀
由于我國近十幾年來經濟的不斷發展,理財產品得到迅速的發展,現在也成為商業銀行的主要資金來源之一,更成為我國商業銀行體制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越來越多的人也都投入到理財投資的大軍中。商業銀行也抓住這個時機,大力發展自己的理財產品。當然,理財產品的發展有社會的原因,也有宏觀調控的結果。總的來說,目前商業銀行經營理財產品的現狀表現為如下三個方面:
(一)時間短,發展快
我國個人業務的理財產品時間是比較短的,但是在短短的十幾年中,發行理財產品的銀行也逐漸增多,理財產品的數量也增加了許多。2009年,我國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發行數量累計為7850款;進入2010年,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數量快速增長的步伐未有減慢跡象,共有102家商業銀行發行了8051款銀行理財產品;到了2013年,銀行開發的理財產品達到44492個,同比增長了38.41%;2015年商業銀行共發行理財產品77860款,同比增長17%,這個時期雖然有起落回潮,但是,整個大趨勢是增長的。
據有關資料統計,國外個人理財業務收入已占國外銀行總收入的30%以上,個別銀行甚至達到全部收入的70%。在西方發達國家,個人理財業務幾乎深入每一個家庭。
(二)種類多,范圍廣
自2004年以來,我國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以及數量在飛速的發展當中,經營的理財產品按品種分為:基金類:貨幣基金、債券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基金;保險類:人身保險、財產保險;理財類:包括債券類理財產品、貸款類理財產品、信托類理財產品等;目前工行還能炒貴金屬,交行可以炒外匯。隨著多種銀行理財產品出現,人們的投資范圍也隨之擴大,涉及信貸市場、股票市場等多領域,其規模也已經在理財市場中占據第一,成為國內理財市場的主要力量。
(三)收益率高,競爭激烈
商業銀行在為客戶提供多種理財產品滿意服務的同時,也為自己帶來了豐厚的利潤。據統計,從2004年以來,我國銀行理財業務取得長足進展,進一步滿足了客戶的金融產品投資需求,2012年銀行業理財產品的年化加權平均收益率約為4.1%,國外銀行的理財收益率更大,2007~2009年間,美國的銀行業個人理財業務平均利潤率高達35%,年平均盈利增長率約為12%~15%。因此,追求利潤最大化的財務管理目標,驅使商業銀行在開拓理財產品中展開同業競爭。再者,由于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比較多,涉及的領域也比較多,產品的屬性不同,因此對銀行理財產品的選擇,投資者可以自由選擇,因此眾多商業銀行在理財業務經營中為了更多地吸納客戶,也必須展開激烈的同業競爭。
二、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經營存在的問題
(一)定位模糊,存在風險
首先,雖然市面上出現的理財產品比較多,但是商業銀行對理財業務的經營目標定位卻是比較模糊的。很多銀行為了能夠規避有關政策監管,制定了一些短期的理財產品,追逐短期利潤,不考慮長遠目標,這也成為一些銀行進行增存的工具。雖然收益率比較高,但是不是真實性的投資,導致了很多銀行進行內部的收益轉移,造成了風險的滯后,很多銀行風險則無法被有效地估算出來。
其次,投資者購買理財產品同樣存在風險。近年來,銀行理財產品的市場異常火爆,一是有遠高于定期存款的收益率,二是投資者對銀行的信任。而當下,很多人對銀行理財產品的印象也是:低風險、收益率高于定期存款。這種印象總的來說沒有錯,但銀行理財產品對投資者來說絕不是垂手可摘的牡丹,絕對不是風險低收益高,是存在風險的。過去,多家銀行曾爆出的銀行理財產品“零收益門”“負收益門”事件就是最好的風險警示。理財產品的穩賺只是傳說,其實存在相當大的投資風險。有的理財產品到期時,投資者有可能得不到預期收益,有的甚至連本金也
不保。
(二)同質化嚴重,收益不對等
很多銀行為了更多吸納資金,吸引更多客戶的投資,在其他銀行出臺一種理財業務的時候,隨后就出臺一種類似的理財產品,這樣不但加劇了銀行之間的同業競爭,也使理財產品的同質化趨向嚴重,導致整個市場的信息不對稱。
信息的不對稱,導致收益的不對等。例如,銀行的業務員在講解理財產品的時候,避重就輕地過分強調或夸大了產品的收益,對產品的風險則提示不到位。與此同時,很多理財產品的說明書也都是一些專業術語,投資者能看懂的也不多。而且很多銀行都競相推出收益率“誘人”的理財產品,如某商業銀行一年期的人民幣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達到14%左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理財產品都能達到其承諾的收益率,因為預期的收益率并不等于實際到期的收益,存在不對等性。實際上,許多銀行理財產品由于存在著“貓膩”,投資者最終到手的收益,并沒有宣傳時說的那么多。
