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明喬,3歲入學堂,18歲開始擺弄相機,19歲想要做一名攝影師,21歲歷盡艱辛貼上“攝影師”的標簽后卻開始了遠行。獨自騎自行車4000公里去西藏,22歲從北京出發騎摩托車橫跨亞歐大陸3萬余公里抵達土耳其……她是第一個被媒體廣泛報道的90后攝影師,作品另類張揚,融入了夸張的個人表達。然而當時間勇往直前,90后長大成人,逐漸進入社會,現在的她又在如何思考?
在攝影論壇最紅火的時期,練明喬將自己的作品分享到網絡上,引發了大量關注。
那時,人文題材還是中國攝影師所愛,風光攝影正大行其道,人像攝影中規中矩,毫無亮點。她的照片有點“嚇”到網友——頭發、 血、傷疤是常出現的內容,黑色、紅色是出境率最高的色彩搭配。她自己就是被攝體,或傷痕累累,或急躁暴戾,或柔和平靜,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都曾出現在鏡頭中,凌亂的發,紅腫的唇以及打了孔的舌,甚至還有更隱秘的部位。
她的攝影路子很野,可能因為沒有受過專業攝影教育的原因,沒有框框架架限制著她,今天是性感妖嬈的《文身女孩》,明天就是充滿幻想的《日記·夢》,后天又是紀實風格的男性肖像作品。回想起當初的作品,她坦然:“我有一種羞恥感——在看以前的照片、回顧自己的行為時,都有那種張揚跋扈的感覺。”
于是,練明喬“火”了。她是第一個被媒體廣泛報道的90后攝影師,就在80后還沉浸在憂傷之中無法自拔的時候,她作為個性張揚、強調自我表達的90后代表脫穎而出。那么突然,又似乎理所當然。她有點享受,又有些茫然。
直到某天,有個人對她說,你能給我一份你的作品嗎?她才發現自己沒有作品。曾經做過的特效,花了一個月畫的后期,她都看不上了。雖然模特兒很漂亮,顏色也很美,但是她覺得不耐看。她想拍照片,因為照片是拿給自己回味的,而圖片只是用來欣賞的。
丟棄繁華,走一段難忘之路
如果你知道練明喬,可能是因為她的這樣一段經歷:“從北京出發,騎摩托車跨越亞歐大陸,歷經15個國家和地區,5個多月后到達旅途終點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當日,伊斯坦布爾拉赫米·庫齊博物館舉行儀式,永久收藏陪伴她這段旅途的摩托車,以紀念這段傳奇的旅程和中國女孩百折不撓的精神。”在對自己的作品產生質疑之后,她開始了旅行。
2011年,她徒步前往新疆,兩個月時間,不以拍片為目的,只是走走;2012年,第一次騎行前往西藏,一個半月時間;2013年,騎摩托車到達土耳其。那兩年,她鮮少工作,只有在旅途中才舉起相機,沒有正式的拍攝,只有單純的記錄。與大多旅行者不同,風景從不是她關注的重點,每次舉起相機,只是心的驅使。騎行的負擔讓她沒有時間舉起相機,手機成了最便利、最有保障的攝影工具。
丟棄繁雜,忘掉自我意識,她開始追求最簡單的精彩、最生動的瞬間、最淳樸的故事、最感動自己的畫面。
那是一段她永生難忘的路。
外蒙,地域遼闊,大雪即將降臨的冬季,更是荒無人煙。她鬼使神差地騎進一片白茫茫的山路,風刮得急,大雪似乎已經耐不住性子要降落,村莊就在眼前了,卻怎樣都騎不到。一直以來鮮少感到害怕的她開始覺得恐慌,越想快點離開這里,強勁的風越凜冽地刮起,阻擋她的前路。心里莫名地急切,車速越來越快,也越來越難以控制。心跳最快的時候,她摔了出去。200公斤左右的摩托車,即使自詡強悍如漢子的她,也難以用凍僵了的手扶起。但她卻清晰地知道,必須立刻離開這里,否則大雪降臨,她就只能永遠地留在這里了。


故事到這里,總有朋友問:“后來呢?”后來她也記不清了,直到離開那里,她也不知道為什么會走那樣一段路,又是如何離開那段路的。“人生有時有點莫名其妙,你不知道為什么會走到這樣的一條路上,荒蕪、荊棘遍布,但只有走過之后,才會發現這段經歷的意義。”
被標榜的標簽皆是虛名
時隔 4 年,練明喬似乎沒有了什么“大動作”——無論旅行還是攝影。但事實上,她一直沒有停下腳步。“這兩年,我拍照比較少,離攝影師的身份越來越遠了, 但這種遠,不是與攝影脫離,我一直都在拍,但‘90 后攝影師’,這樣的標簽,已經不再是我了。”

這幾年在北京,練明喬過著比獨自騎行還要私密隔絕的生活。這種在城市里“隔絕”,被她稱為“自我認知”和“自我表達”。以前她像個孩子,跋扈,但也可愛,很有裝飾性。她的照片也有著她的模樣——跋扈、好看、具有裝飾性。可一張好看的照片可以被欣賞,但卻少了生命力。就像摩托騎行很吸引眼球,但并不見得有生命力,因為修飾它的詞匯實在太多了。 一直以來,女人都是她非常重要的拍攝題材,從前是以時尚和個性為出發點,現在開始向肖像攝影,甚至紀實風格的轉變。扔掉了修飾和形式,她的作品散發出全新的魅力。
“一張照片里的女孩子,五官很好看,光線、環境都很好看,但是跟美還是有一點差距,美應該是跟生命力相連的。”練明喬對“美”有著自己的看法。她也以“具有生命力的美”吸引著世人的眼球——沒有認真打理過的頭發隨意地披著,她會不耐煩地捋順;屋內寒冷,她將寬大的外套裹得緊了一些,沾著油漆的闊腿褲抖動著, 邊聊天,她邊指著眼睛說我今天涂了睫毛膏,然后嘴角咧開一個完美的角度,得意洋洋:“我美,而不是面龐美。” 練明喬的美,不在面孔、不在身體,在于她豐富而精彩的內心。2016年,練明喬從“隔絕”中走出來,為自己這些年做了一個小總結,出版了第一本攝影畫冊《私人距離》。2017年7月,她的新書也將在全國發行。這個美麗又個性的女人,有著太多的故事等待你來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