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賀貴成
充滿“三情”的基層黨務工作者
——記“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吳文全
·本刊記者 賀貴成

吳文全在學習有關非公黨建工作文件。
人物名片
吳文全,新津縣委“兩新”黨建指導員。從事黨務工作30年、非公黨建工作24年。2004年被表彰為“四川省優秀組工干部”,2012年被表彰為“四川省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2016年被表彰為“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
“從事非公企業黨建工作要有‘三情’——熱情、激情、豪情;要做好‘三學’——學中央政策、學外地經驗、學黨建工作業務;要有‘三熟’——熟悉業務、熟悉上級要求、熟悉業主需求;要有‘三味’——人情味、泥土味、書香味;要做到‘三要’——要解放思想、要與時俱進、要開拓進取……”坐在記者面前,新津縣委“兩新”黨建指導員吳文全滔滔不絕地談起自己數十年在工作中提煉的“三字經”。
吳文全與非公黨建的結緣,要回溯到1993年。那年,新津縣被批準為“四川省個體私營經濟試驗區”,非公企業黨建工作,交到了吳文全的手中。
萬事開頭難。在非公企業里開展黨建工作,沒有先例可借鑒,如何著手、從何著手?一番思索后,吳文全和同事決定先做一次全面的摸底。“全縣民營企業28家、568名職工,共產黨員只有30多名。”盡管時隔20多年,吳文全對這些數字仍然記憶猶新。
一開始,吳文全把目標對準了當地規模較大的一家民營企業,幾番上門“游說”,但公司老總卻說國內沒有先例,始終不同意在公司內部成立黨組織。
吳文全沒有氣餒,他及時分析了當時非公企業的問題,提出了非公企業黨建可以由小“建”大。他“瞄上”了新津一家規模較小的企業——新津太平迎先糧油公司作為突破點。1993年10月20日,全省第二家、全市第一家私營企業黨支部在新津迎先糧油公司成立,這給了吳文全巨大的鼓舞,搞好非公黨建工作的信心大增。
“只要主義真,鐵杵磨成針”。憑著堅定信念,新津縣非公企業黨建迎來了一次跨越。在5年多的時間內,20多個非公企業黨組織組建了起來。1998年9月,中組部領導視察時對新津非公企業黨建工作表示肯定:“新津在私營企業黨建工作方面,理論研究起步早,建黨組織效果好,走在全國前列。”1999年5月,當時全國最大的私營企業新津希望集團黨總支成立,對新津非公企業黨建產生了巨大影響。
如今,新津縣已建立起261個非公黨組織,非公企業黨員達3500人,全縣非公企業黨組織覆蓋率達90.25%,規模以上企業黨組織覆蓋率達100%。
“非公有制企業的數量和作用決定了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在整個黨建工作中越來越重要。”“非公有制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沒有變。”習總書記關于非公企業地位的論述,讓吳文全倍受鼓舞,他在一篇筆記本上這樣寫道,“習總書記始終把非公企業發展放在心上,對非公黨建工作給予厚望,一個要求指明一個方向,一個方法指導一項工作,可以說這就是我們黨建工作者多年的期盼啊!從此,我們可以更加理直氣壯地去抓非公黨建,我們可以自豪地說‘我就是一名從事非公黨建工作的共產黨員’。”
每天早晨,吳文全很早就到辦公室,通讀報紙雜志,特別注意學習《人民日報》 《求是》 《紅旗文稿》 《黨建》等,有關非公黨建、非公企業黨務干部、黨員的教育培訓文章,他都會認真學習,并將重要觀點摘抄下來。長年積累,他的辦公室書柜已經擱不下他的筆記本了,他被同事們譽為黨務工作的“活字典”。
2009年6月,吳文全回到老本行,到縣委“兩新”黨工委擔任第一副書記。一上任,他就親自編寫了40余條的“非公黨務工作指南”,并印發到全縣非公企業黨務干部手中,為他們開展工作指明了方向。他還帶著年輕同志深入企業走訪調研,從黨組織如何建、活動如何開展、如何增強黨組織的吸引力等方面,給他們講思路、講方法。熟能生巧、巧生智慧,針對非公黨建存在的各類問題,他根據多年工作經驗,撰寫10多篇調研報告,為上級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
“多年工作中,我總結出了一條經驗:干好非公黨建工作,首先自己要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想得更深一些,就好比要倒給別人一杯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幾十年來,吳文全一直堅持邊學習邊思考,依靠學習提高思想水平、理論功底,積蓄足夠的“桶中水”。
為進一步做好黨建工作,形成示范帶動效應,吳文全還將自己多年的黨務工作經驗結合資料,整理編輯了53本培訓教材,印發4.8萬余冊,被縣委指定為全縣黨務干部、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必讀的“教科書”;他深入鎮鄉、非公企業講黨課達240多場,輔導黨員、入黨積極分子達12000多人次。在吳文全的示范帶動下,新津各級黨務工作者學習之風大盛,有效提升了各級黨務工作者的政治、業務素質。

吳文全對青年人搞好“傳幫帶”。圖/陳夏洪
“憑著那份對黨的事業的追求、對企業一線的熱愛、對企業員工的關愛,年過六旬的吳文全工作起來像個年輕人,充滿激情、不知疲倦、赤誠如初。”新津縣委組織部負責“兩新”黨建工作的科長陳夏洪對吳文全充滿敬意。
2015年3月,在一線工作39年的吳文全正式退休。老伴兒動過大手術,常年要吃藥打針。家里還有80多歲的老母,外孫要上小學,退休后的吳文全,每天時間都安排得滿滿的。
不久,因工作需要,組織部領導找他談話,希望他繼續參與全縣非公黨建工作。家人都希望老吳留在家里安享天倫之樂,老吳卻說:“我是共產黨員,組織需要我,全縣非公黨建工作需要我,我也熱愛這項工作。”
于是,這位“有呼必應”的“勤務兵”又回到了“戰場”。他依然每天早上7點過就到辦公室,讀文件、擬計劃、編信息,下午跑園區、進企業。2016年3月,吳文全黨建工作室正式成立,承擔園區非公黨建業務培訓、黨員幫扶、典型培育、組織孵化、教材編輯等9大類20個方面的工作,為新常態下加強非公黨建工作探索了一條新路徑。
有一次,他聽說一名非公黨務干部的父親生病住院急需資金,立即到銀行取出存款5000元幫助解決燃眉之急;另一次,一名剛到新津縣的非公企業黨組織書記因娃娃讀書問題找到他,他立即幫助協調教育部門解決了難題。近6年來,他30多次幫助非公黨務干部解決工作、學習、生活上的問題,走訪慰問生活困難、生病住院黨員480多人。
針對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企業轉型之痛,吳文全指導企業黨組織結合企業發展做好維護企業穩定工作,大力開展了“我為企業獻一策”“黨員志愿服務”等活動,先后指導了7家企業成功分流安置員工,為企業轉型升級做出了積極貢獻。如今,黨員已成為新津縣非公企業中的骨干和中堅力量。
“企業是‘船’,黨組織是‘帆’,黨員是‘槳’。非公企業的發展,離不開黨組織的作用和支撐,離不開黨員的示范和引領。”這是吳文全對非公黨建工作的深切感悟。 (責編:裴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