(三)監管不到位,機制不健全
銀監會作為銀行的監管部門,對市面上的理財產品進行管理,由于缺乏監管制度,往往是在新問題出現之后才出臺有關的政策或通知,但是這樣的通知只是起到一個比較短的效用,很多銀行面世的理財產品不是根據客戶的需要設計的,一般是以資產配置的角度進行考慮,這樣就在理財產品設計開發的過程中,不能更好地進行風險的估算。銀監會對這樣的現象一般是叫停,這樣只是治標不治本,因此有些銀行也是趁機可以鉆了空子,導致了理財產品的風險高。另一方面,銀行對理財產品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存在諸多不足,有待進一步完善。
三、促進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健康發展的改革建議
銀行理財業務的飛速發展,給投資者帶來了一定的好處,但是其中存在的上述問題,也嚴重阻礙了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經營的發展,因此,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改革,也是現在商業銀行發展的關鍵所在。因此提出如下可行建議:
(一)明確定位,服務到位
銀行理財產品業務的經營目標定位必須明確,不能模糊。筆者認為,當今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業務經營的正確目標,應該這樣定位:對理財產品展開正確的宣傳,讓投資者了解更多的有關理財產品的知識和風險,使投資者合理進行個人理財,規避風險,獲得收益。同時使商業銀行獲得收益,實現自身價值最大化。
這就要求銀行要堅持顧客至上理念,全方位開展理財服務,要能夠對有關部門和個人透漏真實的理財信息,讓人們知道投資的風險所在,估算風險和收益。并且教育投資者要對所購買的理財產品的盈虧進行負責,讓人們形成理性的投資,避免盲目投資。要讓投資者明白風險投資原理:風險與收益存在對等性,投資風險越大,獲得收益可能就越大;投資風險小,獲得收益可能就小。
(二)產品專業化,打造品牌
一方面,理財產品要專業化,避免同質化。因為,從投資人的角度是要理性投資,認識風險,規避風險;從商業銀行的角度,要在開展理財業務中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同時,能夠對合理的理財業務進行激勵。因此,在合理、合法的情況下,提升理財產品的競爭力,要從根本上注重產品的設計和銷售,讓理財產品從設計到銷售更加專業化,有效地避免產品的同質化造成的不良競爭。
另一方面,品牌是企業生存和發展之本。銀行作為特殊的企業,更需要迎合客戶心理的金融品牌,因為良好的品牌形象樹立對銀行的經營和發展,有著潛移默化的特殊作用。因此,我國商業銀行在理財產品的開發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品牌建設工作,務必打造自己理財業務的品牌。例如,美國花旗銀行打造的“CitiGold花旗財富管理”、匯豐銀行創設的“卓越理財”都是著名的理財品牌,家喻戶曉,都為其吸引了許多優質客戶,穩定了銀行的客戶資源。
(三)完善制度,加強監管
首先,有關金融監督機構要能夠從金融秩序健康穩定出發,完善相應的條款和管理條例;銀監會和證監會等相關部門,進行信息的共享,引導商業銀行進行理財產品的合理開發,促進理財產品正規化開發,并加強理財產品的風險管理。
其次,對現有銀行理財制度進行清理整合,梳理規范業務和管理流程,對崗責體系進行明晰和細化,構建科學的基礎管理平臺,實現管理科學化,提升風險控制能力,運用標準化的方法來解決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管理的問題。明確理財人員職責,將理財人員個人職責、工作成績與考核獎懲緊密結合起來,完善相關職責權制度。
總之,商業銀行開展的理財產品服務,存在風險和定位模糊、同質化嚴重、收益不對等、監管不到位、開發機制不健全等問題,這就要求商業銀行開展理財業務要明確定位,服務到位,產品專業化,打造品牌,金融監督部門和銀行要完善制度,加強監管。
參考文獻:
[1]范媛媛.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D].山東大學,2013.
[2]朱柯達.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業務的現狀、風險及建議[J].區域金融研究,2013(9):4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