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鑫,胡 勇,李光正,程向新
(1.山東交通學院,山東 威海 264200;2.武漢理工大學交通學院,武漢 430072)
航海技術專業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標準探討
劉 鑫1,2,胡 勇2,李光正1,程向新1
(1.山東交通學院,山東 威海 264200;2.武漢理工大學交通學院,武漢 430072)
考慮到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是國家教育部為改變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創新性、工程性和國際性工程人才而提出的人才培養戰略,針對卓越計劃的內涵和人才培養標準的重要性,提出卓越航海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標準和切實可行的實現途徑。
卓越工程師計劃;航海技術;培養標準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簡稱“卓越計劃”)創辦于2010年,是國家教育部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項目,旨在促進我國由工程教育大國邁向工程教育強國的重大舉措旨在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卓越計劃”代表了我國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是社會需求和高校人才培養的共同要求[1]。
我國90%以上的國際貿易量是通過海運業運輸的,海運業對于我國來講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2014年,國務院出臺《國務院關于促進海運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文件,將航運業列為重點支持發展行業。航海技術專業對動手能力、創新能力要求很高,與“卓越計劃”的內涵相一致。為適應未來行業需求,培養基礎知識扎實、專業知識全面、實踐能力強及創新能力高的復合型航海技術專業復合型人才,學院積極引入“卓越計劃”的培養思想。
“卓越計劃”具有“行業企業深度參與培養過程”“按通用標準和行業標準培養工程人才”“強化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3大特點。根據“卓越計劃”的文件精神,卓越航海人才的特點可以概括為工程性、創新性和國際性3個方面。
1)工程性。指所培養的卓越航海人才能夠解決實際工程問題。有別于傳統人才培養模式下學生實踐能力低下的現狀,工程性是卓越人才最突出的特點。因此,在卓越航海人才培養中,應強化與航運企業、船級社和船廠的合作培養,共同制定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按照通用標準和行業標準培養適應行業需求的工程人才。
2)創新性。指所培養的卓越航海人才能夠適應日益激烈的高度競爭和不斷發展的行業新挑戰,對所面臨的新問題要能夠提出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新思路和新策略,使復雜、系統問題能夠得以順利解決。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建立在對學習知識的系統的、靈活的掌握和大量實踐動手鍛煉的基礎之上,這對高校現行的培養模式和培養方法是挑戰。
3)國際性。指所培養的卓越航海人才能夠在跨文化的環境下與國外同事或伙伴開展合作、溝通和交流。海員是國際化程度很高的職業,隨著外派市場的日益增長,畢業后大量的學生將會供職于國外船東,與歐洲、菲律賓、緬甸的船員同船工作。因此,對于卓越航海人才的培養,需要著重對其英語、跨文化交流、國外法律風俗、航海心理學等方面進行提升,以提高其國際化的視野和適應能力。
相比于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標,人才培養標準的概念更為微觀、準確;從學生角度出發,設定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應該具備的知識、能力和素養的標準。人才培養標準的重要意義具體體現如下。
1)明晰培養目標,師生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與學。往往,學生只知道要學的課程,但不知道課程的目的、課程在專業學習中的作用及對未來工作的聯系。與此同時,剛剛入職的青年教師,也不十分清楚自己的課堂職責是什么,如何發揮課程講授使課程能夠在學生全面成長中發揮作用。人才培養標準對教師和學生雙方都是清晰的標準,使得雙方在教學過程中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2)加強人才培養標準化工作,能夠提高人才培養的科學性和可控性。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精致化教育的需要,推動人才培養標準化工作成為各級主管部門和高等院校的共識。2008 年1 月,國家教育部頒布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試行)》,為工程教育本科層次人才培養提供了通用標準指導意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通用標準為高等學校在制定入選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標準時提供了借鑒和參考,并為“卓越計劃”質量評價方案的設計和質量要求的確定提供依據。人才培養標準的制定促使專業教育從關注教師教學行為轉變為關注教學環節,從關注學生學習成績轉變為關注學生學習態度、學習行為和學習過程。
3)人才培養標準是教育質量目標的具體化,是專業質量監測系統的目標系統,是專業教學應遵循的準則[2]。人才培養標準作為目標系統是整個質量監測系統的首要環節。航海技術專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合格的船舶駕駛人員,首先就要確定人才培養標準,人才培養標準是航海技術專業教育教學的要求,是高等院校制定培養計劃的參照依據,是衡量航海技術專業學生質量的準則[3]。
山東交通學院海運學院是山東省第一家航海類專業本科學歷培養單位和第一家研究生學歷培養單位,目前設有航海技術、輪機工程、船舶電子電氣、海事管理和港口機械5個專業。
