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鵬
摘 要:隨著取消船舶簽證,對浙江省內河航區港航規費征收帶來了很大程度的影響。文中就如何按照“應征不漏”基本要求,保證規費征收的質量,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取消 船舶簽證 規費征收 影響 對策
1.引言
船舶簽證是海事管理機構對進出港口的國內船舶實施監督管理和維護水上交通安全的手段之一,也是浙江省內河港航規費征收的主要抓手。
目前我國現行的船舶簽證制度是交通部2007年10月1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簽證管理規則》,交通部海事局于2014年11月15日印發了《關于印發取消船舶進出港簽證及海事監管模式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根據該《通知》的精神,浙江省也將逐步取消船舶進出港簽證。此項調整必將對以船舶簽證為抓手的我省內河港航規費征收模式帶來極其重大的影響,港航規費征收體系將面臨一系列新的問題,浙江省內河港航規費征收如何適應這一沖擊帶來的變化,是當下規費稽征工作亟需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2.船舶簽證取消對規費征收的影響
船舶簽證作為一項長期存在的制度,已形成了相對穩定的行為準則,雖然船舶簽證與規費征收并非一回事,但目前基層海事所的普遍做法是簽證的同時征收規費,船舶簽證被視為收繳規費的最有效手段。取消簽證后,如何強化海事有效監管問題就擺在眼前,如何確定一個合理有效地規費征收辦法和現場檢查手段則顯得尤為突出。
港航規費是中央和地方政府鼓勵和支持水運事業發展、保障水運事業發展的最直接、最基本的資金來源,船舶簽證取消后,如何按照“應征不漏”基本要求,保證規費征收的質量成為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船舶簽證在掌握船舶動態和貨物裝卸信息的天然優勢,一直以來被視為船舶安全源頭管理的有效方式、規費稽征的重要保障,使得其在海事規費征收工作方面扮演著“防火墻”角色。實踐證明,船舶簽證信息是規費征收工作的重要數據來源,是確保相關規費應繳盡繳的重要手段。在簽證取消后,可能帶來船舶進出港更大的隨意性,需要更有力的其他海事監管措施介入。
當前浙江省港航部門主要通過船舶(上岸)簽證作為管理“抓手”,實現對船舶動靜態的管理、船舶通行費的收取、港口碼頭的監管。取消船舶(上岸)簽證環節,原先通過上岸落實的現場執法、通行費繳納等環節將面臨挑戰,轉而將面臨眾多問題:
2.1 外港船舶規費征收難度增加
外港船舶不固定出航、且進出港自由,再者浙江省航區水運網絡相對發達,船舶流量大,簽證工作量大,占用海事資源多。船舶簽證取消后,逃漏繳規費現象可能會激增、按月度繳納規費的會轉變為按航次繳納、按航次繳納會不主動繳費。若繼續現行的24小時扎口管理模式,負責稽征外港船規費的扎口站,壓力將非常大,并面臨人力、物力、財力保障不足的嚴峻問題。
2.2 逃漏規費船舶營運情況行為難以認定
現行港航規費征繳的流程和關鍵環節是基于船舶到海事政務窗口辦理進出港簽證手續和在窗口繳納費款而設置的,簽證取消后,現行征管制度亟待調整和完善。船舶簽證取消后,海事管理機構對船舶及貨物的直接管控力被削弱,規費征稽受到制約,影響征管效率和征收質量。
簽證取消后,對船舶及貨主逃繳規費的處罰缺乏具體法律依據,對貨物管控及獲取繳費準確信息的能力有限,可能產生繳費義務人虛假申報或故意逃繳不報的現象,給規費征收、現場稽核以及費款催收、對賬、確認及結算等方面帶來很多困難。
2.3 對轉港船舶規費繳納稽查難以認定
現行工作模式下,對船舶規費清查往往以簽證記錄作為依據進行的。取消船舶簽證,船舶航次記錄將形成空白,不管是現場巡查還是靜態監管,對外港船舶規費的查繳將受到一定沖擊。水運市場靈活性較大,船舶轉港頻繁,對其航次的查核將更為困難,而規費漏征行為一旦未在離港前查實處理,在以后的補征過程中,不僅失去基本的依據,連落實都將成為問題。
2.4基層站所勞動強度、管理成本增大
簽證量大、監管區內船舶較多站所,規費稽征基本依賴簽證查繳和靜態監管,監管壓力十分繁重。以前進出浙江省內河航區的外港船舶按月度定額方式繳納規費的較多,現在由于月平均航次減少,大都以航次征收為主。簽證取消后,對于主要負責外港船航次規費征收的重點扎口站的壓力顯然增加。
