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春菊
摘要:小學德育建設工作,是國家賦予每個教師應有的責任和義務。當前我國處于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更好的做好祖國未來的德育工作,關乎國家興亡、關乎每個孩子的健康發展。為此、筆者結合自己數年的從教經歷,對小學的德育工作提出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小學;德育;工作
如何讓孩子走在茁壯成長的軌道上,是我們當前小學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很多教師從教幾十年,因循守舊的教育觀仍然沒有什么改變,多數教師仍然處在德育,就是上好思想品德書上所標注的內容,把課上好了,就已經傳授給學生所謂的知識,而課后的后續跟蹤教學活動沒有絲毫展開,這不符合當前教育部對我們小學教師開展德育教學的要求,德育教學取得的成就也就可想而知。
一、如何更好的進行小學德育工作
1.學校德育
小學德育工作的開展務必要引起我們教育工作者的重視,以往的教學德育工作,基本都在課堂上,我們就是要改變這樣的教學方式方法,讓小學德育課程不僅要在課內進行,還是要在課外實踐,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對思想品德教育的認識,這才更加有利于將來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我們要多開展一些課外的實踐活動,讓學生清楚和明白,自身的思想品德觀念形成,是在于家長、老師、同學的溝通和交流中形成的,并且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事情,我們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保持與時俱進的態度,來看待這樣的交流和學習。在對人對事的態度學習中,不斷的突破自我、增進與他人的交流,形成良好的情感觀。很多教師認為,小學生的教育無非就是我說你聽,只要教師在課程上面照著書本念,就可以認為是已經完成了相應的教學任務。筆者認為,正是因為存在這樣的一種錯誤教育觀,才導致了如今的小學生德育素質培養一直處在邊緣。說教的教學思維不利于學生更好的培養自己的價值觀,作為教師,最重要的,還是要結合實踐,我們不僅要在課程上加強除教材外的學生德育教育,還應該在課堂外,比如說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佳節,對學生的思想進行教育,通過講訴一些經典故事來加強學生的愛國情感、對社會的責任感,在學習偉人的優秀事跡中,進發出自己內心深處的靈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形成自己的思考,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必須堅定的信念。
2.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個“薄弱”環節。為了促進學校與家長之間的合作,應該認真做好家與校的聯系工作。搞好家庭教育,重要的是轉變家長的觀念,提高家長的自身素質。所以,要對學生家長進行正確的成才觀、人才觀教育,使他們能正確地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使其由經驗育人向科學育人轉變,充分發揮三者協調與配合中應有的職能。
3.校園文化教育
校園文化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孩子的大多數時間都是在校園中與老師同學所度過的,因此做好校園文化教育是培養人才的重要載體。在當前很多學校中,雖然意識到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但是確實很多方面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因此,在一些學校存在想抓校園文化建設,但大都心有余而力不足,學校想要促進校園文化建設,亟待加強自身校園文化建設環境,以此來營造更好的德育環境。為此,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不僅需要學校方面的重視,還需要重新優化校園文化環境,在學校現有的環境下積極拓寬校園文化渠道,充分利用好學校的宣傳欄、班級的教育櫥窗、黑板報等資源,此外,建議學校每一月或半月開展一次文明班級的評比活動,這些都有助于校園文化軟環境的建設。在校園德育建設階段,軟環境的建設有助于更好的開展德育工作,更好的推進高素質人才的教育和培養。
促進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協調與配合,社會是難點。因此,學校、家庭、社會三方教育的協調與配合應在黨委、政府的統籌規劃下,積極協調宣傳、科教、文化、公安、體育、衛生等部門,以及社會各力面的力量,形成合力,共同關心和支持教育事業,優化社會育人環境,切實保證學生有個安靜和諧、健康的學習環境。
其實在一些農村中學,很多德育問題都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學校的教育環境有限,可以說一些農村學校的孩子并不知道什么是博物館、少年宮,他們的德育建設僅限于幾個月學校在操場組織觀看一些勵志的電影,這樣的德育建設可以說幾乎沒有,所以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動僅限于書本,為此,學校更應該開拓德育渠道從村兩委領導班子為突破口,根據學校、家庭和社會必須有效地協調與配合,而教師是三方協調與配合的重要力量,擔負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我校確立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觀念,徹底克服德育的任務由班主任、輔導員完成的偏見,強化每一位教師的育人意識,充分發揮全體教師在德育中的作用。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和生理、心理素質。切實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加強學校德育工作的研究,努力探索新形勢下小學德育工作的新路子,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這樣就能更好地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