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玉娟
百度、UC、獵豹等工具轉型內容平臺,使得內容市場變數重重。
如今互聯網高速發展下,紙質媒體已經逐漸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互聯網時代告別了紙媒的版面局限,已經成為了如今的主流方向,對于PC端的日常使用,已經成為大多數人的生活的基本組成。
毫無疑問,互聯網憑借高速的傳輸速度,第一時間為用戶提供熱點信息,以最簡潔的形式為用戶傳達熱門信息。然而,伴隨互聯網PC端的發展,已從最開始簡單的熱點、熱門更新,到如今的內容分發,并向智能互聯網的道路上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工具內容化
互聯網時代,大家獲取時事熱點的方式一直被微博、微信、新聞客戶端所壟斷,并且新聞客戶端大都由傳統門戶轉型而來。相對于其他兩者,門戶客戶端具有多年的行業經驗,在新聞熱點傳播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但是門戶客戶端頁面內容大多由編輯喜好而定,對于用戶而言并不能根據個人需求看到想要的信息。
在此基礎上,瀏覽器內容分發無疑是激發用戶閱讀的催化劑,根據個人喜好智能推薦新聞,而并不是一味地只顯示怪事趣聞,瀏覽器會根據跟不同的搜索習慣智能推薦。這也就意味著,誰能夠將智能推薦做得更精準,誰也就能更受用戶青睞。
另外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不論是互聯網還是移動互聯網,均是先有工具再有內容。當然,這主要是源于無論是內容的生產還是消費都需要工具。PC上輸入法、瀏覽器和安全軟件成為三大必裝軟件,移動端工具更是占據App半壁江山,瀏覽器、天氣等App,用戶動輒上億。最近一年能夠看到一個明顯趨勢:各大工具均在不約而同地轉型內容平臺。而在品牌眾多的瀏覽器市場看,從百度、UC到獵豹,也相繼步入內容分發領域。
2016年8月,獵豹移動CEO傅盛宣布在北美推出了直播平臺Live.me,隨后獵豹移動又收購移動新聞媒體News Republic。曾將自身定位為安全類工具的獵豹移動開始向內容平臺升級。
與之相比,全球最大的第三方移動瀏覽器UC瀏覽器則早早由工具升級為資訊內容平臺,并在2015年7月在產品層面加強內容化,推出UC頭條,類似于今日頭條的內容分發平臺。
有業內人士認為,UC和獵豹移動有許多共同點,都是工具性質強烈的App,同時也是中國國際化最好的兩大平臺。獵豹移動的核心市場在海外,UC在印度等市場也取得了不錯成績,海外用戶過億。如今兩者幾乎同時宣布要加強內容化,是不是代表了“工具內容化”的趨勢呢?是的。另外,百度今年推出“百家號”并基于手機百度打造內容平臺。美圖秀秀在美拍上發力短視頻與直播這兩類內容,再加上社區化,來弱化工具屬性。豌豆莢則推出了“一覽”這款內容產品。
擺脫同質化
需要注意的是,此間所談到的工具類App是指解決某個核心功能需求的App,如瀏覽器、天氣、照片等。與之對應的是社交、內容、電商等不同類型的App。
綜觀中國的移動互聯網創業環境,相對而言,工具類App更容易爆發,創業門檻更低。社交、電商等App則需要更全面的團隊配置,能搞掂運營、供應鏈諸多環節。并且,由于不需要太多運營,不受制于本土文化差異,不依賴當地過多資源,工具類App更容易實現國際化,這是UC、獵豹在國際化上大獲成功而BAT反而進展較慢的原因所在。
實際上,工具類App面臨的問題十分明顯:一是容易復制,創業者容易做,大公司自然更容易做;二是缺乏黏性,用戶用完即走,解決需求后跟你沒關了;三是變現很難,移動設備廣告位置十分有限,且用戶不愿點擊;三是瓶頸已至,圈占數億用戶后已迎來天花板,要獲取增長就必須找新出路。
轉向內容化發展,恰好可以幫助工具類App解決上述問題。最為關鍵的是,功能可以被復制,而內容資源和運營能力卻很難被復制。當下,如果讓BAT再做個今日頭條都不可能成功。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內容可黏住用戶持續消費,使之不再用完即走,就像公眾賬號之于微信一樣;內容消費的背后是原生廣告、內容廣告、內容電商、IP網紅等商業模式,給工具帶來更大的商業化空間。在用戶數達到數億之后,再向這些用戶提供更多服務比如內容,也是水到渠成。UC曾嘗試過游戲、社區、電商,百度則嘗試引入糯米、外賣等服務,獵豹移動嘗試過應用分發,現在又不約而同地押注內容。
戰略差異化
UC在2014年就開始做手機瀏覽器,與手機百度、獵豹移動相比,“瀏覽器”這個工具跟資訊相關性更高一些。
如今的UC升級資訊內容平臺的策略是強調“優質”,主張通過扶持原創內容、孵化原創板塊、引入明星大V等內容官來構建更優質的內容生態,并基于用戶畫像實現內容與興趣、品味和格調匹配的“般配閱讀”。
另外, 業內人士認為,UC做內容平臺有其特殊優勢:首先背靠阿里巴巴的內容資源,阿里文娛大版塊的所有業務與內容密切相關,UC可以成為音樂、視頻、文章諸多內容的分發出口;其次是阿里巴巴的電商資源,會給內容變現帶來機遇。
對比而言,依托百度的流量和變現體系出現的百家號,其前身為科技財經為主的百度百家資訊平臺。據了解,“百家號”的策略是通過人工智能算法去分析內容的標簽,再根據用戶畫像去匹配內容。一直強調技術基因的百度,布局移動資訊市場同樣注重技術,與一點資訊思路更相似。而在內容生態上,百度搜索、百度新聞、手機百度等擁有巨大的流量來源,還有基于百度聯盟的分成體系,對內容生產者來說吸引力還是很大的。
顯而易見,工具轉型內容在2016年表現著實鮮明。坐擁數億用戶的工具類App,加入內容市場,瞬時便成為資訊市場的重量級玩家。手機百度還沒有決定全面內容化;UC已全面升級為優質資訊內容分發平臺,與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等正面競爭;而獵豹移動則主攻海外市場。一個事實是,在不久的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玩家入局,正如業內輿論熱議的阿里入股今日頭條,一點資訊與oppo等手機制造企業達成戰略,可以預見的是,個性化資訊市場依然變數重重,格局難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