浙江省港航站所一線人員老齡化趨勢明顯,對于現場24小時聯動監管的支撐有困難;再加上五合一體制導致站所成為各個業務科室的末端,工作重心無法放在現場監管上。船舶簽證取消,事中事后監管要求迫切,必將使基層站所勞動強度增加,相應管理成本也增大。
3.建議與對策
規費稽征依賴于海事監管的其它環節,對于船舶簽證這一抓手取消后,在規費稽征上如何進行應對,本著創造良好管理環境及釋放市場能量的準則,建議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
3.1從信息化手段加強碼頭管理入手
船舶簽證取消后,碼頭成為規費稽征的關鍵,應加強對碼頭的日常監管和現場抽查,從源頭抓起,把規費流失消滅在源頭。加強對碼頭裝卸情況的檢查和對照以及視頻監控,確立船、港對應的登記制度,并保證轄區內轉港船舶及時按規定修改航次記錄,從而從源頭上防止偷逃航次行為,確保電子報港記錄的有效性,進而保障規費稽征工作的進行。
建議由浙江省統一建設船舶進出港電子報告制及電子報港平臺,船舶進行電子報港時,信息一旦進入系統,
系統應馬上能自動識別該船是否為重點跟蹤對象或屬于有違章未處理的船舶,并將信息同步至浙江省各內河航區的信息系統及執法終端系統,以配合現場針對性稽查。對于按規定辦理電子報港的船舶,電子報港的航次記錄可作為取消簽證后有效記錄,作為規費稽征憑證。針對存在逃漏規費行為的船舶,限制其使用自助電子報港功能,從而形成有效監管。
3.2 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對過境船舶的動態監管
船舶簽證的取消,意味著獲取、掌控船舶信息的手段也需要改變,對現有GPS、AIS、激光掃測、視頻監控等海事現代信息監管手段按照資源整合、功能集約的原則,加快沿河信息網絡及AIS基站等的覆蓋性建設,在主要干線航道及重點水域構建一個全覆蓋的船舶動靜態信息數據采集系統。
一是利用船舶進出港報告的信息與船舶綜合監管系統中的信息進行綜合比對。
二是通過船舶AIS獲取的信息與船舶綜合監管系統中的信息進行比對。
三是通過激光掃測、視頻監控(如圖像抓拍、錄像回放)獲取的信息與船舶綜合監管系統中信息進行比對。
四是在現場監管時通過手持執法終端錄入信息與船舶綜合監管系統中信息進行比對。
3.3 現有技術的融合、業務數據整合
船舶簽證取消后,加強現場管理的要求變得更加迫切,巡航在規費稽查中的作用就凸現出來。現場巡航和移動稽查既需要網絡硬件設施設備的支撐,也需要信息共享以便協同聯動的信息化平臺的支撐,通過該平臺與港航各業務系統的數據交換,為現場移動終端提供實時信息比對,從而強化浙江省內河海事監管部門的聯動執法。
3.4利用浙江政務服務網實現規費繳納
現行的港航規費征收方式下,大部分外港船在上岸簽證報港的同時通過刷卡或現金方式繳納規費,不能滿足便捷繳費需求,推行船舶報告制目的就是為了減少船舶與其代理人往來窗口辦理船舶簽證,避免造成船期延誤或其它資源的浪費。船舶簽證取消后,應完善本港船舶代扣代繳形式,推進外省船舶月度規費代扣代繳操作模式,報港也將主要采取遠程電子化報告,港航規費收繳方式相應也需逐步取消上岸繳納的方式。浙江省政務服務網是浙江省一體化的陽光政務平臺,具有在線繳費功能,未來建議可通過政務服務網進行港航規費繳納。3.5 重點扎口站模式回歸到到達地管理站所征收
對于“后簽證時代”新形勢下的海事基層站所,應在職能分工上按作業碼頭歸屬地管理的原則進行調整和優化。因船舶簽證取消后,對碼頭的監管成為新的抓手,非重點卡口管理著很多碼頭,需要將重點卡口比較繁重的監管職責分散到各個非重點卡口,有效均衡各監管站的分工,減輕重點卡口的壓力。
3.6 碼頭集中所在地管理站所資源優化調整
簡政放權、取消船舶簽證后,海事管理機構須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做到放管結合。現行規費征收模式將很多稽征資源配置在窗口收費工作方面,簽證取消后,將改變海事機構過分將監管資源配置在窗口的工作理念,推動海事監管人員將工作重心轉移到事中事后的理念轉變。
稽查作為征稽工作的重要補充,需將現有征管資源更多配置在稽查環節,由被動變主動,并建立重點稽查、隨機抽查和追償補罰的工作機制,完善相關配套法規制度,加強現場監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