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國建
摘要:中學思想政治課是中學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由于其思想性、時代性強,而且又是理論性的科目,普遍存在著教師難教、學生難學、教學質量不高等現象。要改變這一種狀況,達到素質教育,即要牢固掌握知識,而且要達到知識、能力、覺悟的全面提高的要求,就必須端正教學思想,從實際出發,大膽改革。
關鍵詞:初中思想政治;教學;素質教育;滲透
要想實現思想政治課素質教育的最終教學成果,必須從多角度、全方位著手下大力氣深入實行,首先要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水平,其次是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政治覺悟等綜合素質。本文就如何在初中政治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談一下自己的體會。
一、教師要轉變觀念,樹立全新的教育觀
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首先需要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樹立教育與時俱進的理念,保持終身學習的習慣,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切實樹立政治教學為學生成長、發展服務的教學理念。這是推進、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時間發展到二十一世紀,我們的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們的道德觀、價值觀也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對于學生而言,對初中政治內容的學習也越來越豐富、越深奧,也更加需要教師的幫助和指導。同時,社會矛盾越尖銳,價值取向越多樣化,會導致學生被眼花繚亂的社會現象所迷惑,看不到其本質,教師的教育、引導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教師要有豐富的業務知識、過硬的教學技術,熟悉學科的基本結構和各部分知識之間的聯系,了解學科的發展方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同時還要有較高的教育理論的指導。思想政治課程不但承擔著教書育人的責任,還擔負著向學生傳授馬列主義理論知識、培養學生高尚道德情操的重任。因此,教師不僅要有充實的知識,而且要樹立良好的師德,在教學中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這是新時期思想政治課教師應該具備的素質。
二、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初中思想政治課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課堂教學,根據《中學德育大綱》中規定:思想政治課是向學生較系統地進行社會主義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課程。讓學生較好地掌握社會主義建設基礎理論知識,必須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改進教法,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學中,運用“讀”“議”“講”“練”的教學方法是最有效的教學方法。“讀”是學生主動學習,掌握知識的基礎。教師要指導學生讀,提高讀的質量。結合實際,把握好重難點,提出讀的提綱。同時要精讀,讀懂,掌握基礎知識;“議”是發展學生思維的有效方式,也是學生互相學習、自我教育的過程。教師要把握好主題,明確議題,開拓思維,適時引導,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激發學生探討問題的興趣,有效地培訓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講”是教師對關鍵問題的點撥。教師對重點知識給予精講,及時對學生糾編、解疑。“練”是知識鞏固、培養能力的重要環節。對教學及時反饋,及時補缺,使學生基礎知識得到鞏固,形成知識樹。
三、樹立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即為塑造良好思想品德和樹立人生觀的過程,初中政治課教學不應僅停留在空洞的說教層面上,應引導和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和創造性學習,逐漸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積極引導學生利用所掌握知識去發現問題,用積極敏銳的頭腦去思考和解決問題,將所學知識轉化為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逐漸形成良好的道德標準和行為習慣。例如,在初二教材中講授環境問題一課時,應有效指導學生采用正確的學習方法,善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學生可以通過課余時間網絡搜索、實地觀察和調查訪問等途徑,利用探索的眼光善于發現問題,并鍛煉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使學生真正領悟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將保護環境的知識內化為自身需求,并付諸于實際行動中,這樣有效塑造了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學生綜合素養得到有效地提高。
四、注重情感教育,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內驅力
通過長期對教學實踐的研究,我們感受到:任何一節深受學生歡迎的課,無不包含著師生豐富的情感在內。政治課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情感教學,其知識只有通過生動的語言、形象的展現、情緒的感染,去觸及學生的靈魂,激勵他們的心靈,促使他們用行動去捍衛真理時,才能將書本理論內化為學生的信念。也只有將課本知識轉變為學生的信念,才是思想品德、法律教育的最終目的,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對真理的追求。”這句名言也充分表明了情感在教育中的重要意義。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我們的思想政治教學資源日趨豐富,豐富的媒體資料能夠成為激發學生學習的催化劑。比如,面對這個“五一”小長假中人們出游的種種不文明行為(北京中山公園的郁金香被踐踏得一片狼藉;在動物園,人們不聽勸阻任意向動物投食;隨地丟棄垃圾;在名勝古跡上刻字等),組織學生結合進行公民素質教育大討論,促使學生更加主動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實現“寓教于樂”、“寓教于趣”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內驅力。因此,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情感性和民主性,是提高政治課教學效果的關鍵一環。
五、切實結合實際,培養學生良好的德育行為和實踐能力
若政治課一味遵循傳統的教學模式,照本宣科,空洞說教,學生便會索然無味,逐漸失去了學習興趣,結果導致學生只停留于書本的知識層面,達不到學以致用和知行統一的根本目的。比如,在講授《依法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一課時,從思想教育角度看,人類所從事的經濟活動其實是一種人文活動,市場經濟中遵循自愿、平等和誠信的原則,實際上界定于思想道德的范疇,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引導學生展開激烈討論,讓學生親自體會作為消費者切身利益可能受到的各種侵害,引導學生運用基本知識思索和探究,采取應對措施,以強化維權意識;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深層內容,引導學生明辨是非和揚善懲惡,正確辨析社會上的經濟活動,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進一步培養學生道德修養和綜合素養。
總之,思想政治課要起到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作用,完成培養“四有”新人的任務,就必須適應時代發展和學生進步的要求,把升學教育轉到素質教育的軌道上來。
參考文獻
[1] 《思想政治課教學論》山東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