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皓文
面對部隊艱苦的環境、緊張的訓練、嚴格的管理,有些大學生士兵感到實際情況與預期有出入,或多或少地會遇到適應障礙,產生失落、壓抑、畏難、自閉、自卑等心理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他們的健康成長,阻礙了部隊建設,需要引起基層一線帶兵人的密切關注與積極引導。
大部分地方高校都處于經濟相對發達地區,物質條件比較優越;基層部隊則大多駐扎在遠離城市的偏遠、艱苦地區,這些地區氣候條件惡劣,經濟文化落后,交通不便,通信不暢,手機網絡使用受限。艱苦單調的部隊生活與自由開放的高校生活相比存在明顯差異,客觀上容易使大學生士兵產生失落、退縮的情緒,一些人從軍報國理想信念甚至出現動搖。一要改善物質基礎。充分考慮基層單位所處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社會人文環境特點,發揮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竭力提高基層單位的硬件條件,切實提高伙食保障水平和醫療能力。二要注重精神激勵。充分尊重大學生士兵渴望溝通交流和精神支持的需求,營造以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戰斗精神、道德品行、規章制度、組織情感等為主要內容的軍營文化,陶冶道德情操,提升文化品位,增強對軍營的熱愛之情,弱化社會多元流行文化的影響。三要增強文化活力。積極創新組織各種文體活動,鼓勵文章寫作、書畫創作弘揚軍旅文化,開展軍營電子競技比賽放松官兵身心,鼓勵參與軍營歌詠比賽、文藝晚會展示個人風采,充實官兵日常文娛生活。
地方高校注重人性化管理,但也使一些大學生養成了民主意識強、紀律觀念弱、服從意識差的特點,他們強調張揚個性和自我實現,不愿接受嚴格的紀律約束。部隊落實制度化管理,大小事務都嚴格依據條令條例執行,營院管理封閉、作風要求嚴格、作息生活單調、自由空間有限,集體生活中個人隱私受限,“兩眼一睜,忙到熄燈”的訓練生活模式容易產生生理疲勞,一些大學生士兵內心容易產生壓抑心理,有的甚至會出現“走錯門、入錯行”的迷茫,致使精神不振、情緒消極。一要筑牢遵紀守法基礎。把條令條例和規章制度的學習作為經常性教育的重要內容,如開展“用組織觀念規范言行”專題輔導課,舉辦“學法規、守紀律、做模范”活動和條令條例理論知識競賽,使他們逐步明確軍人的基本要求和行為規范。二要嚴守安全保密紅線。嚴格落實“十個不準”“十條禁令”,講清私自使用手機、上互聯網可能產生的不良后果和對部隊的危害,打好“預防針”。三要注重作風養成引導。把強化組織紀律觀念貫穿到日常工作、生活和訓練之中,堅持從一點一滴培養、一步一步強化,不斷規范一言一行、約束一舉一動,引導他們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事做起,增強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意識。
地方高校開展的體育課程訓練負荷較輕,同部隊高強度、長期性、系統性軍事訓練的標準與要求相比存在較大差距,一些體質較弱、入伍前缺乏鍛煉的大學生士兵在訓練時容易跟不上節拍、達不到標準,當體力不支對訓練感到力不從心時,產生的疲勞心理會對他們訓練的適應性帶來沖擊,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和怕苦怕累思想,從而消極對待訓練、逃避訓練,甚至動搖獻身國防的初衷和堅持服役的決心。軍事訓練要科學編組、區分層次、循序漸進、穩步提高。一要按綱施訓抓基礎。嚴格按照上級下發的軍事訓練大綱要求,抓好軍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軍人素質的訓練,科學施訓。