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琴 楚存坤 韓豐談
摘要 概述了灰色文獻的概念、類型、特征和重要性,以及Meta-分析的內涵。列舉了國內外常用灰色文獻、適于Meta-分析的灰色文獻網絡資源的分布,便于研究人員獲取適于Meta-分析的灰色文獻。如果Meta-分析排除灰色文獻,就會夸大陽性研究結果,導致決策失誤。為了保證Meta-分析的結果更加全面、客觀,克服發表偏倚,建議把灰色文獻納入Meta-分析。
關鍵詞 Meta-分析 網絡灰色文獻 發表偏倚
分類號 G253
DOI 10.16603/j.issn1002-1027.2016.04.008
1 灰色文獻的內涵
灰色文獻(Grey Literature,Gray Literature,簡稱GL),是相對于白色文獻和黑色文獻而言的,它介于白、黑文獻之間,是指不具有國內統一刊號(CN)或國際標準刊號(ISSN)的文獻。1997年在盧森堡召開的“第三屆國際灰色文獻會議”,賦予灰色文獻的定義是:灰色文獻是指出版商不以營利為目的,由各級政府部門、學術機構、工商業界等所推出的各類電子和印刷形式的資料。目前,灰色文獻的“盧森堡定義”已被廣泛接受。
灰色文獻主要包括政府報告與文件、技術檔案(技術規范、標準和工具手冊等)、科研數據、科技報告、調查報告、政策文件、內部刊物、私人信件等。有的灰色文獻屬于內部發行,未公開發表的研究結果和數據也被認為是灰色文獻。灰色文獻具有出版靈活,內容豐富,分布廣泛、分散,不定期、半公開出版等特點。在當今網絡時代下,互聯網是推出和獲取灰色文獻的一個重要的、廣泛利用的平臺,例如博客、微博、電子出版物、開放獲取和數字文檔等,稱為網絡灰色文獻(以下簡稱e-GL)。網絡灰色文獻相對印刷型灰色文獻而言,具有發布便利、檢索快捷、內容豐富、信息量大等特點。灰色文獻晦澀難懂、類型繁多、涵蓋面廣,而且缺乏書目控制,流通面窄,發行和收集也缺乏系統化手段,質量審核和生產標準也各不相同,往往難以獲取、訪問和評估。
灰色文獻是科學研究的重要信息源,是最原始的、第一手的信息,是信息時代推動科學研究、經濟發展以及社會文明進步不可缺少的重要信息資源。其相對重要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科的研究方式及其對資源的需求。例如,醫學就需要大量灰色文獻,灰色文獻可為醫學政策的制定和醫學研究提供珍貴信息。臨床實踐指南、醫學研究報告、醫療項目評估材料、醫療法規等,都屬于灰色文獻,可以為醫務工作者和臨床決策提供寶貴的、客觀的、全面的信息資源。
2 Meta-分析的內涵
Meta-分析(Meta-analysis),又稱匯總分析、薈萃分析,是以同一課題的多項獨立研究的結果為研究對象,在嚴格設計的基礎上,運用適當的統計學方法對多個研究結果進行系統、客觀、定量的綜合分析,Meta-分析是一種定量合成的統計學方法。
Meta-分析的步驟是:提出研究問題、檢索相關文獻、提取數據、選擇并且合并效應量、進行異質性分析、進行敏感性分析和進行發表偏倚分析等。在“檢索相關文獻”階段,包括制定檢索策略,全面、廣泛地收集與研究對象相關的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簡稱RCT)的所有文獻。對于研究數據的全面性和準確性要求較高。
3 常用適于Meta-分析的網絡灰色文獻資源分布
近年來,國外專門從事灰色文獻研究與開發的機構紛紛成立,尤其是歐美國家。Meta-分析中的e-GL可以提供最原始的文獻,是重要的、珍貴的信息源,可以拓寬研究的視野,為Meta-分析提供更完善、更全面、更客觀的證據,為各種決策提供幫助和參考。
3.1 國內適于Meta-分析的e-GL資源分布
適于Meta-分析的e-GL可以通過綜合性搜索引擎的學術搜索來進行篩選、獲取,比如:必應學術搜索(http://cn.bing.com/academic)、百度學術搜索(http://xueshu.baidu.com/)、谷粉搜搜(ht-tp://WWW.gycc.com/)、谷歌學術搜索(http://scholar.google.corn/)等。
