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劍
摘要:近些年來,隨著礦井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大規模綜掘設備的普遍使用,綜掘工作面作業環境粉塵污染較為嚴重。本文主要通過對下溝煤礦在ZF2403工作面運輸順槽掘進工作面的綜合防塵方面的技術研究,探索出一套適合于綜掘工作面的除塵措施,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綜掘工作面;綜合防塵;技術
隨著礦井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綜合機械化掘進設備的普遍應用,綜掘工作面粉塵的濃度在不斷加大,作業環境惡化,嚴重危害作業人員的身體健康,影響礦井安全生產。因此,開展掘進工作面的粉塵綜合防治工作,對于改善掘進作業環境,保障職工身體健康,促進礦井安全生產,具有重大意義。
1綜掘工作面概況
下溝煤礦ZF2403工作面運輸順槽布置在煤層中,巷道斷面為矩形,寬4.8m,高3.1m,設計長1500m,頂板采用高強度錨桿配合8#鐵絲網及w鋼帶組合支護,兩幫采用高強度錨桿配合8#鐵絲網及w鋼護板進行支護,錨桿間排距1000*1000m m,并采用φ22*7300mm高強度錨索補強。工作面采用兩臺BKD-2x30型對旋局部通風機和φ 800mm柔性風筒供風,供風量為680~260m 3/min,風筒懸掛在巷道右幫頂部,距離迎頭≤10m。煤層的完整性較好,煤塵爆炸指數在30%以上,煤塵具有爆炸危險性。
2粉塵的危害
粉塵主要是指煤礦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微細粉塵和巖塵的總稱。通常又把粉塵分為:浮塵和落塵。兩種狀態相對存在,隨溫度、濕度和風速等條件的改變而相互轉化。
2.1粉塵對人體的危害。人體肺部長期吸入大量的粉塵,就可能患塵肺病。煤礦生產中,塵肺病都是人體肺部長期吸入大量的粉塵所致,是一種嚴重的礦工職業病,工人一旦患病,當今的醫學水平還很難徹底治愈。據衛生和科研部門統計,煤矽肺約占塵肺總人數的70%-80%:矽肺約占20%-30%:煤肺約占5%-10%。
2.2煤塵爆炸的危害。煤塵爆炸是空氣中氧與煤塵急劇反應的過程。煤塵爆炸產生高溫、高壓和生成大量有毒有害氣體,又破壞井巷,毀壞設備,傷亡人員,甚至導致整個礦井毀壞,嚴重地威脅安全生產和人員生命安全。
3綜掘工作面產塵分析
ZF2403運輸順槽掘進過程中,采用EBZ-160型掘進機掘進,采用SSJ650/90型伸縮式皮帶機及刮板機相互配合進行掘進過程中的煤炭運輸。頂部采用MQT型錨桿鉆機支護,幫部采用ZQS40/3.0風煤鉆進行支護作業。因此,礦井綜掘工作面粉塵的主要來源為:(1)掘進機掘進過程中煤體破碎所產生的粉塵,占掘進粉塵產生量的80%。(2)支護作業時,錨桿鉆機打眼過程產生的粉塵。(3)跨落后的煤巖裝運過程中,與裝運的刮板機或皮帶機落差等發生碰撞或摩擦所產生的粉塵。(4)巷道內煤塵受通風作用所產生的次生粉塵。
4綜合防塵技術
4.1通風除塵。ZF2403運輸順槽掘進工作面采用壓入式通風,采用KCS-225ZZ礦用濕式振弦除塵風機除塵,局部通風機與除塵風機為長壓短抽方式布置。除塵風機安裝在綜掘機后部轉運小皮帶上部,工作時將粉塵氣體與加濕噴霧水充分混合,各種粒徑的粉塵顆粒通過吸濕并高速碰撞后形成大顆粒的泥粒,以設定的切向速度進入旋流密度分離裝置;在旋流密度分離裝置中,高速旋轉的氣、水、泥三相混合氣體在離心力場中根據粒徑和密度分層,泥粒、大顆粒的水珠加速靠近并吸附到筒壁上排出,帶有小水珠的干凈空氣在再經水氣分離后排出,從而達到空氣凈化效果。
4.2噴霧灑水降塵:(1)綜掘機噴霧系統。掘進作業時,采用綜掘機內、外噴霧系統進行除塵。外噴霧供水壓力為1.5MPa,直接通過噴霧架噴出。內噴霧供水壓力為3MPa,分成兩路,一路經截割電機(冷卻截割電機)噴出,另一路由截割頭內噴出。內外噴起到滅塵和冷卻截齒的作用。在進行掘進作業前,應先啟動內噴霧,以避免噴嘴堵塞,影響噴霧。(2)轉載點噴霧系統。在后運皮帶機、刮板輸送機的卸載點處上方0.3m處安設觸控自動噴霧裝置,當運輸系統載荷運輸時,觸控傳感器感應到皮帶機上的煤料后,自動噴霧灑水,無煤料時,一定時間內自動停止噴霧作業。(3)灑水降塵。礦井規定,掘進工作面50m范圍內巷道及設備,每天至少清洗一次;50m以外巷道及設備,每5天要對其進行沖刷清洗。
4.3濕式作業。頂板支護作業采用M0T-130/3.2型氣動錨桿鉆機施工,該鉆機配有濕式打眼系統,高壓水通過中空鉆桿,由鉆頭流出,當進行鉆空作業時,直接形成煤泥水,有效的防止了粉塵飛揚。幫部支護采用ZQS40/3.0風煤鉆施工作業,該機具無降塵系統。因此,在作業過程中,需采用單管路供水對施工眼口進行人工噴霧降塵。
4.4凈化風流。在掘進工作面以外35m處、50m處,分別設置兩道凈化水幕捕塵網。捕塵網采用金屬窗紗網對巷道進行全斷面封閉。在軌道運輸側設置兩合對開門。掘進或支護作業時,打開凈化水幕噴霧開關,水幕噴向捕塵網,形成捕塵的水簾,吸附工作面產生的煤塵,有效阻隔粉塵的傳播,達到降塵效果。
4.5個體防護。各環節雖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防塵措施,但仍會有少量微細礦塵懸浮于空中。個體防護是防止礦塵對人體危害的最后一道關口。礦井要求所有接觸礦塵作業人員必須佩戴防塵口罩、防塵耳塞和防塵眼鏡等個體防護用具。
5效果分析
ZF2403運輸順槽綜掘期間,上述措施的采取,從源頭上控制了粉塵的傳播。經連續2個月的實測,掘進期間全塵濃度平均在19mg/㎡以下,呼吸性粉塵濃度平均在4.3mg/㎡以下,略高于國家標準。運輸、支護期間全塵濃度5.6mg/㎡,呼吸性粉塵濃度2.1mg/㎡,低于國家標準。
總結:實踐表明,煤礦粉塵危害的治理工作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采用綜掘工作面綜合防塵措施,不僅能夠顯著提高粉塵治理效果,而且對凈化作業環境粉塵污染,確保作業人員身體健康,提高礦井安全管理水平都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提高作業人員對粉塵防治工作的重視,嚴格落實各項防塵措施,尊重科學,不斷開發新的防塵方法,粉塵的治理工作就會呈現一個良好健康的發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