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凡+潘鳳英
一、培養數學學習興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
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數學又是其他自然科學的基礎和保證,因此,學好數學對于學生今后其他學科的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尤其是培養小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顯得非常重要。處于7~12歲年齡段的小學生是各項認知技能都在快速發展的階段和人群。在這一年齡階段,其學習數學知識的能力會因為學習興趣而決定。如果學生因為缺乏學習興趣,產生厭學心理,就會對其今后的發展造成不可修復的傷害。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它必須與學生的知識結構一致和協調,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和全面發展,必須與學生實際生活相結合。那么,我們就必須遵循:
1、適應性。在小學數學教學的日常活動中,學習興趣是關鍵,那么,我們就需要在教學活動中以適合年齡階段的數學目標和知識水平引導要求學生,并根據學生個體差異評價學生。比如說,現在部分家長從眾心里比較重,在不了解學生各方面情況下盲目追求選校、擇校,讓子女上無休止的上培訓班、強化班等等。不符合小學生的學習階段和知識結構,很多題目大大超出他們的知識范圍。打擊了一大部分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過早埋下“數學難”的思想。這樣的學習不利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2、發展性。發展性原則是結合社會生活和學生的身心特點雙重因素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那么,啟發學生思考的問題要符合學生知識結構,既不能太簡單也不能太難,也就是要做到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主要是要將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讓學生通過現實生活中的感知幫助知識的理解,在此基礎上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加深對知識強化。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感到有挑戰性,又感覺到好玩和有成效。這樣,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學習中不但能學到一定的知識,又有了繼續學習的欲望和興趣,為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是實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的。
三、方法
以根本原則為基礎,以具體措施為方法來有針對性地達到教學目標。我們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就需要做到深鉆教材、分析學生、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寓教于樂,創設激趣情景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
1、每名學生都積極參與。老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面對每一個學生在所教知識與學生的現有認知水平為基礎,設計師生共同參與的學習模式,特別不能忽視對困難學生設計。
2、讓每一個學生獲得不同的成功體驗。讓每一名學生都有自己對成功的體驗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老師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來區別對待,并根據學生不同學習程度和學習能力因材施教,這樣所有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這就要求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采取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和標準,循序漸進、激勵優生和表揚后進生,每一名學生都會體驗到自己的成就感來獲得喜悅之情,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積極表揚和鼓勵。在教學的活動中,教師要在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和優點時及時加以表揚。特別是,在學生取得進步時,教師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特別是學困生中微小的進步或學習生活中的細微亮點大張旗鼓表揚,促使他們在學生群體中有自豪感,通過群體意識激發他們上進意識,這樣就會使得學生們不斷保持學習興趣和進取心。
4、趣味性課堂活動。教師可以組織開展一些趣味活動。首先是重視直觀的教學方法,例如在平面圖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教學中,盡量讓學生動手剪剪、拼拼,將新知轉化成已有的知識解決,這樣課堂上玩耍的過程中就學會了知識,同時也使學生學習變得直觀化和簡單化。也在玩耍的過程中記住了過程和知識。教學中,盡量將一些熟悉的生活場景引入到課堂來,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或生活中問題在中間穿插一些數學知識,并通過模型、實物等教具,配合多媒體等教育設施,形象而又直觀地引導學生去掌握新知識。
在課堂外應該注意:給學生創造自由的發展空間,有目的組織學生參加社會活動,設計有利于學習的活動目標,通過活動深化知識,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的同時逐漸明白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時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逐步培養學生對生活的好奇心和探究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