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暫予監外執行,是將罪犯刑罰暫時放在監外執行的一種刑罰的變通執行方法,作為刑罰執行的重要制度之一,體現了刑罰人道主義理念。暫予監外執行制度的合理構建關乎執法公正以及預防再犯罪的發生,因此展開深入系統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暫予監外執行;法院;完善
2012年修改的《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刑訴法》)、《監獄法》及相關司法解釋通過條文的增補或修改對該項制度進行了完善,中央政法委印發了《關于嚴格規范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切實防止司法腐敗的意見》。2014年底,“兩高兩部”又聯合國家衛生計生委頒布實施了《暫予監外執行規定》。暫予監外執行制度作為刑罰執行的重要制度之一,體現了刑罰人道主義理念。暫予監外執行制度的合理構建關乎執法公正以及預防再犯罪的發生,因此展開深入系統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暫予監外執行制度的概念與特點
暫予監外執行,是將罪犯刑罰暫時放在監外執行的一種刑罰的變通執行方法。根據2012年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四條的規定,暫予監外執行的適用對象包括患有嚴重疾病需要保外就醫的、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生活不能自理,適用暫予監外執行不致危害社會的被判處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其中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罪犯,正在懷孕或者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的,也可以適用暫予監外執行。
暫予監外執行制度的特點主要有:(1)非監禁性,一些法定因素的出現,被依法剝奪自由刑的犯罪分子,本該在監獄或看守所里執行刑罰,經一定程序逐級批準后,暫不監禁,而被許可在場所外執行。(2)期限性,暫予監外執行是刑罰執行的一種變通方法,并不是無期限的。在實際操作中,審批機關一般會依照犯罪分子病情的輕重,將監外執行的時間批準為半年或一年,在此過程中,倘若暫與監外執行的相應法定情況消失,法定部門必須立即啟動重新收監程序。(3)范圍的有限性。暫予監外執行的適用對象包括“三種人”,即使用范圍的局限性。且在行刑中,對暫予監外執行的適用對象及條件、實際服刑刑期、病情嚴重程度等條件,被行刑機關控制嚴格要求。
二、暫予監外執行制度存在的問題
(1)法律法規不完善?!稌河璞O外執行規定》則將散見于各類法律法規、司法解釋甚至政策文件中涉及暫予監外執行的規定進行了整合、細化和延伸,力求消除以往各項法規制度存在的散亂無系統、標準不統一、甚至規定之間相互沖突等問題。但百密難免一疏,法規本身仍有進一步完善的空間。對于執行的細節卻未予以明確,包括如何確定暫予監外執行的情形消失,不用續保的情況下如何確定負責病情監控機構,如何處理對象不到指定醫院檢查或不配合檢查情況等。由于上述立法缺失,導致暫予監外執行情形消失后,收監執行容易落空。實踐中,部分暫予監外執行對象在社區矯正期間,為逃避收監怠于醫治,或有意拖延醫治療程,或以家庭困難為由不到指定醫院檢查,甚至以社區矯正機構不承擔檢查費用為由不檢查,導致此類罪犯在身體痊愈后長期逍遙法外,收監遙遙無期。
(2)權責不明,續保程序容易流于形式。對續保材料的審查,其后果具有一定的裁判性,決定了暫予監外執行的情形是否消失,社矯對象是否需要收監執行。監獄及看守所對保外就醫的情形,規定了續保程序應當由原監管部門考察或發函調查,而由法院決定監外執行的情況卻并無詳細的審查規定。
(3)執行信息不對等,不順暢。法院怠于行使決定權,致使監獄監管壓力突增。2012年,修改后的《監獄法》限制了監獄拒絕收監的權力,明確罪犯被交付執行刑罰,符合該法第十六條關于法律文書送達要求的,應當予以收監。由于某些法院不愿承擔決定暫予監外執行的司法責任,而將這些風險轉嫁給監獄,導致監獄不得不對一些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罪犯收監執行。交付執行程序銜接不暢、不規范。暫予監外執行罪犯的交付執行,實踐中通常做法是決定機關將《暫予監外執行決定書》或《告知書》寄送罪犯居住地的司法行政機關和人民檢察院,讓罪犯本人自行到執行地報到。
三、暫予監外執行制度的完善建議
(1)重新構建暫予監外執行的執行體制 。建議立法機關、最高檢、最高法在原有法律法規的基礎上,針對監外執行的條件、期限、交付、執行、監督改造工作、收監、延期等方面,制定一部系統規范的法規,以便更好地開展對監外執行罪犯的刑罰執行和監督考察工作。目前執行監外執行的具體工作由公安機關具體負責。但實踐中負責刑事、治安案件的偵查工作由公安機關負責,任務非常繁重,加之缺乏警力的因素,公安機關對監外執行的罪犯的監督管理難以達到效果?;鶎铀痉ㄐ姓C關的職能有:律師管理、公證管理、法律宣傳、調解工作、幫教安置等。其中,律師和公正都有自律性組織,主要由自己的行業協會管理。顯然,我國政府組織中公安機關與司法行政機關的職能明顯失衡。所以設立監外罪犯管理機構由司法行政機關管理更符合我國司法實踐。
(2)完善暫予監外執行制度的適用程序。要充分認識罪犯監外執行監督工作的重要性,各司其職,相互協調,把對罪犯監外執行監督工作納入正規化管理軌道。應統一規范這方面的工作,把此項工作納人各職能部門全年工作目標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目標考核,形成領導重視、責任落實、制度健全、措施得力、各部門齊抓共管的格局。一方面增強了刑事司法執行的嚴肅性;另一方面有利于真正貫徹落實“懲辦和寬大、懲罰與教育相結合的”方針。具體適用應當采取“依職權為主,依當事人申請為輔”的原則,主要由監管部門調查提出為主,服刑罪犯也可委托律師向人民檢察院提出,這樣有利于調動罪犯服刑改造的積極性,給社會危害性不是特別嚴重的罪犯爭取早日重回社會提供一個認罪服法、改造立功的機會。
(3)加強執行信息對接與協調。要建立人民法院、檢察機關、公安機關、司法行政機關等多個部門的溝通協調機制,一方面,由人民法院、檢察機關、公安機關、司法行政機關四家就“交付執行”過程中如何辦理暫予監外執行問題進行探討,出臺實施細則。另一方面,建立信息通報制度,上級公安機關可以就監獄拒收問題及時與省級監獄主管部門進行溝通,并協調解決;也可就病犯交接問題達成共識,如看守所與監獄,或監獄與社區矯正機構可以在不移動病犯的情況下,通過移交相關材料完成罪犯交接。
(作者單位:廣西師范大學;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秀峰區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