國內至今還沒有專門檢索灰色文獻的數據庫或網站,更沒有專門檢索用于Meta-分析的e-GL數據庫或網站,用于Meta-分析的e-GL可以通過檢索國內循證醫學的相關網站來獲取,比如:中國cochrane中心(http://china.cochrane.org/)、中國臨床試驗注冊中心(http://WWW.chictr.org.cn);通過天津中醫藥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蘭州大學等循證醫學中心網站,也可以獲取適于Meta-分析的e-GL。
2015年12月25日,北京大學開放研究數據平臺測試版(簡稱北大數據平臺)上線運行。提供研究數據的保存、管理與發布、共享、下載等服務。開創了國內獲取科研數據中的灰色文獻的先河。通過綜合性搜索引擎的學術搜索服務,來檢索適于Me-ta-分析的e-GL,不夠系統、全面,檢索效果也不是很理想。此外,也可以通過某些博客或微博、微信等來獲取灰色文獻,但是通過這些方式獲取灰色文獻的難度較大,可靠性也有待考證。
3.2 國外適于Meta-分析的e-GL資源分布
國外擁有比較成熟的灰色文獻管理和服務體系,主要分布在歐美國家。
3.2.1 國外重要的e-GL
國外常用的灰色文獻網站主要有(詳見表1):
(1)國際灰色文獻(GreyNet International,簡稱GreyNet),或灰色文獻網絡服務組織(Grey Litera-ture Network Service),成立于1992年,致力于網絡灰色文獻的研究、出版、開放獲取,是國際灰色文獻研究的權威機構。GreyNet網站的主頁上,點擊“OpenGrey Repository”鏈接,進入Open Grey檢索界面。
(2)歐洲灰色文獻信息系統(SIGLE)
目前在灰色文獻的開發與利用方面,以歐洲灰色文獻利用協會(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GreyLiterature Exploitation,簡稱EAGLE)推動的合作計劃“歐洲灰色文獻信息系統”(OpenGrey Reposi-tory-System for Information on Grey Literaturein Europe,簡稱SIGLE)最為重要。SIGLE始建于1980年,由法國提議,共有17個成員國,均是重要的情報中心或文獻提供中心。截至2005年2月,SIGLE的書目數據庫共有85.5萬條記錄,年增6萬條,月更新。SIGLE和GreyNet都收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及工程技術等領域的灰色文獻。
(3)歐洲灰色文獻信息系統(Open Grey,簡稱OG),是由歐洲推出的包括70萬條灰色文獻的參考書目數據庫,通過開放獲取的形式,用戶可以查找文獻并導出記錄。系統涵蓋科技、生物醫學、經濟學和人文社科等學科。收錄技術報告、研究報告、博士學位論文、會議論文、政府出版物和其他類型的灰色文獻。該網站包括GreyNet會議文獻的全文預印本,是SIGLE開放存取的窗口。
另外,還有其他常用的灰色文獻網站:美國國家技術研究報告(National Technical InformationService,簡稱NTIS);不列顛圖書館(The British Li-brary,http://WWW.b1.uk/)等,通過上述這些灰色文獻網站,可以篩選出適于Meta-分析的e-GL。還有其他一些免費提供全文的網站,如:DOAJ(ht-tps://doaj.org/)和PLOS等,也可以檢索到灰色文獻(詳見表2)。
3.2.2 國外重要的適于Meta-分析的e-GL網站
檢索國外適于Meta-分析的灰色文獻網絡資源,可通過醫學灰色文獻網站和循證醫學網絡資源來挖掘(詳見表3和表4)。
4 灰色文獻對Meta-分析結果的影響及對策
決策需要考慮多種影響因素:出版語種、出版狀況、出版質量和個性化研究水平等。關于出版狀況方面,需要考慮的主要因素是納入灰色文獻(例如,未公開發表的研究,或發表受限、內部交流和/或不列入書目檢索系統的文獻)。
4.1 納入灰色文獻,減少Meta-分析的發表偏倚
Meta-分析中,陽性結果的論文(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的研究,P<0.05)比陰性結果的論文(結果無統計學意義的研究,P>0.05)更容易被接受和發表,陽性結果的論文被引頻次也高于陰性結果的論文。總之,陽性的Meta-分析結果比陰性的更容易發表,這種現象稱為發表偏倚。發表偏倚的存在可能會影響數據的可用性和可信度,嚴重地威脅Me-ta-分析的有效性。發表偏倚所帶來的直接后果是對現有的研究進行過度評價,使得Meta-分析的陽性研究結果過分夸大,或者夸大危險因素的強度,甚至得到相反的結論。
