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華
隨著小學課程的不斷優化,小學數學的趣味性也在不斷增加。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難度,困擾著教師和學生,從而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得學生對于數學的熱情度欠缺,影響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
一、小學數學小組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在教學中,教學目標不明確
首先,隨著中國與世界的接軌,全球化發展的趨勢也越來越強,我們要緊跟著時代的步伐,文化知識的學習也不能落后。我們發現,現在的小學數學已滲透許多以前高中甚至大學才會涉及的內容,不再是簡單的加、減、乘、除和應用題的計算了;它們涉及了更多更抽象的東西,如統計和概率的計算。
其次,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者,往往在教學過程中占據了大量的教學時間。每節課中,教師的講解時間與學生的探討學習時間,分布不均衡,比例嚴重失調。還有一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照本宣科、語調平平、生硬無趣,致使學生聽課聽得昏昏欲睡,無法從教學中感受到一點教學樂趣,從而使他們對數學學習失去了興趣,嚴重者則產生了厭學情緒。
(二)學生在學習中,主動參與度不夠
首先,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小組的學習確實增加了學生參與討論和實際操作的機會,但在小組學習過程中,一是由于教師分組往往采取就近原則,前后左右一組,長期這樣分組,會導致學生之間彼此熟悉,思維已成定式,很難再有新的創新思維。二是在小組討論過程中,往往學優生得到參與的機會會更多,在小組中處于主宰地位,承擔了發言代表和總結話語的主要角色。學困生因基礎知識薄弱,主動性差,參與興趣不高,只是他們被迫成為從屬關系,臨時擔當教學課上的一名忠實聽眾。三是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自制力較差。在學習討論中一旦時間過長,就容易偏離主題,變討論為談論,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發現并及時制止,則容易出現課堂紀律混亂,學生七嘴八舌。
其次,在數學教學當中,一些學生的思維受到束縛,他們無法將抽象的命題進行聯想,致使他們在學習中顯得頗為吃力,不僅耗時耗力,而且沒有多大效果。這不僅影響他們的學習,還容易使學生產生挫敗感,失去學習的信心。
二、小學數學小組學習的有效策略
(一)改變教學方法,清晰教學目標
首先,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對教學方法的改進,改變傳統老套的教學理念,運用現在科技的力量,來達到更好的教學目的。
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清晰教學目標,不可一味的推陳出新,但也不能老式老套地授課。教師可結合每一階段小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在教學過程中,把他們感興趣的事物應運到課堂當中,這樣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會讓他們對于這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感興趣。
(二)注重教學質量,寓教于樂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可見團隊合作的重要性。而小組學習是為了讓人人參與,在探討中學習他人思想,綜合總體觀點來提高自己。在某些學生遇到數學學習的障礙時,苦思不得其解時進行小組學習,才會顯出其價值,通過小組學習的成效也才會越明顯。
其次,對于在課堂上參與不積極的學生,教師應多做思想工作,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多多動手,勇于發言,可以自信地說出自己心中的觀點,即使錯了也可以提供給他們思考改錯的空間。讓人人參與,人人嘗試成功所帶來的喜悅與自豪感。
“一出生就有人告訴我,生活是場賽跑,如果你跑得慢,只能被遺棄。”隨著應試教育的普及,科技的大跨越,使得人們越來越注重知識的學習,但它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學歷要求度的提高,學習壓力也變得越來越大,同時德、智、體還都不可缺。現在對人才的要求標準也越來越高,不再簡單是學習好就行。有人說,現在的學生充滿壓力,但學校不是電壓力鍋,馬戲團的獅子也會因為鞭打,而坐在椅子上不動,更何況是人。我們努力學習不是為了追求更高的分數,而是為了更好的完善自己,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出其不意地找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