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進成
摘要:面對日趨激烈的中等職業學校競爭形勢和更加注重教育質量與內涵發展的中等職業教育發展趨勢,一個學校要健康發展,必須有自己的專業特色和優勢。有特色、有優勢,學校才會有社會聲譽和競爭力。
關鍵詞:辦學理念;特色;人才培養模式
作為一所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我校在30余年的辦學實踐中,不斷解放思想,按照“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中心”的辦學理念,分期確立了“把學校引向社會,將競爭引入學校”、“走內涵發展道路,創學校突出特色”、“發揮精品效應,創建名牌學校”的發展思路,學校工作每年一個重點,每年上一個臺階。全校上下牢固樹立“滿足社會需求是人才培養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的育人理念,緊貼社會辦學,不斷優化專業結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重特色、樹品牌,形成了以機電技術應用類和汽車類專業為主體,美容、美發、烹調、機械以及計算機等多專業協調發展的專業建設格局,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2000年以來,畢業生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在技能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經驗,具備了較強的辦學實力。
一、“變招生為招工”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取得“五滿意”
隨著我國開始步入世界制造業大國階段,許多崗位的技能型人才短缺現象十分嚴重。曾經一度出現的市場對職業教育的漠視,整個社會對職業教育的忽視,構成了職業教育發展的瓶頸,形成了尷尬的“技工荒”,出現了人才市場“結構性”缺陷。作為培養生產、建設、經營、管理、服務第一線應用型技能人才的中等職業學校,在總結更好地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的過程,努力探索新的人才培養模式 ,按照“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的總體要求,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增強適應能力,強化奉獻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培養,探索建立符合企業需求的技能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努力實現人才培養與使用的無縫對接和有效貫通。
通過“變招生為招工”,我校在地區中職學校中率先走出低谷,出現了招生、就業兩旺的態勢,給老百姓形成了“孩子想就業,就上地區職業技術學校”的普遍印象,收到了學校、企業、學生“三贏”的效果,實現了學生、家長、企業、政府、學校的“五滿意”。
二、深入校企合作,彰顯人才培養新動力
1、校企合作,針對崗位需求,優化專業結構,促進專業建設.學校依據地區經濟發展、新型工業化發展速度和就業市場的變化,在專業建設中,以“服務為宗旨、就業為導向、能力為本位”。從適應崗位需求入手,不斷調整、優化專業結構,加強專業的建設改造力度,構建起結構優化、布局合理的專業體系。學校每年有專業建設專項經費,與企業研究開發專業建設:(1)貫穿基本素質和技術應用能力培養主線,優化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大教學體系。(2)強化實踐教學,通過校企合作,增建校外實訓基地數量,通過“校企合作、工學交替”下的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完善校內外技能實訓室及實習基地的功能。(3)加強中職教育規律研究,完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4)以質量求生存,建立起有效的教學管理、教學質量保證體系和監控機制。(5)課程與教材建設.課程教學內容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等方面實現最優組合,結構上重基礎、強崗位,培養學生創新、實踐、創業能力。通過企業調研,組織專家論證等方式優化課程體系,編寫特色教材、校本教材、實訓指導書,目前已編制出《工廠電氣控制設備》實訓指導書、《工廠電氣控制設備(礦山方向)》等校本教材23本。
通過對地區專業技術崗位的調查,了解社會及工礦企業對各專業技術人人才的需求規格,明確了專業技術人才應具備的知識與能力,按照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各專業都創建包含“專業認知→基本技能→生產性實訓→專業綜合實訓→頂崗實習”五個能力模塊的“階梯式”專業技能培養方案。
2、校企合作,強化校外實訓、實習基地建設,真正解決技能實訓的方式、手段問題。按照“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一體化”的思路,學校在建設校內重點實訓室上,按照專業教學改革中專業教學場地的建設的要求,改善專業一體化實訓室。多方籌集資金,在原有16個實驗室的基礎上,新建了14多媒體教室,擴建和更新了24個一體化實訓室,如:電工電拖綜合實訓室、電力拖動實訓室、電子線路實訓室、鉗工實訓室、焊接實訓室、儀表照明實訓室、plc實訓室、機加工實訓室、美容、美發等。在此基礎上,強化校外實訓、就業基地的建立,按照 “實習+就業”的合作模式,通過“校企合作、工學交替、頂崗實習、訂單培訓”等方式加強與地區工礦企業的合作,目前合作的11個工礦企業中,大部分為國有或民營的大中型企業,如喀拉通克銅鎳礦、阿舍勒銅礦、金鑫鉛鋅礦等。通過建立校企合作機制,滿足頂崗實習的需要,使其成為我校專業教學的有效延伸,為學生的生產實習提供了保障,為學生就業提供了機會。通過校外實訓教學基地的建設,形成一批適合專業培養目標而又穩定的校外實訓教學基地,保證學生的實訓能力和應用能力得到實際鍛煉和提高。
3、校企合作,實現 “頂崗實習+預就業”。校企合作,還有一項重要內容就是為學生提供“頂崗實習+預就業”這種新的培養模式。在畢業實踐環節,到第一線在指導教師的帶領下獨立承擔工作任務,頂崗實踐,并通過在實習過程中的展示和努力工作,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提前與用人單位達成就業意向或協議。這種培養模式要求從課程設置上、教學方法上、學籍管理上要全方位服務于頂崗與就業。我們加大了實踐教學的課時數,校內實訓盡可能仿真,有的專業直接到一線參加見習,制定了《畢業班頂崗實習規定》,對畢業班學生提前就業或自主創業在學籍管理上、課程成績評定上采取靈活的方式。
通過“頂崗實習+預就業”培養模式的實施,改變了我校的教學管理模式,轉變了教育觀念,加強了職業技能和能力培養,擴大了學校的影響,得到了用人單位的肯定,增加了學生的就業機會,更好地實現了學校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及行業發展的目的。
三、雙輪驅動,突出功能,大力培訓技能人才
中等職業教育的另一項重要職能就是開展短期培訓工作。學校在開展好學歷教育工作的同時,積極開展培訓工作,雙輪驅動,突出職業教育功能,大力培訓技能人才,
我校依托現有的教學資源和師資力量,積極響應國家和自治區的號召,認真開展就業再就業培訓工作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幾年來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累計培訓人數達5萬余人,在人才培養上,為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就業再就業培訓工作做出了積極努力。
經過幾年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改變了我校的教學工作,轉變了師生員工的思想觀念,使我們更加明白了市場是我們最好的老師、最好的參謀。我們只有把市場的需要作為辦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走產學研結合的辦學之路,才能夠保證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才能夠使學生找到滿意的就業之路,學校在市場競爭的大潮中就能不斷得以發展和壯大。