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公安民警執法中經常會遇到違法的機動車駕駛人駕車逃跑事件,對違法車輛追緝堵截是否有法律的明確規定,民警追截違法車輛發生傷亡后果是否要承擔不利后果等方面存在著諸多疑問。本文試對這些問題進行剖析,以期從法律的角度對公安執法實踐有所裨益。
關鍵詞:追緝;堵截;違法車輛
追截違法車輛,是指追緝和堵截,是公安民警在執法工作中有效控制違法犯罪嫌疑人的一種措施和手段[1]。
一、追緝堵截違法車輛的法律規定
(一)法律的明確規定。①根據《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的明確規定。該規章規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管轄區域和道路情況,制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緝預案。當發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后,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當事人陳述、證人證言、交通事故現場痕跡、遺留物等線索,及時啟動查緝預案,布置“堵截和查緝”。這里的查緝專指警察執法過程中的清查、盤查和緝捕活動,包括追截這種措施。②根據《公路巡邏民警隊警務工作規范》的明確規定。該規章規定對暴力犯罪嫌疑人、交通肇事逃逸駕駛人、被公安機關通緝的人員等危險人員乘坐、駕駛機動車逃逸,可能對公共安全和他人生命安全有嚴重威脅的,可以駕駛機動車追緝,并應當及時請求支援。同時規定“駕駛人逃逸的,應當立即向上級或者指揮中心報告,請求部署堵截、追緝。”這里明確規定了幾類可以追緝堵截的情況。
(二)規范性文件的明確規定。公安部2009年1月1日頒布的《交通警察道路執勤執法工作規范》規定,除機動車駕駛人駕車逃跑后可能對公共安全和他人生命安全有嚴重威脅以外,交通警察不得駕駛機動車追緝,可采取通知前方執勤交通警察堵截,或者記下車號,事后追究法律責任等方法進行處理。
如果交通警察遇到正在發生的治安、刑事案件或者根據指令趕赴治安、刑事案件現場時,應當通知治安、刑偵部門,并根據現場情況采取制止違法犯罪行為,控制違法犯罪嫌疑人;組織搶救傷者,排除險情;劃定警戒區域,疏散圍觀群眾,保護現場,維護好中心現場及周邊道路交通秩序,確保現場處置通道暢通等措施,同時應進行現場詢問,及時組織“追緝、堵截”。交通警察接受堵截任務后,應當迅速趕往指定地點,并按照預案實施堵截。根據該規范性文件,交通警察發現有被通緝的犯罪嫌疑車輛,應當視情采取跟蹤、堵截等措施,確保有效控制車輛和嫌疑人員,并向上級報告。
二、適用“追緝堵截”違法車輛的法律分析
(一)輕微違法犯罪行為不能追。法律規定交通警察可以對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人視不同情況采取行政強制措施、給予行政處罰,但輕微違法行為人駕駛車輛逃離的,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為了維護道路交通秩序,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保護人身安全,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財產安全及其他合法權益,提高通行效率”之規定,不宜追截。《道路交通安全法》立法宗旨不是為了處罰,而是通過采取有效措施,達到安全通行,有效通行的目的。所以,如違停等輕微違法行為,行為人駕車逃離的,不能追。如果追,將會造成更大的交通不安全隱患,就違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宗旨和法律原則。
(二)嚴重威脅公共安全和他人生命安全的違法犯罪可以追。執法實踐中,遇到交通肇事逃逸駕駛人,被公安機關通緝的人,暴力犯罪嫌疑人如駕車搶劫或者搶奪的、駕車劫持人質的、駕車聚眾斗毆的、劫持機動車輛的、駕車故意危害公共安全的、實施爆炸、兇殺、搶劫、強奸等嚴重暴力犯罪行為后駕車拒捕、逃跑的、非法攜帶槍支、爆炸、劇毒等危險物品駕車拒捕、逃跑的,危險駕駛的等等,無論是否追緝堵截,駕駛人均會駕駛車輛倉皇逃竄,都會對“公共安全和他人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所以從有效控制違法犯罪嫌疑人的角度,可以采取追緝、堵截的措施。
(三)追緝堵截適用于各警種執法警察。無論是否是交通警察,還是其他警種的警察,只要是在辦理行政案件、刑事案件中,或是在執行處警、巡邏執勤、設卡堵截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等任務時,均可以對符合追截條件的違法犯罪嫌疑人駕乘的機動車輛進行追緝堵截。在適用中,以安全為原則,在追緝和堵截方式上,應以堵截為主,以追緝為輔。
三、民警追截違法車輛不利后果的法律分析
(一)賠償責任。根據法律的相關規定,公安民警依法實施追截,造成其他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的,由公安機關按照相關法律規定給予經濟補償。公安民警違法實施追截造成損害的,由公安機關依法承擔國家賠償責任。
(二)行政責任。公安民警違法實施追截造成損害的,依照《公安機關人民警察執法過錯責任追究規定》給予行政處分,追究執法過錯責任。符合行政追償條件的,按照《國家賠償法》的規定,給予追償。
(三)刑事責任。公安民警違法實施追截造成損害的,有可能觸犯刑律,以濫用職權罪追究刑事責任。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瀆職侵權犯罪案件立案標準的規定》,濫用職權,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傷2人以上,或者重傷1人、輕傷3人以上,或者輕傷5人以上的應予立案;造成個人財產直接經濟損失10萬元以上,或者直接經濟損失不滿10萬元,但間接經濟損失50萬元以上的應予立案;造成公共財產或者法人、其他組織財產直接經濟損失20萬元以上,或者直接經濟損失不滿20萬元,但間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上的,應予立案;前兩項合計直接經濟損失20萬元以上,或者合計直接經濟損失不滿20萬元,但合計間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上的,應予立案。
【參考文獻】
[1]藏建國.論堵截勤務的適用條件與實施策略[J] 《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09(第2期):114.
(作者單位:遼寧公安教育培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