杜絕出現拔苗助長、急于求成心態,不斷變換和創新組訓方式方法,循序漸進地搞好強化訓練和補差訓練,彌補短板,縮小差距。二要區分層次尋突破。針對個體差異,注重因材施訓,防止“一鍋煮”“一刀切”。科學編組,將存在訓練弱項的大學生士兵與其他士兵結成幫帶對子,提高訓練效果,增進戰友情誼。組織骨干力量對有突出特長的大學生士兵進行重點培養,努力培育出基礎扎實、素質全面、特長鮮明的“尖子士兵”。三要勞逸結合促激情。組織一些有獎懲性質的小游戲、小競賽、小挑戰活動,在訓練的同時放松官兵身心,增強訓練熱情,提高官兵團隊合作能力和集體榮譽感。組織科學有效的放松運動,消除官兵訓練疲勞感,保持較高的訓練熱情。
大學生士兵思想相對成熟,自主意識較強,表現出認知多元化、想法復雜化,一些人對自己認同的理念比較執著,較難接受別人的意見建議,對部隊一些傳統的教育管理模式敢于打問號、提意見,對干部的教育管理產生抵觸情緒,對與自己年齡、學歷、能力存在“倒掛”現象的年輕骨干產生排斥心理,對文化素質和思想層次較低的身邊戰士產生不屑傾向,產生言行上的不合群現象,久而久之容易造成自我封閉心理。一要“大道理”引導。常講做人做事的大道理,引導大學生士兵超越差異性,以理性、理解、客觀的態度給戰友們以正確的評價,對干部骨干要看到“術業有專攻”,對身邊戰友要看到“寸有所長”,正視自身與他人的差距,建立相互包容的融洽關系。二要“小環境”熏陶。積極協調大學生士兵的家庭力量參與到他們的思想教育中來,真正形成軍地同欲、齊抓共管的良好態勢。開展戰友間結對互助,強化團結互助、共同提高的集體意識,使他們在互助交流中客觀看待對方身上的優勢,形成大學生士兵向其他戰士學干勁、其他戰士向大學生士兵學理論的雙學雙促的良好局面。三要“新思維”對待。客觀看待大學生士兵和非大學生士兵兩者各自的優勢和不足,在評功評獎、選送入學、骨干選配、選改士官等事關戰士切身利益的熱點敏感問題上,堅持同一標準、同一要求,樹立靠素質立身、靠成績爭位的良好導向。四要“多舉措”融化。積極解決他們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讓他們感受到軍營的溫暖和組織的關懷。客觀辯證地看待他們出現的問題與失誤,積極聽取他們的呼聲和意見,尊重其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調動他們參與部隊管理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
大學生士兵上進心和自尊心較強,有著各自的理想和追求,工作中敢想敢干,樂于展現才能,對崗位分工、立功受獎、入黨考學、擔任骨干等期望值頗高,其目標在經過一番努力而未能實現時,一些人心態受挫容易產生挫折感,造成自卑心理,有的甚至一蹶不振。一些人遇到戀愛挫折不知如何妥善處理,情緒低落容易形成思想包袱,影響正常工作。一要樹好典型,激勵成長。把全軍先進典型作為思想教育課的重要資源,積極引導大學生士兵學習先進典型和英雄模范的感人事跡,培養塑造頑強剛毅、百折不撓的軍人品質,增強他們成才的信心和決心。積極挖掘基層戰士身邊的優秀人物和先進事跡,從點滴生活中感動身邊人、影響身邊事。二要搭好舞臺,量才使用。結合專業特長,科學定崗定位,最大限度地發揮人才的綜合效益。鼓勵他們參加各類小發明、小創造、小革新等課題研究和軍事訓練科研攻關小組等活動,讓他們在科技練兵中開動腦筋、貢獻才智。三要教育疏導,排解情感困擾。進行價值觀、婚戀觀的教育,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發現問題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傳授合理宣泄方法。四要心理關懷,提高抗壓能力。突出心理教育,廣泛開展軍人心理行為訓練、軍人心理學教育,開設心理咨詢服務,借助環境激勵等方式,讓大學生士兵對心理問題具備自我認知、自我調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