學院根據“卓越計劃”文件精神和通用標準,確定海運學院航海技術專業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總體目標為:培養符合國際公約和國家法規相關要求,滿足社會需要的高質量海運人才。
學院本著打牢基礎、突出實踐、注重創新、堅持特色的總體要求,結合國內外航海類院校的培養經驗[4],確定了科學理論和產品開發理論基礎知識模塊、工程應用領域關鍵技術研究與問題解決能力、有效溝通與交流能力、職業道德、職業素養與社會責任4個一級指標,見表1。
1)優化師資隊伍,提升教師素質。學校競爭力提升的本質其實是教師業務和知識水平的提高。學校需要著力優化教師錄用和職稱評定管理辦法,引導教師進入國內外頂尖的高校、科研院所深造、學習,提高支持力度和推薦數量;鼓勵教師進入企業開展實習,深度參與實際生產管理。
2)創新培養體系,構建知識、能力、素質一體化的培養模式。 航海技術專業是一門操作性極強的專業,專業知識體系涵蓋天文、氣象、力學、信息技術和化學等多學科知識,無法只通過課堂教學就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因此需要構建課堂講授式、課題研究探究式、項目案例式和論壇討論式教學相結合教學模式[5]。其中,課堂講授式教學以講授學科理論知識為重點,課題研究探究式教學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為重點,項目案例式教學以提高學生解決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為重點,論壇討論式教學以開拓學生的學術視野、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為重點。
3)加強校企合作。 所學知識如不能及時進行通過實踐加以強化,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會隨著時間的快速遺忘。此外,對知識的靈活使用也是通過實踐環節完成的。一方面要聘請具有較強實踐經驗的企業技術人員來校承擔一定的教學任務,另一方面要依托企業培養青年教師的實踐能力[6]。在學校與企業之間形成合理有效的交流機制,培養形成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
4)強化國際合作,引入優質資源。國內航運公司的船隊硬件水平、業務水平和管理水平與國際一線航運公司、科研院所還存在較大的差距,航海類高校應積極與一線航運公司和海事科研院所開展國際化合作,創新合作模式。既要為學生提供赴國外學習、工作的機會;又要引進國外優秀的硬件、管理資源,提升本校的辦學水平。

表1 航海技術專業培養標準主要指標
[1] 林健.卓越工程師計劃通用標準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2-29.
[2] 李成濱.基于“卓越計劃”的土建類專業人才培養標準研究-以沈陽建筑大學為例[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2014,16(4):401-405.
[3] 陳國松,許曉東.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標準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2):37-42.
[4] 畢家駒.美國ABET的工程專業鑒定新進展[J].高教發展與評估,2009,21(5):44-48.
[5] 王慶石,劉偉.本科層次卓越會計人才培養標準研究與設計[J].教育研究,2013(1):97-100.
[6] 師皓宇,趙亞娟.采礦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標準的研究與實現[J].華北科技學院學報,2014(11):88-91.
On the Talent Training Standard of the Excellent Engineer for Navigation Technology Specialty
LIU Xin1,2, HU Yong2, LI Guang-zheng1, CHENG Xiang-xin1
(1.Shandong Transportation University, Weihai Shandong 264200, China; 2.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63, China)
The excellent engineer training program is propos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o change the mode of talent training, in order to train innovative, engineering and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personnel. In light of the connotation and importance of the excellence program, the talent training standards were proposed of navigation technology specialty in marine college of excellent engineer training program, as well as the feasible ways to realize.
excellent engineer plan; marine technology; training standard
10.3963/j.issn.1671-7953.2016.06.032
2016-04-11
山東交通學院教研教改課題(JY201503);山東省教研教改課題(104);山東交通學院重大教研教改課題(國際視野下的航海類專業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創新實踐)
劉 鑫(1987—),男,講師,博士生
U676.2;G642.0
A
1671-7953(2016)06-0138-03
修回日期:2016-05-03
研究方向:航運信息化、航海教育
E-mail:axinzaixi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