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郭爽相約在咖啡廳見面,相比較她青年舞蹈家、導演、制作人的頭銜,讓人更感興趣的是她會點一杯怎樣的咖啡。舞蹈家理應身輕如風,柔軟如水,控制體重必定是生活中最在意的事情之一,無奶無糖的黑咖啡大概會成為首選。然而當郭爽如約而至,她毫無壓力地選擇了白巧克力榛果咖啡。隨著熱量極高的咖啡端上桌,體重的問題首當其沖。郭爽的回答一語中的:“并沒有規定舞者就一定瘦,體重不能增加不是為了美觀,而是自己的腳受不了。每一克的重量都由腳來承擔,尤其是芭蕾舞者,胖就意味著腳要承受更大的壓力?!?/p>
郭爽的身形已經逾越了瘦,她早已過了需要克制飲食保持體態的階段。從10歲考取解放軍藝術學院開始,她的人生就與舞蹈聯系在了一起。

中國內地的選秀類節目在2004年至2005年間逐漸興起,在經歷了蓬勃期、黯淡期之后,大量的選秀類節目在十年間根據廣電政策和觀眾喜好而轉型,最終角逐的多為歌手競賽真人秀或草根音樂真人秀。隨著此類節目的收視長紅,全民歌唱的勢頭高漲。2013年一檔舞蹈類選秀節目《舞林爭霸》橫空出世,郭爽作為第五期選手參加了節目錄制。
參選《舞林爭霸》之時,郭爽已經獲得過國家文化部最高獎“文華獎 ”“桃李杯”“荷花獎”等七項國家級舞蹈金獎。16歲時,她便憑借古典舞獨舞《問君何時歸》一舉拿下當年“桃李杯”一等獎。在之后十多年的專業生涯中,她是《天邊的紅云》里拿著槍沖在最前面的女紅軍戰士,是《東廂記》里溫婉的古典美人,也是《一個關于渴望的夢》中在路上的追夢摩登女郎。她將曼妙的舞姿與威亞結合,詮釋了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她已經不必用選秀節目證實自己的實力,但娛樂節目對行業發展的促進使郭爽懷抱希望,她渴望著舞蹈行業的蓬勃發展。舞蹈是獨立的藝術表現形式,舞者的價值并非是給歌手伴舞,并非是給影視演員作替身,并非定要依托于其他行業。然而舞蹈的門檻遠高于唱歌,身體條件、場地場所、表演形式的多重限制,使得舞蹈依舊是普通民眾“可遠觀不可褻玩”的藝術。
跨界的格局
在收獲了奧運會、全運會、世博會,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等大型晚會和開幕式的“特邀領舞”等榮譽后,郭爽依舊在為專屬于舞者的舞臺而追逐,她始終揣著自己的藝術夢。她以巴赫的G大調無伴奏大提琴曲為靈感,創作的舞蹈《追夢》,利用演員肢體將色彩的流動與音樂融合;她還將古箏藝術家請上舞臺,讓兩位現代舞舞者踏著古韻悠然的節奏重新演繹高山流水。以郭爽獲獎作品為主,融合中國古典舞、當代舞、民間舞以及現代舞的舞蹈專場——《掠過塵路的清風》更是邀請了國內頂尖藝術家跨界合作。
跨界合作是郭爽突破舞蹈作為陪襯局面的利器??缃绾献髦校枵咝枰梦璧副憩F自己對藝術的理解,這與伴舞要突出他人為藝術主體有著本質的區別。在與中國紡織協會設計中心首席設計師胡社光時裝發布秀的合作之中,郭爽著白衣隨著音樂舞動著身體。她赤足踏在黑色的地面上,一頭秀發隨著身體的韻律如水波般舞動。黑色發絲間挑染的紅色如火焰一般,在一水黑色的成衣作品映射下顯得尤為醒目。她的臉上涂著白色油彩,看上去有著鬼魅一般的神秘感,又帶著一絲如仙的空靈。某一個瞬間,音樂與模特的腳步同時停止,只有郭爽如白衣精靈般游弋在秀場,將靈氣飄散在空氣之中。郭爽的這段舞并沒有與胡社光提前細致商議,而是兩人的即興碰撞。她用自己感受到的現場氣氛、呼吸、音樂,形成了自然的舞動。作為舞者,郭爽在那一刻取代了展示時裝的模特,主宰了整個舞臺,用自己擅長的舞蹈形式從另一個角度表達了設計師的思索。
從臺前到幕后的轉身
郭爽對于跨界的嘗試一直沒有停止。她參與制作中央電視臺中韓聯合制作的真人秀節目《??﹪颠藛堋?,擔任中方副導演和舞蹈總監。這是一檔文化傳承類綜藝節目,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娛樂相結合,由明星嘉賓與非遺文化傳承人共同完成融合創新任務。因為是跨國合作,工作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電視節目制作團隊龐大,導演組開會常常是幾十人,中韓語來回翻譯,一開就是幾個小時。文化差異、語言障礙使得合作難上加難,工作進展緩慢。郭爽回憶那段工作時說:“每天12點結束拍攝,開會開到凌晨3點。當中國團隊在梳理拍攝內容時,韓國方面可能一直在確認演員明天想吃漢堡?!泵鎸@種狀況,郭爽的原則是不推諉、不猶豫,用行動力說話,她直接果斷的作風獲得了雙方的信任和尊重。節目設定最后一集是用舞臺呈現最重要、最精彩的一集,郭爽設計的呈現方案,經過團隊各工種的配合,藝人最終完成了設計表演的內容,拍攝順利殺青。郭爽實現了她在電視導演行業的跨界,也完成了她從臺前到幕后的轉身?!抖?﹪颠藛堋返诙就杲Y,郭爽又投入到新節目《角兒來了》的錄制之中,作為國內首個大型融媒體互動戲曲訪談秀,節目挑選多樣劇種和流派,反映多民族多地域文化風情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以情景舞臺引導名家故事訪談,并通過多種形式增加線上線下觀眾與錄制現場名角實時互動,這在國內戲曲節目中尚屬首次。

“曾經當我站在舞臺上精雕細琢著舞蹈動作不得其解時,就會希望與導演溝通得到指點,但導演經常會讓我自己看著跳。當我成為導演要掌控全局的時候,才知道,舞者的某一個動作或許都不會被鏡頭捕捉到。郭爽說,當一個人的格局上升之后,對自身的理解也不再局限。在臺前,在意的是自己的動作;在幕后,考慮的是整體的呈現效果。郭爽多年的舞臺經驗,讓她成為了一位認知全面的導演。演過方知舞臺上的眼界,做舞者的經歷,讓她成為了一位不可多得的舞者;導過才知曉整體的效果更為重要,做導演時便更能以大局為重。
有人曾問郭爽為何要如此拼搏,她說自己相信一句話:“強者,不是沒有眼淚,而是含著眼淚依然奔跑。”不服輸的性格已經印刻在她的基因中,伴隨著她追逐自己的夢。舞蹈是動力、是寄托,更是責任,雖然她也曾面對傷痛,挫敗于誘惑,但舞蹈早已融入她的生命,超越了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