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秀娟
摘要:21世紀是信息和合作的時代。教育面對新的挑戰,教育部提出“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這四種基本能力來培養新一代學生。其中“學會共同生活”便是指要培養孩子在人際活動中能與人和平共處與愉快合作的能力,這是當前重要的目標。合作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學生為了實現共同目標而自愿結合在一起,通過配合與協調而實現共同目標,最終個人利益也獲得滿足的社會交往活動。現在的孩子絕大多數是獨生子,他們在家里玩具材料多,游戲伙伴少,缺乏合作的機會,表現出獨來獨往。合作既是社會交往中的必備技巧,也是現代社會素質的重要內容,因此從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十分重要。
關鍵詞:體育游戲;合作意識
在體育游戲中,我們教師總是以小組競賽為主,學生缺乏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游戲中的矛盾也常以攻擊行為和向老師告狀為主。當游戲遇到困難時,大家都會來找老師解決;當材料缺乏時,爭搶的現象就出現了。“健康”的內容指出:“在體育活動中,培養學生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意志和主動、樂觀、合作的態度”。由此,我校以“體育游戲”為基點通過在體育游戲活動中開展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能力為主,使學生在學會合作的過程,逐漸克服以自我為中心,養成關心他人的一種合作和利人的社會行為;從而在學生之間營造一種團結友愛、互助合作的群體氛圍,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性。為了達到目的,我們應該積極采取措施和辦法。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為學生創造合作的機會,讓學生合作
1、用趣味語言引導學生萌發合作的愿望。趣味語言不僅使緊張的活動變得輕松活潑,還能引起學生積極合作的愿望。如:游戲“小刺猬摘果子”是一個小組競賽游戲,為了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我們用語言說:“一只刺猬背果子多沒勁呀,幫幫忙,那該多有意思呀!”孩子們馬上去結伴了。
2、用靈活的方式激發學生去嘗試合作的能力。游戲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而適當的改變會使同學感到新奇從而愿意去嘗試。我們改變游戲方法,將單獨游戲改為集體游戲。如:游戲“運糧食”原先是分組競賽看那組運的多。現在我們將這個游戲改為三人一組自由結合:一人運、一人扶、一人撿。自由結合時就需要跑得快的學生推車、選勁大個高的學生運糧、靈巧的跑的不快也沒關系的學生去撿。其次,改變游戲方式,我們將“整合式”改為“分散式”。以往游戲都是有老師集合、整隊再活動的嚴格控制時間,現在請學生先自由結合活動再由老師做以輔導并隨時活動。如,晨間活動、課間操后等等,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的合作形式。最后,改變游戲的評價方式,將重“名次”改為重配合為主,我們總是強調學生間的輸贏,現在我們更強調學生間的密切配合,鼓勵學生結伴,多給學生自由結伴的機會,這樣避免了學生只顧輸贏而不愿意與能力弱的學生合作。
3、用積極的態度鼓勵學生體會合作的快樂。教師的積極鼓勵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你們商量的合作真不錯”“你們兩人三足走這么穩當,真了不起!”……而教師親切的目光、和藹的撫摸、肯定的評語都會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到勝利的喜悅,覺得與別人合作很快樂,是一件高興的事,從而期待著下一次的合作活動。
二、教給學生合作的方法,讓學生知道怎樣去合作,如何去合作
游戲中學生很難自發地表現合作,不知該如何去做。我們采取了樹立榜樣、啟發誘導、實踐操作、自己動腦等方式幫助指導學生,引導學生將合作的意識遷移到實踐活動中。同伴之間的合作是學生觀察模仿的榜樣。如:在做游戲“神奇的廢報紙”中,我們讓學生自己去設計玩法。趙建東小朋友把報紙團成了一個紙球,喊來孟陽和陶儀一起踢,我們趕緊招來學生觀戰加油引得孩子們各個躍躍欲試,不一會,就三個兩個的合伙游戲了。在民間游戲“炒蠶豆”時,我們讓學生討論:為什么有的小朋友玩得很好很愉快,有的小朋友卻玩不起來覺得沒意思?通過在友好合作的小朋友介紹下孩子們明白了,一定要兩個小朋友合作一起朝一個方向翻,蠶豆才能炒得好。只有合做才能玩得好,玩得有趣。“小記者去采訪”的游戲是讓學生通過合作利用教師投放的材料去搭橋、過河、鉆山最終到達采訪目的地。提供材料時我們故意少放了一些,從而觀察學生的行動,了解學生處理問題的辦法。游戲前學生在一起商量如何分工。發現少了材料時,馬上請老師幫助解決。這時我們便反問學生:你們說該怎么辦,是不是可以選一個主事的?孩子們豁然開朗。在很快選出帶頭人的指揮下又井井有條的“工作了。游戲貓捉老鼠”要求學生一組畫老鼠,一組去抓老鼠,一組去攔截老鼠。這一組的三個人都擅長跑、跳,但為什么一只老鼠也沒抓到。大家通過分析認為,他們雖然擅長跑跳可是繪畫能力卻不是很好。這就出現了取長補短的問題。該如何取長補短呢,在平時的活動生活中學生就這樣有意識的加強了觀察,在以后的游戲中他們注意了這一重要的環節,明白了合作的技巧。一次,湯秒一組的合作沒有完成任務,面對學生沮喪得樣子,我們讓他們好好分析原因,去思考:在每個人各方面能力都很強的情況下,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通過教訓,學生明白了必須要互助、互諒,一盤散沙堆不成山、南轅北轍誰也達不到目的,只有團結一心、精誠合作才能取得成功。這樣學生理解了合作的精髓。
三、使學生體會合作的重要,讓學生在合作中獲得快樂的情感體驗
活動后,我們啟發學生講述合作時的感受,體驗合作成功帶來的喜悅和快樂。在勝利完成任務后,學生之間曾進了友誼,為下一次合作打下了基礎。我們對學生活動中的行為及感受進行評價,對不配合的現象和行為予以提醒,鼓勵和贊揚學生間友好合作的行為,同時,引導學生總結合作中的失敗與成功,使學生更好得體回到合作的愉快。當學生合作活動時,我們常用照相機為他們拍下來熱火朝天的歡樂情景,讓學生參觀照片,幫助學生獲得情感上的愉快體驗,使學生心理上產生強烈的滿足,以次來強化學生合作的行為,讓他們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合作是學生未來發展適應社會立足社會的重要素質,通過多次的合作游戲,學生正逐步掌握著與人協商合作的技能與解決問題的方法;逐步學會了也要從別人的立場去觀察思考問題,體會到只有共同合作,才能分享快樂、收獲成功。這樣從小在愉快合作的氛圍中成長,我們的學生才會長成為被社會接納與歡迎的公民,從而信心百備的迎接更高、更遠的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