發表偏倚對Meta-分析結果的真實性、全面性和可靠性的影響正越來越受到關注與重視,納入了灰色文獻的Meta-分析可能有助于克服發表偏倚的一系列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更全面和客觀的參考。然而,Meta-分析所納入的灰色文獻,大部分都局限在正式發表的范圍,許多有意義的灰色文獻因未正式發表、未公開出版而被忽略,這樣就存在結論偏倚的風險,甚至可能會改變整體的結論。據報道,已經發表了的采用Meta-分析的文獻只有31%包括了灰色文獻。69%的灰色文獻被排除在Meta-分析之外。積極鼓勵和指導研究者采用灰色文獻,對減少Meta-分析的發表偏倚尤為重要。當具有某種學科特色的灰色文獻數據庫或研究數據管理系統建立之后,要利用盡可能多的途徑加強宣傳,積極動員相關領域的研究者試用,使用戶了解、熟悉、掌握乃至喜歡并主動推廣這些灰色文獻數據庫和研究數據管理系統。應關注用戶的使用感受,根據他們反饋的意見逐步完善數據庫及其檢索系統,使數據庫更加適合用戶使用。
4.2 建立灰色文獻數據庫,增加Meta-分析的文獻完整度
Meta-分析結果的影響因素是多元化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未能全面廣泛地收集與課題相關的RCT。Meta-分析有個重要步驟是“提取數據”,其中包括RCT原始實驗的各種數據結果、圖表等。Me-ta-分析的結果高度依賴這些基礎數據,這就要求Meta-分析的研究者要盡可能多地獲取相關研究的RCT實驗數據,以便進行準確、全面、客觀的統計分析。目前一些健康研究的證據也支持這個觀點,這表明如果Meta-分析忽略未公開發表的研究,可能會夸大治療效果。但是一般情況下,研究者所獲得的是已經公開發表的論文數據,還有許多實驗數據處于半公開或未公開狀態。最佳的檢索策略是結合異構數據庫檢索平臺,提高收集數據的完整性。與課題相關的灰色文獻的缺失始終是課題研究的缺憾,這與灰色文獻的流通面窄、分散,難以收集、管理、檢索等因素有關。由于灰色文獻的不易獲得性,給圖書館提供了針對灰色文獻進行研究數據管理的契機。圖書館應該發揮文獻資源管理方面的優勢,結合本校優勢學科或本地的區域特色,收集科研人員,特別是知名專家的灰色文獻。應多方面與研究專家積極溝通,采取捐贈、購買、代藏、版權合作等方式收集特色學科的研究資料,建立特色數據庫或科研數據管理系統。圖書館可以從建立本校科研人員的特色研究數據管理系統入手,逐步擴展到聯合其他同類高校圖書館建立聯合特色研究數據管理系統,為廣大研究人員服務。為研究人員做Meta-分析的時候提供這些灰色文獻的研究數據,能進一步提高Meta-分析的研究質量,增加Meta-分析所需文獻的完整度。
5 結論
發表偏倚的存在,以及Meta-分析中排除灰色文獻,會夸大Meta-分析的陽性結果,導致決策失誤。所以灰色文獻的檢索、收集和納入,對于客觀、全面地評價Meta-分析研究結果至關重要。
與國外相比,國內對灰色文獻的重視程度還比較低,缺乏系統開發利用灰色文獻的數據庫或網站,對灰色文獻缺乏系統、專業、規范化的標引,不利于灰色文獻的傳遞、檢索和利用。我國應該建立統一的灰色文獻管理機構,并制定相應的規范和標準,通過有效的方式進行組織和傳播,同時應注意灰色文獻版權的保護。未來國內創建的適于Meta-分析的網絡灰色文獻網站或數據庫,通過開放存取,應在全國范圍內實現學位論文、會議論文、科研數據等灰色文獻的資源共享。圖書館的學科館員,可以把從網絡上搜集到的灰色文獻及時傳遞給相對應學科的研究人員,充分發揮Meta-分析網絡灰色文獻資源的功能,努力克服各種偏倚,避免重復試驗,極大限度地節約經費,爭取為決策提供客觀、全面、系統和有效的灰色文獻證據。當然大部分灰色文獻沒有經過專家評審,其權威性、質量、有效性、版權等值得商榷和考證,需要全世界的相關研究人員進一步關注。另外,發表偏倚究竟會對Meta-分析結果產生多大影響,尚待進一步實證研究,得出明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