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福忠
“每次訂的報紙送晚了,被迫打開報紙網站,都會讓我覺得與印刷版的報紙相比,數字新聞是多么的淡而無味!”這是美國媒體人Jack Shafer說的,他是《POLITICO》雜志的資深作家,有20多年的數字新聞編輯經歷,他說自己接受任何新聞來源,網站、電視、手機、手表,像一個接納百川的海洋,但最喜愛的還是印刷版的報紙。
Jack Shafer覺得數字新聞給他的感受,就好像汽車里的音響喇叭壞了,發出干擾、摩擦、讓人無法忍受的音樂。在閱讀數字新聞的時候,相同的時間閱讀量比閱讀印刷報紙少很多,還會經常忘記進入網頁的初衷。他認為,印刷報紙是最基礎的媒體,有聚焦能力,可以阻擋干擾。
紙張與電子閱讀,特別是紙本書與電子書,已經備受爭議了10年,兩類書的優缺點大家都了如指掌,各種實驗也都證實了各類書的適用范圍,現在可以說是各取所需。但印刷版報紙與數字新聞的差異,則爭議不斷,也間接說明了書與新聞的差別,紙本書與電子書的差異說起來不算大,但印刷版報紙與數字新聞從設計到閱讀,再到讀后的理解,確實有很大的差異,即使是數字新聞工作者,也離不開閱讀報紙。
紙本書與電子書的優缺點同樣適用于報紙與數字新聞,但Jack Shafer以他敏銳的新聞嗅覺,說出了重點,報紙有偶然性(Serendipity),數字新聞卻沒有。報紙經常帶給人驚喜,不是頭版的標題,而是藏在內頁的瑰寶,不是因為那是大新聞,而是因為有趣。報紙能不斷地出現令人感到驚異的故事,這些故事在數字新聞卻無法得知。讀報紙好像森林狩獵,沿路有新發現,數字新聞雖然也很寶貴,但感覺上缺乏連貫。
閱讀報紙可以讓人進入沉思狀態,這是數字閱讀無法比擬的,一些學者都同意讀后的記憶,而數字閱讀無法給人太多的沉思體驗。拿起一份報紙可以衡量今天有多少新聞,數字新聞卻做不到,無論閱讀多少,都感覺漏了什么重要的信息。
為此,Jack Shafter親身實驗,暫時停止訂閱《金融時報》,改訂金融時報網站FT.com,《金融時報》是頂級的財經報紙,無論印刷版或數字版應有同樣份量。但結果是,Jack Shafter一時找不到想要讀的報道,而周末印刷版原有的新聞、評論、意見、生活、藝術,在數字版上隨意分散放置。他說數字版到期,就會立刻轉回印刷版。
數字的優勢人盡皆知,實時報道、實時響應、快速傳播、有很多鏈接,印刷報紙無法比擬,但真正遇到需要深思的內容,閱讀網站新聞與閱讀報紙的差別就顯現出來了,數字新聞可以快讀,但通常只能了解皮毛;報紙卻讓人減速慢行,用人的感覺來吸收,建立更明確的體驗。Jack Shafter比喻消化新聞如同小口品嘗威士忌,而不是大口喝啤酒。
Jack Shafter說自己雖然對報紙情有獨鐘,但不是固執的浪漫,他深知印刷會被數字取代,所以對網站的設計員、編輯、發行人提出了建言,呼吁不要放棄報紙的設計語言,因為這是多年與讀者親密溝通的基礎,所以要找回設計層次,不要把內容隨意丟在網上,令讀者陷于迷陣。報紙多年的設計,能引導讀者閱讀重要新聞,也能讓讀者進入到休閑與娛樂的狀態。
“新聞第一”是他最后的建言:數字新聞發行人要更在意哪些人閱讀他們的內容,而不是有多少閱讀量。
他說報紙的命運即將結束,期待數字新聞的光輝時代來臨,在那以前,他還是會每天清晨5點鐘醒來,靜候送報生踏上前門臺階的腳步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