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冬梅
摘要: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應該以培養社會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質“職業人”為導向,把學習、生活和課余活動形成一個綜合的文化體系,形成職業人文教育與職業技能教育融合的環境氛圍,把職業精神、人文情懷、職業特征、職業價值觀等因素融入校園文化的建設中。
關鍵詞:職業;人文;教育
一、高職院校職業人文教育與職業技能教育融合的現狀分析
從上文的分析中我們可以了解到職業技能教育與職業人文教育是高職教育不可分割的兩個部分,實現二者在教學活動中的相互融合具有必然性。但是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教育卻是職業技能和職業人文相分離的狀況,大部分高職院校只注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對學生的職業人文教育力度不夠,即便是開設了一些人文素質課程,也只是照本宣科,很少將職業精神和價值觀教育貫徹到人文教育中去。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兩個因素:
1、社會宏觀環境因素。受發展市場經濟的影響,社會大環境更加推崇高技能的職業教育,企事業單位在招聘畢業生的時候,主要看重學歷和專業技能證書,對學生的人文素質只是泛泛地加以要求。而且人文素質在短期內也難以直觀地考核和展現出來,企業難以將其作為選拔錄用人員的指標,因此,我國高職院校在有限的辦學條件和資源之下,選擇了功利主義和工具理性的價值取向,片面地強調了職業技能教育,忽視了學生人文素質的教育和培養,形成了重專業、輕素質、重技術、輕德育的現象。
2、微觀教學主體因素。教學活動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教學活動的開展是依靠師生的共同參與展開的,教學活動的效果也依賴于教師和學生的素質水平。但在多數高職院校中,教師普遍缺乏將專業技能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將結合的意識和能力,專業課教師往往只注重科學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傳授,很少關注與職業相關的人文素養的培育。而文化基礎課教師又對不同專業學生的職業要求和專業知識了解較少,只能開設毫無針對性的通識教育。在學生素質方面,高職院校的學生通常入學分數較低,其基本人文素養水平低,人文知識基礎薄弱。
二、建立職業人文教育與職業技能教育融合的有效路徑
由于我國高職院校職業人文教育與職業技能教育長期處于分隔狀態,由此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思維模式及教育模式,不利于二者的融合發展。在這種情形之下,高職院校應積極實施思想和制度上的改革和創新,規劃職業人文教育與職業技能教育在職業院校中融合的具體路徑和方式,使二者達到自然結合、相互滲透,培養符合職業需要和時代要求的合格人才。
1、在教育思想上重視,確定職業技能教育與職業人文教育融合的辦學理念。高職院校要推進職業技能教育與職業人文教育的融合,首先要轉變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高職院校應以培養全面發展的職業人為教育目標,在注重提高學生職業技能水平的同時,加強職業道德和職業價值觀的教育,樹立以職業為導向,以技能為核心,以文化為基礎的辦學理念。轉變長期以來以“專業為中心”、“以就業為導向”的功利主義態度和思想,樹立科學的人才觀、質量關和價值觀,并以此為指導,把職業技能教育與職業人文教育的融合貫徹到學校發展的各個領域。從高職院校的管理者、決策者到普通的教師和輔導員都應認同這一理念,把專業技術、職業能力和人文素質的培養統一起來,并自覺地貫徹實施。
2、在課程教學中落實,形成職業技能教育和職業人文教育融合的課程體系。課程是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重要環節,課程設置過程中應以“職業性”為立足點,把技能教育與人文教育結合起來,加大課程改革的力度,建立科學高效的課程體系。根據高職教育學制短的特點,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實施:
第一,建立“公共必修+專業選修”的職業人文課程體系。高職學制短、理論課時相對較少,所以人文課程不宜占用過多,應采取“公共必修+專業選修”的模式。對于支配著國家社會和政治生活的主流意識形態的人文課程,應設為公共必修課。這類課程要少而精,主要包括“兩課”和就業指導課等,這些課程以普及人文知識為目的,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職業觀念,適于在大一年級開設,以奠定學生的基本的人文素養。在二、三年級可以針對各專業的特點開設職業人文素質選修課程,采取學分制,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專業性質和興趣愛好,較為系統地掌握幾門人文課程知識,促進與職業相關的人文精神的養成。
第二,在專業技能課程中滲透職業人文教育的內容。專業技能課程同樣也是人文教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渠道,尤其是職業人文教育。專業技能課程中處處滲透著人文精神,在其教學過程中融入人文教育,學生更容易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和消化人文教育,同時也能使學生跟家了解專業技能學習的意義。劉獻君總結60位教師的教學實踐,提出結合專業教學進行人文教育的8種方式:起于知識、啟迪精神、滲透美育、行為互動、營造氛圍、以悟導悟、以人為本、止于境界。專業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而且要結合教學內容融入人文教育理念,把職業價值觀、職業道德和職業文化歷史等職業人文因素滲透到日常教學中,將職業技能教育和職業人文教育結合起來。
3、在校園文化中渲染,形成職業人文教育與職業技能教育融合的環境氛圍。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應該以培養社會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質“職業人”為導向,把學習、生活和課余活動形成一個綜合的文化體系,形成職業人文教育與職業技能教育融合的環境氛圍,把職業精神、人文情懷、職業特征、職業價值觀等因素融入校園文化的建設中。在硬件設施建設方面,要力所能及地進行校園文化景觀建設,在建筑設計、園林綠化、雕塑標志等方面體現職業性和個性化,使其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精神和思想。在校園文化活動方面,要加強活動的組織和策劃,有意識地與學生的職業理想、職業選擇、職業能力和職業發展密切掛鉤,要賦予校園活動鮮明的職業化主題,凸顯其人文內涵。同時,校園網絡也是高等職業院校的基本文化設施,提供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和信息是校園網的生命力,高職院校要大力開發具有行業性、職業性特點的教育教學軟件,讓科學健康的信息內容占領校園網絡陣地,在網絡文化中加強職業人文教育與職業技能教育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